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VP嵌套理论是生成句法最简方案对动词词组结构的新构想。本试图以这一理论来解释英语中的若干句法现象,如:双宾语结构,动词的作格现象,副词在句中的不同位置,以及There-存在句型等。  相似文献   

2.
:VP嵌套理论是生成句法最简方案对动词词组结构的新构想。本文试图以这一理论来解释英语中的若干句法现象 ,如 :双宾语结构 ,动词的作格现象 ,副词在句中的不同位置 ,以及 There-存在句型等  相似文献   

3.
动词词组嵌套是对动词词组内部结构表征的最优化表达,它是最简方案中用来解释句式生成的基础结构。本以动词词组嵌套结构为底层结构来证明它应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语言界学者们对"不及物动词带宾语"这一结构有着浓厚的研究兴趣,但目前还未达成一致的认识,如有人从传统语法、配价语法、格理论等方面对此论述,但均未能准确地反映和分析这一语言现象。最简方案的VP嵌套理论为这种结构提供了新的分析思路。该理论假设这种结构中有一个隐性的轻动词,它在句法结构中选择一个NP和VP分别作为它的标志语和补足语,投射到句法的底层结构,然后底层结构补足语中的动词和轻动词合并生成表层结构。而且动词在及物性和不及物性之间有一个渐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分布形态学是与最简方案同时出现的生成语法理论,它与最简方案理论的主要区别是持非词语主义的观点,主张词法与句法同构。本文用该理论分析汉语存现句的结构认为:可以不出现主语的存现句是单纯动词存现句,必须出现主语的是复杂动词存现句;带"有"字的是显性复杂动词存现句,不带"有"字的属于隐性复杂动词存现句;"着/了"问题不是存现句的本质问题,应该单独研究。  相似文献   

6.
动词壳理论认为所有动词短语的深层结构都是由一个实义动词加一个外壳组成。动词壳的中心词是一个抽象的表原因的轻动词,此轻动词吸收小句中 to 的特征导致小句谓词 to 的省略。使役动词后小句谓词省略 to 是一种极其常见的语法现象。动词壳理论充分合理地解释了使役动词后小句谓词 to 被省略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刘莉 《现代语文》2014,(4):94-95
乔姆斯基(1995)提出,轻动词普遍存在于语言中,具有不可解释的强特征,必须通过内层中心语的核查。本文以轻动词理论为基础,考察现代汉语重动句的句法生成。认为汉语重动句结构中存在一个轻动词,通过吸引内层中心语与之合并来清除不可解释的特征,且"VP"是一个嫁接语,将"VP"嫁接在"vP"上的过程就是动词复制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用乔姆斯基的“最简方案”分析汉语“把”字句.通过与英语中轻动词的比较及对“把”字句产生的历史演变的分析,“把”字具有轻动词的特点.这种处理使汉语中的使成式、处置式(即“把”字句)、被动式及动词复制句等被广泛认为是具有汉语特点的句法现象.通过分析近代汉语中“把”字句的生成和现代汉语的语法特点,推导出在VP嵌套下该句型的分析模式.  相似文献   

9.
近来,网络媒体上非作格动词性成分带宾语现象日益增多。首先分析了NP1+VP+NP2的论元结构,认为NP1为表示人的名词性成分, NP2为表示人或处所的名词性成分,而动词VP为在语义上关涉两个名词性成分的协同动词、针对动词及一元二位动词性成分。然后分析了NP1+VP+NP2结构的构式义,觉得当VP为针对动词及一元二位动词性成分时, NP1一般为得失主体。而当VP为协同动词性成分时,则VP1、 VP2都可以为得失主体。最后通过NP1+VP+NP2结构分析三个平面的关系,认为语义是语用的一个基础,而语用又是影响句法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10.
张杰 《现代语文》2013,(6):43-45
本文主要讨论了在轻动词作用下汉语语序的倒装现象。在汉语语句中主语、谓语、宾语是可以互换的,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轻动词的存在。本文通过归纳总结不同学者对轻动词的定义,提出汉语语句中轻动词的概念。通过引用VP壳投射概念,举例解释说明轻动词对汉语语序的影响,分析在轻动词作用下引起的汉语语序倒装现象,并进一步阐释汉语语序倒装现象的功能与作用。  相似文献   

11.
句法结构标记“给”与动词结构的衍生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讨论的问题有:汉语中专门用在动词前的给;给VP中给的句法语义作用;给VP中的VP(动词或动词词组)的句法语义特点;给VP结构的句法地位及相关动词结构的衍生关系。本文的结论对于建立汉语致使(CAUSE)动词系统及作格结构、中动结构和致使结构之间的衍生机制将提供新的观察角度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2.
能愿动词的隐现会对否定句的语义解释造成很大影响。在句中不含有能愿动词且VP中有附接语的情况下,否定词"不"否定附接语;在同样情况下,句中含有能愿动词时,"不"否定VP整体。通过分析,句中无能愿动词时VP中V’部分则由于被包含在否定句的预设中而得到肯定解读,VP中含有能愿动词时,"不"否定作为VP中心语的邻接成分的能愿动词,从而否定整个VP,进而否定全句。  相似文献   

13.
否定系动词“非”向焦点标记和副词的转化是汉语中非常独特的现象。这种变化首先作用于“非VP不vp”结构,然后在“不VP”结构进一步弱化的情况下催生了表示肯定语气的副词“非”。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有助于解释语法化研究中的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领主属宾句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领主属宾句中的词汇为切入点,用配价理论具体分析了领主属宾句式中的动词类、名词类,体现了生成语法的最简方案精神.  相似文献   

15.
汉语并列句中的NOC结构和由“是”或情态动词引导的动词短语省略结构具有三个共同特征:释义歧义、局部性效应及淘汰效应。这三个特征是英语等其他语言VP省略的典型特征。基于这三个特征,可推断汉语中存在两种类似于英语VP省略的动词短语省略形式:一是NOC可以分析为动词短语省略,VP省略;二是由“是”或情态动词引导的动词短语省略,VP省略。  相似文献   

16.
回顾以往对汉语的“被”字句派生问题的研究,发现相关文献中对“被”字句的假设存在不少问题,文章提出将“被”分析为《最简方案》框架下的次动词的假设,“被”字句通过“被”字的移位而生成,长短被字句以同一模式生成,两者具有类似的句法结构,其派生可通过次动词的基本特征来解释。  相似文献   

17.
王楠 《文教资料》2010,(8):31-33
本文从生成语法的角度探讨汉语主语位置上的动词性结构。在现代汉语中,动词性结构可以直接充当句子的主语或宾语,且一般不需要任何额外的形态标记,这已是公认的事实。但动词性主语的句法地位和生成过程却一直是个极具争议的问题。本文认为主语位置上的动词性结构是以动词为中心.动词的逻辑主语应该是PR0,其最大投射仍是VP。因其表达一个命题.句法结构是小句,所以可以将其进一步分析为IP。由于此结构具有很明显的[+N]性,在IP之上应该还有一个最大投射DP。这样才能较好地解释此结构中动词的动词性特征、名词性特征.以及整个结构的名词性。  相似文献   

18.
存现句是一个具有特殊属性的句型结构,本文从顾阳关十存现句的三个特征归纳出发,探讨了最简方案框架下关于存现句的研究。其中贯穿了VP壳理论和语链传递格位假说,以期将这三个特征阐释更清晰明了。  相似文献   

19.
对动词多义性的认知语言学研究不仅可以微观地专注其词义引申的识解方式,还可以宏观地关注动词表征的多个概念或事件,并将它们整合为认知模型集。此模型集在词语层与最简的多义相连接。此方案通过构拟动态读解过程可以演示具体语境及隐喻转喻对动词see最简多义的选择和增丰。此模型集同时展现词义简洁和繁复义的做法具有更强的概括性和预测性。  相似文献   

20.
英汉动词短语省略呈现出相类似的特征,其省略成分的生成与表达存在着两种可能性:语音式删除和逻辑式复制,但这两种解释途径各自受到了省略部位内代词的指称以及省略部位内语迹的挑战.本文在最简方案的框架内对动词短语省略的派生途径给出了统一的解释,解决了语音式删除和逻辑式复制所面临的难题,即在词汇插入前能够得到宽泛解读,词汇插入后得到严格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