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花关索下西川传》是《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中的一篇,目前只有朱一玄校点本.因底本某些地方模糊不清,刻印字体又受草书影响较大,加之首次校点,朱校本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错误.对《花关索下西川传》校点本中存在的失校,校误,误校,脱字,讹字,标点错误,残缺字、未识字处理不当等八十余处失误进行分析和归纳,以期增强校点本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相似文献   

2.
目前,对《晋书》及《晋书音义》校勘整理较好的版本当为中华书局1974年第一版的繁体点校本,该版在《晋书》原文之后附了《晋书音义》,并且对其作了相应的点校,这无疑是具有重要价值的。但遗憾的是,在对《晋书音义》的校勘中,点校本还是存在不少问题的,这其中音切用字失校的情况要多一些。综合利用音韵学、文字学、辞书学、文献学等知识,参考《晋书音义》的不同版本,对《晋书音义》存在的传抄失误与编纂失误进行校补。  相似文献   

3.
《诗三家义集疏》标点斠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年中华书局出版的校点本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在使用中发现王氏所征引的毛<传>、郑<笺>部分标点有不妥之处.这些标点错误归纳起来,有不当断而断、当断而不断、当属上而属下、当属下而属上、因不明假借字而误断、因不明古今字而误断、因不明语法而误断,因不明名物而误断、因不明礼制而误断等九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前人校勘《水经注》成果甚巨,然其中亦有不当之处.这里,仅就《江水》篇中的一处校勘提出管见,刍荛之议,还请方家指正.先看王国维校《水经注校》(袁英光、刘寅生整理标点)中的有关文字:  相似文献   

5.
原本《玉篇》部分抄本残卷中的书证、例证之于传世文献典籍的整理、校读具有重要价值。根据原本《玉篇》残卷所引《尔雅》这条书证材料,并以《名义》《玉篇》《切韵》《广韵》等传世字书、韵书为佐证,结合汉字俗写变异规律,考证出传世本《尔雅》“静也”条之“谥”即“”字之误。同时,在考辨传世本《尔雅》“静也”条之“谥”这一讹文的过程中,利用原本《玉篇》残卷引用《尔雅》的书证材料,校补了传世本《尔雅》的两处脱文。此种研究路径也可进一步佐证版本校勘在文献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华书局校点本二十四史 ,是集中了全国一流的专家学者进行校点的。精选底本 ,参校善本 ,历时数年 ,可谓精审。但因二十四史所涉甚广 ,情况复杂 ,校点实属不易。智者千虑 ,或有一失。现仅就陈乃乾先生校点的《三国志》(中华书局校点本 1982年 7月第 2版 )中偶而发现的几例自认为标点不妥的 ,条列于下 ,以就教于专家和读者。1 《三国志·魏志·后妃传》 :“明悼毛皇后 ,河内人也。黄初中 ,以选入东宫 ,明帝时为平原王 ,进御有宠 ,出入与同舆辇。及即帝位 ,以为贵嫔。太和元年 ,立为皇后。后父嘉 ,拜骑都尉……嘉本典虞车工 ,卒暴富贵 ,明帝令…  相似文献   

7.
《旧唐书·顺宗纪》勘误三则《旧唐书》卷14《顺宗纪》在干支和记事上有多处差错,但标点本都未在校勘记中指明,列举如下。一、贞元二卜一年二月“辛卯,以吏部郎中韦执谊为尚书左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按:“辛卯”为“辛亥”之误。《新唐书》卷7《顺宗纪》:贞元...  相似文献   

8.
于植元校点的《林兰香》是该书的第一个简体字标点整理本,而且保留了批点和夹批,是现在研究《林兰香》最通行的本子。但是这个校点本还存在一些疏漏之处,现对其进行补校,以求更精确地恢复小说的文字原貌。  相似文献   

9.
两《唐书》校误二则《旧唐书·韦凑传》云:“景龙二年,转太府少卿,又兼通事合人。”按“景龙”(各本均同)应为“景云”之误,中华书局本校勘记失校。以其前文有“凑,景龙中历迁将作少匠、司农少卿。尝以公事他宗楚客,出为贝州刺史。睿宗即位,拜鸿护少卿,加银青光...  相似文献   

10.
唐、宋时期所编纂的各种类书,存有不少《楚辞》零句残简,是我们校理《楚辞》文献必须参照的重要材料,即据类书对《章句》传世本进行补佚、删衍、辨异和正讹。但是类书或劣于《章句》传世本,未可全信,当反复审核,慎之又慎。  相似文献   

11.
《万首唐人绝句校注集评》是国家教委七五规划重点科研项目,由著名古典文学专家霍松林先生任主编,并组织陕西师大文学研究所的胡主佑、吴言生等一批教授、学者撰写,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12月出版,全书分三册,279万字。这是有史以来国内外最大的一部唐诗笺评巨著,从校、注、集评三方面对唐人绝句进行了全面彻底的整理、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显著的特点。一、精当审慎、明察秋毫的校勘木书以北图馆藏明万历本《万首唐人绝句》为底本,校以洪迈《万首唐人绝句》、《全唐诗》和各种唐人别集、选本、诗话、笔记等等,披沙拣金,注出了颇有价值的异文。如杜牧《叹花》诗,本书在注出本事后说:“见《唐阙史》、《丽情集》。此处文字出《丽情集》,《唐阙史》作:‘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枝。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元刘壎曾谓《唐阙史》所载文字似胜,《丽情集》所  相似文献   

12.
《北史》卷83《王褒传》:“梁元帝嗣位,褒有旧,召拜吏部尚书、右仆射,仍迁左丞,兼参掌。”此句扦格难通。张森楷《南北史校勘记》云:“左丞位卑,非仆射所得迁。且‘兼参掌’三字文谊亦未足,此文盖有脱误。”中华书局点校本《校勘记》引张氏校语,按云:“《周书》‘右仆射’作‘左仆射’,无‘仍迁左丞兼参掌’七字。《通志》卷176《王褒传》‘参掌’下有‘制诰’二字。疑《北史》原文当作‘召拜吏部尚书、右仆射,仍迁左,兼参掌制诰’,‘丞’是衍文,又脱‘制诰’二字。”  相似文献   

13.
上博简《兰赋》中整理者释作"栽"的字当隶作"",读作"沫",指涉植物芬芳之尽。由此也可以进一步说明关于《离骚》与《招魂》诗句中之"沫"、"沬",陈本礼以为旧讹"沫",游国恩先生认为"从未不从末"。笔者以为,游国恩等先生遽断"沫"非本字,恐有商榷余地,《离骚》与《招魂》所见诗句当以"未沫"为确。  相似文献   

14.
疏与经注的合刊年代 ,目前有两种看法 :第一种认为合附始于南宋绍熙二年 ,即 1191年 ,论者以《礼记》经注与疏的合附为证 ;第二种认为始于南北宋之间。我们以为第二种看法虽未明确指出合刊的具体年代 ,但却是正确的。因为阮元在《尚书注疏校勘记序》中“宋板”条下有着十分清晰的记载 :“注疏合刻起于南北宋之间 ,而《易》、《书》、《周礼》先刻 ,当在北宋之末也。”阮元在《〈仪礼〉注释校勘记序》《宋单疏本》下注云 :“注疏合刊于南北宋之间 ,惟《仪礼》又在后。朱子自述《通解》云 :‘前贤疏各为一书也’。马廷鸾曰 :‘余从败箧中得景…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文选》三个问题进行考辨。一则考证清初著名选学家何焯,当初校勘《文选》所据底本系康熙钱士谧重刻明末毛氏汲古阁本,并非其初刻本及重修本。进而略述确定何校底本于《文选》何校及版本研究之意义及实用价值。一则考证吴希贤先生辑汇之《历代珍稀版本经眼图录》中"明州本文选"书影,不是六臣注明州本,而是明万历间邓原岳刊单李善注本。一则辨证《文选·西京赋》"齐栧女"之"栧"字,非关避讳,乃俗写。  相似文献   

16.
中华书局于 2 0 0 1年出版《墨子间诂》新点校本 ,与 1 986版点校本相比 ,点校质量有明显提高 ,但仍存在一些值得商榷之处 :标点方面存在着不当断而断、当断而不断、标点不确、不明引文起讫而误、体例不一等不足 ;文字方面亦有诸多讹误之处。  相似文献   

17.
由于对杜甫文赋的轻视,历代杜集中收录杜甫文赋者并不多见,现若对杜甫文赋进行全面校勘,除了应据宋本《杜工部集》为底本之外,目前可以作为参校本的文献主要有:钱曾钞本、《文苑英华》、《唐文粹》、吴若本、吕祖谦《三大礼赋注》、元分类本等。而清代杜集中收录的杜甫文赋,多系杂糅之本,已失去版本意义,其参校价值大大降低;加之朱鹤龄、仇兆鳌等注家对底本文字的大量臆改,殊不足据,故清代杜集不能作为杜甫文赋校勘之参校本。  相似文献   

18.
《唐代墓志汇编续集》对于研究唐代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认真对照拓片的基础上,利用文字学、词汇学、历史学等方面的知识:全面校读《唐代墓志汇编续集》所收录的唐代墓志录文,发现其录文在校勘方面存在着一些可商之处,如一些释文的讹误和脱漏,列举数例并分条校补。  相似文献   

19.
《后汉书·何进传》“进弟河(中华书局校勘记误为何)南尹苗”句,中华书局校勘记云:“殿本《考证》谓苗,朱氏子,《五行志》作‘皇后异父兄’。按李慈铭谓何后本屠家,其父早死,舞阳君改适朱氏,生苗,及何氏贵,苗亦冒姓何氏,幸《续志》偶存其本姓耳。苗与进固非一姓,故进之部将疑其同谋杀进,遂报杀苗也。”又《五行志二》“皇后兄何进、异父兄朱苗皆为将军”句,校勘记:“按:《集解》引钱大昕说,谓案《灵帝纪》及《何后纪》皆称何苗,苗本姓朱,惟见于此。此称异父兄而前卷称同母弟,亦小异。”校勘记及所引材料辨析不甚明了,试以正之。按何苗本姓朱…  相似文献   

20.
校点本《隋书·琉球传》有一处标点有误:“多斗镂树,似桔而叶密,条纤如发,然下垂。”以“发”字断开,“然下垂”,与上句文意不连。“然”为转折连词。发之下垂,何用转折? 查《隋书》这段文字,移植于《北史》、《通典》、《寰宇记》等书,这句话都做了小小的改动。《北史》换“然”字为“之”字,校点本这句话中间不断开,成为“条纤如发之下垂”使文气贯通。而《通典》和《寰宇记》的处理办法,均是在“然”字前加一“纷”字,成为“条纤如发纷然下垂”,也使文字顺畅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