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联绵词是汉语中独有的特殊部类。由于其貌似现代汉语中的其他双音节词,成为初等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困点。教学中,基于现代联绵词的内涵,从现代联绵词的语义、语音和字形三个要素出发,并与其他双音节词展开辨析,即可归结出判定现代联绵词的有效方要。  相似文献   

2.
王赞 《现代语文》2007,(12):32-33
联绵词,又称为联绵字或连语,是汉语词汇中一个比较特殊的类别.通常我们把联绵词定义为"由两个字联缀在一起不能分开来讲的双音节词"(<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把它归为单纯词的一种.联绵词在汉语里起源很早,在上古时代,词汇除了单音词以外,就是复合词和联绵词,不过联绵词所占的数量不是很多而已.联绵词的名称始见于宋代张有所著的<复古编>.  相似文献   

3.
“联绵词都是单纯词”。(人教版卫电教育小学教师培训教材《语文基础知识》第二册第7页)这是现代汉语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其中,联绵词的概念和双声、叠韵词关系密切。联绵词: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来讲的词叫联绵词。(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上册第223页)它有双声、叠韵和非双  相似文献   

4.
联绵词的范围至今说法不一。中师教材《文选》和《语基》的观点也不统一,前者包括迭音词,后者则不包括。 关于这个问题,当前主要有四种意见。1、指双音节单纯词。2、指狭义联绵词和送音词。3、指狭义联绵词。4、指双音节单纯词里的双声迭韵词。双音节单纯词与联绵词的范围有直接关系,所以我们有必要先看一下双音节单纯词的类型: 一、狭义联绵词。如:葫芦、邂逅; 二、叠音词。如:凄凄、凉凉; 三、象声词。如:扑通、喀嚓; 四、音译外来词。如:雷达、卢布。 通过分析各类的双音节单纯词的特点,我们认为第三种意见比较准确(需要商榷的只有一点,即讲联绵词的种类时应提及既双声又叠韵的联绵词)。理由如下: 第一种意见范围太大,显得庞杂笼统。因为联绵词、叠音词、象声词、音译外来词都各具特点,是可以区别开的。如果说联绵词就是双音节单纯词,那么“联绵词”这个概念似乎就没有存在这个必要了。因为“双音节单纯词”远比“联绵词” 明确,而且  相似文献   

5.
一、联绵词的特点联绵词也叫“联绵字”,又叫作“连绵字”,是指由两个音节联缀成义而不能分割的词。虽然有两个音节,但词只具有一个词素,所以联绵词属于双音节的单纯词,不能分开来解释,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联绵词是单纯词,不能分开逐字释义。所谓联绵词,就是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来讲的词。联绵词是双音节语素,每个音节都不能单独表示与整体意义相关的意义,它的意义体现在两个单音节字的结合中。构成联绵词的两个字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绝不能分开来释义。所有联绵词,无一例外。有的联绵词拆开后,虽然其中一个字或两个字都能单独…  相似文献   

6.
音节语素化现象是构成新词,促进汉语词汇不断发展的途径之一。音节语素化现象包括联绵词和外来词的音节语素化。音节语素化节省了音节,构成许多新词,符合汉语词汇双音节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联绵词例说     
在阅读和翻译古文时,学生很容易把联绵词误解为两个单音的单纯词或双音的合成词,也很容易把双音的合成词误解为联绵词,其主要原因是没有掌握联绵词的特点。汉语的词按其构成来说,可以分成单纯词和合成词两大类,在双音节的单纯词里,联绵词(亦称联绵字)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联绵词是指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来讲的词。清代语言学家王念孙说:“凡连语之字,皆上下同义,不可分训。”他讲的“连语”就是我们现在语法里讲的联绵词(字)。一般认为是双音节的单纯词,“字无本义,以声  相似文献   

8.
语言学家认为,上古汉语中主要是单音词,只有少量合文形式的复合词。其实,商代已有不少复合词,甚至还有三个字组成的复合词。除此外,还有联绵词,这些都是研究上古汉语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9.
黎语的“女人”一词是个双音节联合型近义复合词,前音节主要是阴性前加成分pai-或mu(i)-,后音节主要是-khau,三个音节在黎语方言中都有语音变体.pai-与m(m)-分别与汉语的“妇”与“母”存在对应关系,-khau则可能来自南岛语表达“女人”这一概念的词.黎语的“男人”一词是个双音节联合型近义复合词,在各方言中存在两个普遍性的音节:pha-和-ma:n,pha-与汉语的“父”对应,-ma:n也是源自南岛语“男人”的侗台语底层词.黎语的“人”分为通什型(代表性音节“(?)a:u”)和加茂型(代表性音节“lai”),通什型为南岛语借词,加茂型为黎族自称即汉语“黎民”一词的“黎”.  相似文献   

10.
论文对《诗经》双声联绵词和叠韵联绵词进行穷尽性考察。考察发现:“双音节单字有义”的联绵词占《诗经》双声联绵词的45%,而此类情况在《诗经》叠韵联绵词中仅占15.3%。其中,“双音节单字有义”的双声联绵词88.9%为“后字有义”;而此类的叠韵联绵词均为“前字有义”。从语法意义角度考察,《诗经》中所有名词性双声联绵词无植物、山水的名称,和名词性叠韵联绵词形成对立。叠韵联绵词都具有很强的描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