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和谐包括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当今大学生普遍缺乏感恩意识。加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大学生必须学会感恩自然、感恩他人、感恩社会。  相似文献   

2.
艺术教育对于培养健康和谐人格、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独特的功能。在高校加强艺术教育能极大地培养大学生的和谐思维、和谐情感、和谐人格,提高大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和文化艺术品格。高校艺术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发展,以其独特的功能为和诸社会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3.
结合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观,论述高校育人本质及终极目标是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促进社会的全面和谐。正确理解人的全面发展含义,同时阐述高校作为人才的培养基地,从社会、教育、科技和精神文明四个方面的作用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冯霞 《考试周刊》2008,(47):128-129
社会要和谐发展,作为社会主体的人首先必须和谐发展。大学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根据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提出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论和谐高校构建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高校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当代大学生是构建和谐高校的主体,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生力军,他们的全面发展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发展进程与完善程度。和谐高校构建的目标是推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拟在分析大学和谐校园、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及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人的全面发展观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与时俱进,在不同时期被赋予不同的内涵.大学生群体是整个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等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思路,促进大学生与校园环境、大学生与他人、大学生自身的和谐发展,要在学校发展、高效服务、规范制度、建设校园文化和就业导向等方面下功夫,实现校园和谐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论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和谐校园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认为,一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必须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前提。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重视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同理,和谐校园的构建,必须充分重视大学生的全面自由的发展。而大学生全面自由的发展,离不开健康的心理。从一定程度上,大学生如果缺乏健康的心理,就会影响健康人格的形成,而健康的人格是一个人立身做人处事的基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和谐校园的前提和基础,和谐的校园环境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提供优良的“港湾”。  相似文献   

8.
自我和谐是Rogers人格理论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当前形势下,大学生的自我和谐水平有所下降,主要与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因素有关。大学生的自我和谐既关系社会的和谐发展,又与个人的发展和完善紧密相连,因此要积极促进大学生自我和谐的实现。主要方法有:建立和谐的自我观,学会与人交往和积极的应对方式,追求自我实现等,同时更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氛围。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价值诉求。通过对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类型、成因和与社会不和谐特征分析,提出了构建大学生弱势群体全面和谐发展的思想教育、人文关怀、心理扶助、自我激励、资助保障、危机干预六个机制。  相似文献   

10.
王健  潘岩 《文教资料》2007,(29):163-165
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努力营造一种人人关心大学生心理素质、人人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是促进和谐校园构建的重要内容;而构建一个依法治校、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协调发展的和谐校园,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是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最近几年大学生因承受不了就业、学业、情感等各种压力而退学的、自杀的、堕落的,比比皆是。大学生心理问题增多,他们的身心健康问题令人担忧。而先秦道家思想能指导大学生实现自我心理的调适以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文章从不为物役——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换位思考——树立和谐的人际观;顺应自然——树立理性的价值观三个方面阐述了道家哲学对大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及处理人与物、人与人的关系,进而达到身心和谐发展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心理和谐教育及其对和谐校园建设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振梅 《成人教育》2009,29(12):68-69
人的自心相和是构建和谐社会最基础、最核心的内容,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和谐校园建设又是一个基础领域。构建和谐的大学校园,大学生心理和谐是精神内核。本文从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入手,浅析心理和谐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对如何促进大学生心理和谐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论和谐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确立,不仅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党的执政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为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大学生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因此,用和谐社会的理念去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具有深远意义。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构建和谐社会的本质一致所谓和谐社会,实质上是指人与自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个层面的全面和谐。其中,人与自身的和谐发展是和谐社会发展的根本前提。一个人只有首先具有…  相似文献   

14.
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和谐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心理健康教育旨在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和谐发展是高等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应履行的历史使命,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它不仅包括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内部的和谐,还包括系统外部的与德智体美各育、与基础教育等因素的和谐。  相似文献   

15.
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应有之义。促进大学生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和谐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客观要求。本文着重分析了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的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和谐的具体表现.并对导致大学生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和谐的主客观原因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而人的全面发展关键在于和谐人格的形成.如何在英美文学教学中塑造大学生和谐人格,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及其培养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所谓大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大学生作为个体的人在大学阶段及其以后的职业生涯中连续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其追求的目标是大学生个体素质的不断完善、和谐和臻美。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简而言之为大学生保持自身具有可持续发展态势的能力,是指大学生持续不断地获取运用和创新知识的能力、完善其个性的能力,也就是说大学生个体有意识地自觉地按照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发展规律,与时俱进,不断地调整自身的行为方式,提升自身生存发展质量与层次,从而达到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的持续和谐发展的目的,以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大学生可持续发展是基于…  相似文献   

18.
刘兆平 《教育与职业》2007,(36):156-158
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是促进人的和谐与发展,大学生的和谐发展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前提和保证。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是大学生成才和发展必备的心理品质,它的培养主要应从职业生涯规划、课堂教学引导、参加社会实践及校园文化活动等几个方面积极进行。  相似文献   

19.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生力军的重要阵地,构建和谐校园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由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市场经济的冲击、社会转型的影响,出现了某些大学生行为不文明、不符合礼仪的现象,这与大学生礼仪教育不足有密切联系。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有利于推进和谐校园建设主体自身的和谐,有利于推动校园内部各子系统、各部门之间的和谐,有利于促进学校与社会的和谐。高校要以培养大学生成为“和谐的人”为目标,积极开展礼仪教育,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当前大学生自我发展中心与智、知与行、人与我等不和谐现象的产生,既有主体的原因,也有学校、家庭、社会的责任.但是大学生无论学习还是生活主要是在学校度过,因此,学校教育和大学生自我教育在促使大学生自我和谐发展方面的作用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