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听话、说话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则是教师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教学的同时,引导学生想象,对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也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现谈谈我对学生说话能力培养的一些做法。 一、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训练“说” 低年级的课文很多都有形象有趣的插图,中高年级的课文也有相当数量的插图,这些插图都是训练说话的好素材。我在教学中较注意使用插图,由图入手,充分进行“说” 的训练。如《小木船》一课,我是这样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并利用它较好地进行“说” 的训练的:把插图挂在黑…  相似文献   

2.
插图的妙用     
观察插图,理解词义。如第四册《翠鸟》一课,要解释“橄榄色”,只需看看插图中翠鸟的头就明白了什么是“橄榄色”。   分析插图,揭示主题。如第四册《吃墨水》一课中陈毅所说的“吃点墨水没关系,我肚子里就少了墨水”这句话是文章主题思想之所在,学生很难明白前一个“墨水”指的是学习用品,而后一个“墨水”是指陈毅抓紧时间,专心读书,获得的知识学问。   运用插图,创设情境。如教学第一册古诗《一去二三里》,诗歌描写的情境通过课文插图再现出来,就变得具体可见。   凭借插图,复述课文。如复述第一册《小猫种鱼》,我将…  相似文献   

3.
我在执教初中语文第二册时,发现有几幅插图颇多纰漏,与课文内容相悖。例如《一面》中的插图,我看有以下五处不合课文内容:一是文章开始便交代进书店后“我把帆布袋、夹剪、票板放在一个角落的地板上”;后面又说,直到离开时,才背起帆布袋“走出书店的门”。插图上的“我”?..  相似文献   

4.
一天傍晚,我一人在家看电视。外面刮起了大风,树叶被吹得“沙沙”作响。我去阳台收衣服,咦,怎/厶少了一件夹克衫?算了,那是一件很旧的夹克衫了,丢了就丢了吧。晚上,妈妈回来了,我说夹克衫被风吹跑了,妈妈也没当回事。  相似文献   

5.
一、以图破题。如教学《颐和园》一文时,我营先出示放大的课文插图,并以充满感情的语言为学生描述国内的山、水、楼、阁,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以图解词。如教学《自相矛盾》一文时,学生不知“矛”和“盾”分别为何物,教师可利用课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两词的含义。三、以图析文。如教学《鹅卵一文时,我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插图。文章采用由上到厂、由远及近的顺序描写“夕阳”、“湖面”、“垂柳”、“稻田”的特点便不难被学生理解。四、以图导说。如教学《小音乐家杨科》时,我要求学生以图为中心,根据画面合理想象人物…  相似文献   

6.
一天傍晚,我一人在家看电视。外面刮起了大风,树叶被吹得沙沙作响,我去阳台收衣服,咦,怎么少了一件夹克衫?算了,那是一件很旧的夹克衫了,丢了就丢了吧。晚上,妈妈回来了,我说夹克衫被风吹跑了,妈妈也没当回事。第二天,我发现那件夹克衫被挂在了一楼扶手上,衣服本来就很旧,再加上落了很多灰,上面还有树叶子,我更不想要了,于是装作没看见。第三天,这件夹克衫竟“走”上了二楼。第四天,它又“走”上了三楼。夹克衫不会自己上楼的,一定是哪位好心人送它上楼。它会不会继续再上四楼?第五天是星期六,我在家里就留心着,突然一阵缓慢的脚步声夹杂着沉重的喘息声传来,我从猫眼往外一看,是住在一楼的那位老人,他拄着拐杖,一步一步往上来,把夹克衫挂在扶手上,转身就走。我打开门,喊住了这位老爷爷,我对他说:“老爷爷,这衣服是我的,谢谢您,您真有耐心。”  相似文献   

7.
胡适在1923年的一封信中说:“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胡适所说的“三个时代”是(参考答案为C)  相似文献   

8.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79页有一幅插图《孙中山手书同盟会纲领》(右图),有学生问我“毅生同志”是谁?我只能尴尬地说不知道,等回去查查资料。  相似文献   

9.
现代的议论文理论,其核心是“三要素”理论,即认为一篇议论文由论点、论据和论证三个要素构成。这一理论,成了指导议论文教学与写作的圣经。然而,这一理论是有局限性的,并不适合所有的议论文,近年来许多有识之士已经指出了这一点。有一位语文教师说:“多年来,有一个问题困惑着我,这就是用传统的‘中心论点说’讲议论文,有的讲得通,有的讲不通。如巴甫洛夫《给青年们的一封信》,鲁迅的《拿来主义》及《谋攻》《劝学》等等,就无论如何讲不通。”①“中心论点”说是“三要素”理论的一项重要内容,此说认为凡议论文必有一个中心论…  相似文献   

10.
那一年的栀子花开得很灿烂,真的很灿烂…… “妈!我的信呢?那封信哪去了嘛!”我四处乱翻,找着一封信。“你说哪封?昨天小致寄的这封?”妈拿出一封信,询问我。我把信从妈手里夺过来,把嘴一噘“对,就是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新出的初中语文第三册中,《故乡》一课有一幅“我”突然见到了童年时代的好友——闰土的插图。凡是看到过鲁迅先生肖像的,都会认出,插图上身着长衫,有着隶体一字(?)的胡须与寸把长的硬硬的头发的这个“我”,便是鲁迅。《故乡》中的“我”,决不等于鲁迅。插图作者将“我”画成鲁迅,我以为是欠妥的。附带说一句。语文课本中附上好的插图,实在是一件大好事。现在语文课本中的插图数量还是太少。我们期待着语文课本中有更多的好的插图出现!  相似文献   

12.
阿辉同学: 你好! 我考虑再三,还是决定提笔给你写这封信。因为,我实在忘不了那次作文课上你的“意外”举动:当我把作文题《我也很棒》写在黑板上,让大家写作文时,你显得惴惴不安,不知所措,眼神中一片茫然。然后,你踯躅地走上讲台,悄声对我说:“老师,我能换个题目写吗?”“为什么呢?”“因为我觉得我没有什么优点。”  相似文献   

13.
在探索的道路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篇作品没有人表示失望和愤怒是非常乏味和寂寞的。如果每一篇作品都得到赞尝也是乏味的。我可以公开一个小小的秘密,《北京晚报》登的《我失望了》那封信是我转给他们的。晚报的同志约我写稿谈我己自的创作,我说我现在不想写谈自己创作的稿子,我推荐一封读者来信给你们,这封信谈得很诚恳,也很有代表性,你们愿意发就可以发。现在,我们还很缺乏争鸣精神,口头上说“争鸣”,实际上好象不能对哪一个被肯定的作家作品争鸣。  相似文献   

14.
你说我听     
我是《故事作文》的忠实小读者。《故事作文》曾帮我找到了我的一位好朋友。事情是这样的:我曾经在西北新村小学结识了一个好伙伴,可不久,我转学了,我们之间再也没有联系过。直到有一天,我从《故事作文》中看到了她的作文,心中无比激动,便给她写了一封信。就这样,我们又重逢了!我非常感谢《故事作文》,因为是《故事作文》让我和我的小伙伴再一次相逢,我衷心地说一声:“感谢你,《故事作文》!”此外,我也要投稿了,希望有一天,我的那位伙伴也能在《故事作文》中看到我的作品!你说我听$甘肃兰州市宁卧庄小学六(2)班@王雯清…  相似文献   

15.
叶悬冰 《四川教育》2003,(11):28-28
这是我看到的一则案例:老师布置了题为《梦》的说话作,让孩子说说自己的“梦”。一个男孩怯生生地说出了他的“梦”:”每当黑夜降临,我总做一个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老鼠,偷走……”没等说完,其他孩子和老师一起哄堂大笑……10年后,昔日的小男孩已经大学毕业,成了一名法律工作,他给当年的语老师写了一封信,写出了那没说完的“话题作”:  相似文献   

16.
童心     
一天,我收到已经转学的学生小军的一封信和100元钱。信中说:“汤老师,您还记得一年前咱班被砸烂的黑板吗?”我当然记得,但小飞不是已经赔偿过100元钱了吗?“爸妈离婚后,后妈老是找茬打我,我很愤怒。那天,我对小飞说起这件事,说着说着,不知怎么就抄起同桌的文具盒摔了出去。后来您说要赔,我没钱,爸爸也不在家,小飞就代我认错了……”看到这里,一年前和小飞谈话的情景出现在我眼前。“为什么砸黑板?”沉默。“就是和同学有矛盾也不能摔人家的东西啊。”沉默。我沉了沉气,看见办公桌上放着一本安徒生的童话《海的女儿》…  相似文献   

17.
最近,我3次执教研究课《秋思》,在某一教学环节中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式,收到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在帮助学生理解“欲作家书意万重”时,我向他们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诗人真想写一封信给家人,这封信可能会写给谁?信中可能会说些什么呢?”接下来的教学环节,我在3次教学中尝试了以下不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查琼  杨湘芸 《湖北教育》2004,(12):42-42
在黄州中学,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一位上穿深格夹克衫,下着半旧牛仔裤,身材瘦小两眼有神的小老头。他就是黄州中学特级教师程红才。  相似文献   

19.
领奖     
今年四月的一天下午,我刚放学回到家,爸爸就高兴地说“荣荣,咱家有件喜事,你和你妈妈都猜猜。”我们猜了好几件,可是都不对。这时爸爸取出一封信说:“你上次画的《我是爷爷奶奶的心尖尖》,送往澳大利亚参展了,明天我要  相似文献   

20.
插图应符合文意四川涪陵十二中吴权友课文中的插图,能帮助师生理解课文内容和人物形象,节骨眼上的一幅插图往往能使文章的意境全出。如《孔乙己》中“孔乙己分茴香豆给小孩吃”和《葫芦僧判断葫芦案》一文中“密室谋划”插图,都十分形象、逼真,符合文意。可是初中三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