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诗十九首》继承与发展了《诗经》、《楚辞》与《乐府民歌》的抒情艺术,并在其基础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使五言诗基本成熟。本文分析了《古诗十九首》在艺术上取得的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2.
爱情诗是《诗经》中的一种重要题材,主要是指恋歌以及和婚姻爱情生活相关的诗篇。在此主要以《诗经》中描写男女相思爱慕、征夫思妇情怀的诗歌为研究对象,以诗中描写的时空距离为切入点,试图对此类诗歌的创作动因、抒情艺术方式以及抒情艺术特征等问题作出简单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花儿是我国优秀民间艺术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是西北地区独有的民歌形式,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顽强的生命力。其修辞艺术中广泛使用的赋比兴手法和《诗经》中的"赋、比、兴"手法一脉相承,被誉为"西北地区的诗经"。本文通过赋比兴手法在河湟花儿中的具体运用进行初步分析,以期探索出河湟花儿修辞手法中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4.
《诗经》重章叠唱的抒情艺术可以从借助音乐效果,强化主题,结构和意义递进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这种抒情形式的出现,既取决于《诗经》配乐歌唱的性质,同时也取决于民歌体的表达特点。  相似文献   

5.
《诗经》以婚恋、家庭为题材的作品中有近十首反映婚姻悲剧的弃妇诗。它们分别是《邶风·日月》《邶风·终风》《邶风·谷风》《邵南·江有汜》《卫风·氓》《王风·中谷有蓷》和《郑风·遵大路》等。其中以被称为姊妹篇的《卫风·氓》和《邶风·谷风》最具代表性。它们所表达的感情跌宕起伏、动人心魄,塑造的人物形象个性鲜明、生动饱满,运用的艺术手法丰富灵活、独具特色,可谓异曲同工。以《氓》和《谷风》为切入点,通过对其抒情艺术的比较赏析,准确体味作品的情感意蕴,深入理解人物的悲剧命运,有助于我们整体把握“弃妇诗”的艺术特征和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流行歌曲的流行,《诗经》,特别是其中的爱情诗,便受到越来越多词曲作者的关注而走进流行歌坛。这些词曲作者一般对《诗经》有着深厚的积淀,在创作中出于主题或艺术的需要,对其多有吸收和借鉴。有些流行歌曲由《诗经》直接谱以现代流行曲调而成,有些化用了其成句或意象,有些则借鉴了其以时间推移或地点转移以递进抒情的抒情方法和创作构思。词曲作者以《诗经》入歌主要是为了弘扬《诗经》国学文化、提升流行歌曲审美品位、追求流行歌曲陌生化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7.
先秦伊始,战争、徭役等原因造成很多人与亲朋分离,只身在外,思念之情只能借助怀人诗表现出来。《诗经》的怀人诗,开创了跨越时空客观的叙事抒情、叙述者想象对方情态的主观抒情以及典型环境的刻画等艺术表现手法。王昌龄的怀人诗继承《诗经》相关艺术典范,表现出"绪密而思清"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8.
孙烨 《陕西教育》2007,(11):46-46
《诗经》是我国文学创作的源头,其艺术表现手法是后世文学的典范,影响遍及各种文学样式。本文从赋、比、兴、重言叠韵几个方面谈谈《诗经》与陕北民歌信天游在艺术表现手法上的渊源。  相似文献   

9.
目前,关于《诗经》英译本的研究多侧重于对国外热点理论学说的结合运用和翻译策略的宏观探讨,译本中的误译现象却一直未得到应有的关注。笔者认为,《诗经》英译本中存在着较为普遍的误译现象,即使向来被誉为"标准译本"的理雅各韵文全译本也难辞其咎。本文认为,《诗经》既是一部中国最早的诗歌选集又是中国悠久的经学传统理念下的经学著作,因而《诗经》英译本要担负起传播中国古老的诗歌艺术和充当海外汉学名著重要版本的双重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10.
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无论是在形式体裁、语言技巧,还是在艺术形象和表现手法上,都显示出在艺术上的巨大成就。其中赋、比、兴手法的运用,既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也开启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基本手法。关于赋、比、兴的含义,历来学者说法众多,而尤以“兴”义最为复杂,这也给《诗经》作品的赏鉴增添了无穷的韵味。  相似文献   

11.
《诗经》作为一部经典,其对后世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在后世总结的其众多诗法模式中,虚实相生模式尤为引人注目。从《诗经》虚实相生模式研究入手,探究其创作的一般规律。《诗经》因为历代经学家及诗人的点化,其创作方法已深入人心,被奉为"诗学之正源,法度之准则",而在众多的诗经诗法模式中,虚实相生模式可谓较为引人注目,因为这一模式不仅在《诗经》中被广泛运用,而且后世诗人已经将其发扬光大,运用到一种非常纯熟的境界,值得我们认真总结。  相似文献   

12.
赋、比、兴是《诗经》独特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在《诗经》的许多篇章中都能够灵活自如地运用,同时赋、比、兴也体现了《诗经》的诗歌艺术,对构造诗歌意象、创造诗歌意境、表达诗人情感起到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手机短信文学同《诗经》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运用上都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可以说,手机短信文学乃《诗经》优良传统的重归,是新时代对《诗经》的一种发扬,或者说《诗经》的影响在手机短信文学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比喻是《诗经》采用的主要修辞手法之一,它的运用增强了《诗经》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和感染力,而《诗经》比喻的运用多数是通过使用喻词"如"来实现的。本文通过研究《诗经》中"如"字使用的情况,来分析"如"字的古今义变化,以便把握《诗经》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艺术范型、艺术心理、歌诗视角等对钱锺书《诗经》艺术研究 进行评介,用意在于说明只有丰厚的研究资源,独特的研究视角和运用综合型的研究方法,才能使古老的《诗经》学得到新生。在新世纪来临之际,《诗经》研究出路何在,已成为学界关心的话题之一,钱先生的研究会给我们以益人神智的启示,其不足也可作为我们的前车之鉴。  相似文献   

16.
从艺术表现手法的角度总结历代学对《诗经》“比”法的理解;又从修辞学的角度分析“比”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在《诗经》中的类型;最后讨论“比”在《诗经》中灵活运用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诗经》作为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对后代诗歌巨大传感力量和影响力度是不可忽视的。从诗歌的角度多加研究和探讨《诗经》,潜入这古老的歌集中去徜徉一番、品味一番、巡查一番、探索一番,从虚实、内外、情物的关系处理上揭示其抒情方式上的艺术情形,方能真正透视出其发轫形态、滥觞特征和源头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诗经》具备一种较强烈的抒情精神,并因而奠定了中国抒情诗的基础及其以抒情为主的中国诗歌的基本美学风格。它以赋、比、兴三种艺术表现手法为核心,涵蕴并表现出以形象表达情感的民族审美材征。《诗经》的主体抒情风格主要表现为率真与婉曲、谐趣与严正、刚与柔等诸种美学范式。其抒情手法的多样性,充分展现了它固有的抒情境界的缤纷繁富之美。  相似文献   

19.
浅谈汉乐府民歌的艺术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乐府民歌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艺术传统,发展了《诗经》叙事成分;突破四言格式,以杂言为主,趋向五言;继承发展了《诗经》赋、比、兴手法.  相似文献   

20.
试论《古诗十九首》的抒情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诗十九首》是我国诗歌史上继《诗经》之后,由汉代文人创作的无名士抒情诗。它或景中寓情,或叙事融情,或托物寄情,或语中溢情,表现出浓郁的抒情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