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说“年”     
郑慧生 《寻根》2011,(1):18-19
在远古,我国历法繁多。众历之中,除了颛顼历,其他各家都把正月初一当做一年的开始,把那一天叫做“上日”。《书·尧典》说:“正月上日,受终于文祖。”上日就是朔日,就是一个月的初一。这一天,舜接受尧的禅让,嗣其帝位。  相似文献   

2.
冯少波 《寻根》2009,(1):110-113
中国人说到年龄时常常使用一个词叫做“虚岁”。什么是虚岁?虚岁是与实岁(现在统称作周岁)相对的一种记岁方法。顾名思义,“虚”是虚假之意,“实”则是真实之意。虚岁是中国传统计算年龄的方法,它是以年为单位的,是一种舍小求大的概算方法。一个人出生的当年记为一岁,以后每过一个春节增加一岁。与现代不同的是,在古代,虚岁是唯一的记岁方法,所谓的岁,指的就是虚岁,没有什么周岁虚岁的概念。  相似文献   

3.
在人类发展过程中,各个民族都形成了本民族所崇拜的动物形象——图腾。这些图腾多多少少反映出这个国家的个性。如称中国为“中国龙”,美国为“美国鹰”,印度为“印度象”等。俄罗斯,通常被称为“俄罗斯熊”或“北极熊”。俄罗斯人被称为“熊的传人”。报刊上频频出现的“为什么英国是熊的朋友”等言论,显然是把“熊”看成了“俄罗斯人”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4.
普天之下,大凡过节都要好好地吃一顿,民间叫做“打牙祭”。而苗族同胞几乎就把“吃”当做过节的同义语,诸如“吃年”(过年),“吃鼓”(鼓社节,旧译“吃枯脏”)、“吃新”、“吃姊妹饭’等等。其中尤以“吃新”最为有趣。“吃新”又叫“吃新节”、“吃秧苞”、‘吃新米”、“尝新节”……,名称虽大同小异,“吃”法却各具特色。居住在苗岭山区清水江畔的苗族同胞,在水稻发育孕穗的阴历六月过“吃新节”。六月头卯,家家户户备办香纸鱼肉等祭品,竞相外出祭田,并从田中摘取秧苞,回家蒸熟“尝新”。品尝之前,先数谷粒,如发现谷穗…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西部凡听过苏平演唱“花儿”的人,无木为之赞叹。那高亢。甜美悠扬的歌声会把你带入天地合一、牛羊攒动,无限延伸的黄土高原。她的演唱独具一格,既自然质朴、清纯含情,又富有时代气息。她在中国大西北具有无以伦比的地位,以“花儿皇后”的美名享誉华夏。现任甘肃敦煌艺术剧院国家一级独唱演员的苏平,于1945年出生于青海省化隆县撒拉族家庭。她自幼喜爱唱歌,16岁正式从艺。她先后从师于郭兰英。王嘉祥等名家。在长期的艺术实践和漫长的刻苦钻研中,她以“人生之路要自己走,艺术之路靠自己创”为信条,换而不舍地对“花儿”进行…  相似文献   

6.
光军 《世界文化》2006,(1):48-49
最近英国的“苏兜酷”太太常为“数独”所苦。英国的这位“苏兜酷”太太最近常被人问她和“数独”这个日本游戏有没有关系,为此备受困扰。“苏兜酷”太太今年54岁,是非洲裔英国人。她按照非洲话的读音把英文名字拼成“Su Doku”。几十年来安然无事。日本的一种叫做“数独”的游  相似文献   

7.
杨森 《寻根》2008,(1):96-99
中国北方尤其在西北五省中,民间通常将已婚女子称为“婆姨”,最著名的莫过于陕北的民谣,有一条称作“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使得“婆姨”一词,大半个中国都不陌生。《汉语大词典》里举例不少,如《陕北民歌·信天游》唱道:“好马不喝沟渠水,好婆姨不交倒灶鬼。”抗战时期的《解放日报》(1943年5月19日)上登载的某村民公约上也有:“婆姨们,多纺线,不买布匹,自织自穿。”20世纪80年代,甘肃农村也有顺口溜叫做:“二亩土地一头牛,婆姨娃娃热炕头。”90年代还出现《黄土坡的婆姨们》的电视剧。同时代的南方报纸上也登载有对妇女通称为“婆姨”的事迹报道。  相似文献   

8.
复活节是西方人传统的宗教节日。复活节的活动之一是在鸡蛋壳上绘制彩画,然后藏在花园草丛或家什后面让人去找,以表达对新生活的向往。今年复活节期间,受瑞士民间对华友好团体“认识中国社”主席雷诺·亨利一米肖女士的邀请,我们来到位于日内瓦湖畔尼翁市的雷诺女士家画彩蛋。雷诺女士曾十余次访问中国,虽然已经退休,但凡在瑞士举办与中国有关的文化、艺术、体育活动她都参加,被当地人称为“瑞士的民间大使”。她任“认识中国社”主席以来,每年都组织“认识中国社”成员和中国驻瑞士使馆外交官,以及在瑞士学习的中国留学生搞联欢、…  相似文献   

9.
最近,职业小说家兼教育顾问梅格·霍奇金·利伯特和她的父亲在纽约城召开了一次叫做“家庭间流传的往事”座谈会。为数不多的成年与会者大多互不相识。她说:“在收集家庭传闻时最简单易行的是从你自己开始。”她让与会者传阅了一张写有各种问题的单子,并让他们两人一组互相交谈。屋子里的人们立刻活跃起来,讲着有关他们的姓氏、姨姥姥玛吉、爷爷的怀表等故事。最后,利伯特让大家静一静。“有人自愿讲点儿他记得的事吗?”她问道。有一个瘦小的中年妇女站起来,有点忸怩不安地开讲了。“我出生在爱沙尼亚,”她说,“这件  相似文献   

10.
讲正气,着眼于“为人”的道德规范和价值取舍。宋代名士文天祥作《正气歌》以明志:“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日浩然,沛乎塞苍冥。”,他把“正气”看成是“为人”的道德规范中最根本的准则和价值取向中至高无上的追求,生则必秉正气而不移,  相似文献   

11.
学术界一般认为,中国春秋时期的孔子和古希腊的苏格拉底分别开启了中西哲学中关于人的研究,形成各有特色的“人论”。本文从“学”与“术”的分别来看孔子人论与苏格拉底人论的差别:孔子的“人论”是为统治者提供的“驭民术”而非学说,而苏格拉底的“人论”则是学理上的人学。  相似文献   

12.
“历试诸难”与中国上古的成年礼陈星灿中国古代的神话与传说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上古中国历史的真实面貌,是一个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极端信古的人视神话与传说为中国上古的历史实录;极端疑古的人又把它们当成战国甚或汉晋人的伪造,事实证明这两种态度都是不可取的。近代...  相似文献   

13.
说“斗”     
郑慧生 《寻根》2000,(2):32-34
斗在我国占代是一种用来舀酒的勺子。《诗·大雅·行苇》说:“酌以大斗,以祈黄。”毛传训‘决斗”为‘十三尺也”。并不是说,大斗之口,长阔三尺,而是说斗柄长三尺。《经典释文》说:“三尺谓大斗之柄也。”先秦的斗不是盛粮之器,而是舀酒之具,金文“斗”字就是如此:它有一只长柄,用来操持柄端的勺头叫做魁头,可以盛酒。《说文》:“魁,羹斗也。”古人把类似斗形的星座命名为斗星。处在北部天空的叫北斗;处在南部天空中的叫南斗。它们的形状都像勺子,有勺头,有柄。至今群众还叫它们为勺子星。(图1)不过,星座毕竟只是星座,…  相似文献   

14.
霍悟道(Udo Hoffman)是一个德国人,朋友都亲切地称他“悟道”,从中国传统文化分析,这是一个深含哲理的名字。由于悟道成功地发起和策划了数届北京国际爵士音乐节而闻名“天下”,很多国际文化机构和音乐家都把悟道作为自己进入北京的一座桥梁。很多人的文化生活受到爵士音乐节的影响,他们把分享爵士乐当成了一种时尚,很多中国音乐家更是以自己的方法去领会爵士音乐的灵魂。悟道的办公地点坐落在一个古色古香的中国传统的古建院内。在院中的石阶上,伴着未退的暑气和初秋的知了与古柏树上喜鹊的合唱,以及院中小汽车启动的马达声,我…  相似文献   

15.
黄帝又称轩辕帝,这位中华民族的祖先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历史存在,至今还众说纷纭,以至越来越虚无缥缈。把黄帝的“黄”看作“皇”的假借字,是顾颉刚、朱芳圃等人的见解。唐兰则把“黄”字看作“”的本字,以其“象人仰面向天,腹部膨大”,俨然一个突胸仰向瘠病之人...  相似文献   

16.
“文学是国民精神前进的灯火”,我们讲述“中国故事”,并非简单地为讲故事而讲故事,而是以文学的形式凝聚中国人丰富而独特的经验与情感,描述中华民族新时代最深刻的记忆,并想象与创造新的世界与未来。所谓“中国故事”,是指凝聚中国人共同情感的故事,其中可以看到我们民族的特性、命运与希望。  相似文献   

17.
头柜,是解放前“国药”(即中药)行中的“高级职称”,作为那个时代这个行业中的表率,他们所经历的风风雨雨和练就的种种绝技,在今天看来依然令人感叹不已。旧社会的药工,社会地位很低,一般人叫做“抓抓匠”。不是生活万般无奈的人家,一般不愿意将子弟送到药行中当...  相似文献   

18.
锦绣中华缩微景区已成为闻名中外的深圳一景,去深圳的人不能不一睹为快。“锦绣中华”是一座大舞台,一个大博物馆,一幅大导游图,一孔观察中华地理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的窗口。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历了辉煌的15年。15年来,深圳特区各个方面的建设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锦绣中华”、“中国民俗文化村”、“世界之窗”,作为深圳华侨城的三大城市景观区的建成,是深圳引起国内外广泛瞩目的建设成就之一。最近,美国佛罗里达州专门把苏州古典园林建筑公司请去,投资一个亿,依照深圳模式在大名鼎鼎的迪斯尼乐园一侧建立的“锦绣中华”…  相似文献   

19.
寺庙辨异考     
人们常把“寺”和“庙”混为一谈,其实古时“寺”与“庙”是有区别的。最早的“寺”是指官吏办公的地方,如大理寺、鸿胪寺,是“官署”的意思。寺,古文作“侍”解。《经典释文》说:“寺,本亦作侍,寺人,奄人也。”故“寺”的本义是从“侍”这一字义而来的,所以侍人办公的地方也就叫做“寺”。  相似文献   

20.
詹克明 《寻根》2013,(2):23-28
中国远古时代曾经普遍地使用过“十月太阳历”。后来在中原地区这种“十月太阳历”逐渐被太阳历(又叫阴历,发展为阴阳历、农历)所取代。然而在西南的彝族等一些古羌人聚居地区,这种“十月太阳历”仍旧一直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