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6,(29):157-158
苏霍姆林斯基在《要相信孩子》中用一个个生动的事例向我们诠释了"要相信孩子"这个主题。"要相信孩子"是指教师不论学生品质,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用自己那颗公平公正、真诚的心施加一定的影响于学生,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优秀道德品质的人。  相似文献   

2.
“把玩进行到底!”这句话充分体现了特级教师张化万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玩是孩子的天性,玩是孩子感知世界、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主要途径。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努力让自己的教学更贴近孩子的内心世界,让他们快乐地学习,大胆地尝试,用精心准备的玩耍方式去点燃孩子智慧的火花,去激励孩子创造的精神!张老师真正把握住了学生的需求,真正深入到了孩子的内心世界,即:置身于孩子天地。  相似文献   

3.
学生的学困往往是由于思想情感引发的,成为学困生的孩子都需要心理辅导。与学困生谈心可以疏通他们的思想情感,给予他们一定的心理辅导,可以帮助其走出心理困境。一、通过谈话了解学困生的内心世界孩子的内心世界很丰富,且每个孩子都有一个独  相似文献   

4.
山区的孩子大多出生在贫穷、落后的地方,与外界交流很少,他们大部分保持着古老中华民族的美德:朴实、善良、诚实、守信,但他们内心世界并不是一片荒漠、一湾平静的湖水。他们  相似文献   

5.
了解孩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教育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只有了解孩子,才能教育孩子。了解孩子的教育,是有的放矢的教育;不了解孩子的教育,是盲目无果的教育。只有与孩子沟通心灵,教育才能获得成功。观察,是了解孩子意识行为的重要渠道。谈心,是把握孩子思想脉搏的最佳方法。要想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就得和孩子建立亲密无间  相似文献   

6.
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内心世界,尤其是性格内阳的孩子,他们的内心世界更加细腻、敏感,易受伤害,需要老师付出真诚的爱心和极大的耐心。  相似文献   

7.
当下,笔者和其他班主任的共同感受是:现在学生越来越难教,违纪、顶撞老师、打架斗殴、不完成作业甚至离家出走的现象越来越多,有时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前几天看了一本书《做孩子的心理医生》——别让心理问题困扰孩子,颇受启发。书的前言中有这样一段话:"孩子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有自己的生活轨迹,有自己的行为模式,有自己的内心世界,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而复杂。作为父母,我们不  相似文献   

8.
人类对于自己内心世界的认知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而我们对孤独症儿童那自我封闭世界的了解才刚刚开始。那是一个怎样的世界?那些本应天真烂漫的孩子无论置身于多么多姿美好的环境,却总是漠然无睹,毫无兴趣,他们不能与我们沟通信息,也无法表达自己的悲伤和喜悦。我们可以想见,他们不得不沉溺的那个内心世界充满着寂寞、恐惧与无奈!  相似文献   

9.
21世纪的人将面临日趋反复的世界,这就需要他们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个性,当今社会对人的培养已从重视“智力开发”转变为重视“体积建构”即“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该如何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新一代幼儿呢?瑞吉欧的教育理念给我们教育注入了全新的血液:1、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需要。2、理解孩子的感受,尊重孩子的“一百”。3、调节孩子的情绪,让孩子学会与人相处。  相似文献   

10.
正你想知道孩子心中的画吗?你想知道孩子怎样评价同龄人的画吗?儿童画,应该要用什么样的眼光来看待?我认为,在儿童画欣赏教学过程中,呵护童心,保护童趣,尊重孩子的想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具体说来,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在不少儿童作品中,如果我们没有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就根本无法体会他们的想法,也就读不懂他们的作品了。因此,我首先要了解孩子到底喜欢玩啥,不喜欢啥。  相似文献   

11.
初中是中学生心理发展变化的关键阶段,由于生理和环境等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学生心理状态有一个重要的特征——闭锁性。他们闭锁自己的思想门户,使得大人难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难以看清他们思想的“独立王国”里的内容。对此,很多家长都觉得孩子变得不听话,担心孩子变坏,但又不知所措;缺乏经验的教师也因为难以揣摸学生的内心世界,为思想工作无法着手而犯难。这一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对初中生闭锁性  相似文献   

12.
秦香梅 《教育》2012,(24):55
小班孩子年龄小,生活经验不够丰富,那么,如何让孩子表达出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呢?绘画是重要途径之一。孩子的天性就喜欢乱涂乱画,他们把乱涂乱画作为一种自由的游戏活动,表达自己的情感。绘画活动恰恰符合幼儿的天性。保护好孩子这一宝贵的天性,首先就是让孩子对它保持兴趣,有了兴趣才有希望获得成功。用五彩缤纷的色彩吸引孩子儿童的内心世界多姿多彩。对于  相似文献   

13.
滕守义 《山东教育》2004,(15):41-41
开发孩子的内在潜能,就必须让孩子自己做主人。家长真正的责任是给孩子创造自己做主人的客观条件,引领孩子找到那条通往内心世界的道路,而不是包办孩子所有的事,总要充当孩子的主人。  相似文献   

14.
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过:"凡是缺乏师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自由地发展,只有真心实意地去爱学生,才能精雕细刻地去塑造他们的灵魂。"师爱不是给予和付出这么简单,它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基于"爱学生"的教育艺术,是细节的教育,是要我们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像一株株幼苗,需要阳光、空气、雨露,他们的成长更需要老师、家长、社会的关心、呵护。一个孩子,在充满斥责挑剔的  相似文献   

15.
一年级的孩子总是有让教师操不完的心,他们的内心世界对成人来说永远有探索不到的领域,关于他们的教育教学也是一个永远探讨不完的课题。我们常说,爱心才能成就伟大的教育,这一点无需怀疑,但是这种爱由于常常缺乏一种支撑——耐心,而使我们的教育教学游离于真谛之外.  相似文献   

16.
刘玲 《班主任》2012,(11):67-67
正阅读了《班主任》杂志2012年第7期王丽娜老师的《我只想跟他们玩玩——关注学生的交往需要》一文,心里颇有感触。作为班主任,我见过许多像文章中小伟那样调皮的孩子,说服教育不管用,多么严厉的批评也只是几分钟热气,然后涛声依旧。我们时常为这样的孩子感到苦恼,总想着用什么更严厉的办法"收拾"他们,却很少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关心孩子的真正需求。  相似文献   

17.
父母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关键在于"定位"。 1.学做"律师"。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问题,便迫不及待地当起了"法官",这是不对的。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父母要积极地影响与教育孩子,不了解其内心世界便无从谈起,而了解孩子的关键是呵护其自尊,维护其权利,成为其信赖和尊敬的朋友。  相似文献   

18.
纸牌游戏     
孩子的内心世界就像一个藏满秘密的盒子。如果不经常打开来看看,我们就不知道这里面装有什么。对于我的女儿来说,我同样想知道她的内心世界。因为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快乐教育的前提。为此,我采用了斯宾塞的纸牌游戏,我们一家三口在每周一的晚上都会一起玩,我们称之为“快乐游戏”。  相似文献   

19.
王亚林 《教师》2012,(9):119-119
教学中,教师要俯下身子看孩子,走进幼儿的内心世界,要用积极的心态、饱满的情趣、智慧的语言与孩子进行对话交流,感受他们的想法,让孩子学会探索、学会思考,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从教十几年来,有一点我感触最深,即对一些贪玩厌学,甚至经常惹事生非、自暴自弃的孩子,必须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更多地关注他们,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自尊心。一句话,要做到不放弃,让每个学生都能抬起头来向前看。这就是我从教十几年来一直恪守的一句教育格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