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镇西 《教育文汇》2010,(11):11-13
雷梦佳死了。因为犯了错误,班主任便让全班投票,以“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方式”裁决——是留下来给她一次改正错误的机会,还是让家长将其带走回家教育一周?结果以26票对12票,压倒多数的学生决定让雷梦佳回家。但雷梦佳没有等到家长来接她,在三天后便是她15岁生日之时,自己出了校园投渠自尽了。  相似文献   

2.
据5月6日中央电视台《新闻1+1》报道。河南省孟津县初一学生雷梦佳.因与同年级其他班另一名女同学打架,班主任便组织全体同学投票,决定让雷梦佳留下来学习还是请家长带回家庭教育一周。结果大部分同学投票将雷梦佳带走。最后,。雷梦佳在学校附近的黄河渠边青石板上留下遗言后投渠自尽。  相似文献   

3.
《云南教育》2010,(8):26-26
4月6日,雷梦佳和同年级其他班另一个女同学打架。班主任周老师在4月7日组织全体同学投票。投票之前,周老师让雷梦佳先回避,然后让全班同学就雷梦佳严重违反班纪班规的现象做了一个测评。测评是道选择题:是留下来给她一次改正错误的机会,还是让家长将其带走家庭教育一周。  相似文献   

4.
雷泓霈 《广东教育》2010,(7):113-113
2010年5月5日《中国青年报》报道,4月7日河南洛阳一中学全班师生投票,决定让班上一名女生雷梦佳转学。3天之后女生投河自尽。但学校和学生都不认为雷梦佳是自杀。偶尔有教师抱怨她的死“干扰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很少有人再提起雷梦佳。当然,还有一些风言风语:有人说她的死是“为民除害”,还有人说“没想到脸皮这么厚的人也会自杀”。这里没有人喜欢雷梦佳,何况现在她已经死了。  相似文献   

5.
杨于泽 《成才之路》2010,(15):I0004-I0004
河南孟津县西霞院中学初一女生雷梦佳,因为全班38个同学有26人投票希望家长把她带回家,结果自杀了。(《中国青年报》5月5日) 在学校,雷梦佳处境真的可谓艰难。老师不喜欢她,同学们讨厌她。有位校长叫她“惹事妖精”。甚至父母也视之为麻烦制造者。  相似文献   

6.
4月7日,河南洛阳孟津县某初级中学初一女生雷梦佳因为和同学打架,班主任让全班同学就“该给她一个改正错误的机会”,还是“让其回家反省一周”进行“民主投票”,结果大部分同学选择后者。随后,雷梦佳独自离开学校,在附近的黄河渠边留下遗言,投渠自尽。一时间,传媒以“学生投票逼死花季少女”为题报道这件事,颇令社会瞩目。  相似文献   

7.
六郎 《广东教育》2010,(11):1-1
河南洛阳孟津西霞院初级中学,一个名叫雷梦佳的15岁的小女孩,因为和同学打架,老师就发动全班同学投票,决定是让她留下学习,还是请家长将其带走进行一周的家庭教育。  相似文献   

8.
介红玉 《班主任》2010,(9):56-57
据2010年5月6日中央电视台《新闻1+1》报道,河南省孟津县初一学生雷梦佳,因与另一名女同学打架,班主任组织全班学生投票决定让雷梦佳留下来学习还是请家长带回家一周。结果大部分学生投票将雷梦佳带走。最后,雷梦佳在学校附近黄河渠边的青石板上留下遗言,随后投渠自尽。  相似文献   

9.
桔子的滋味     
许惠 《教育文汇》2005,(3):25-26
学校要表彰“优秀学生”,我班的小颖也被推荐上了。因为她是本校教师子女,大家就鼓动家长请客。于是家长买了许多桔子,我是班主任,她便拎了满满一袋来。面对这么多的桔子,我突发奇想,该让同学们一起分享喜悦的果实,顺便激励同学继续努力。我兴冲冲地拎着桔子走向教室:半路上碰到一位老师,问我干嘛这么高兴;我向她说明原委,谁知她眉头一皱,  相似文献   

10.
那天去姑姑家,看见小妹闷闷不乐,便悄悄问她怎么了。她瞪着大眼睛问我:“能帮忙吗?”我拍拍胸脯说:“没问题。”于是她从书包里摸出一张试卷来,说:“老师让家长签名,我不敢给妈  相似文献   

11.
纤纤播报     
大家期待已久的第三期“青春擂台”主题:“假如‘超女’停办,将由我复活”的策划之选,结果终于揭晓啦!首先让我们一起关注得票结果:No.1:偶像出击4709票No.2:一个都不能少4679票No.3:向唠叨看齐4628票No.4:让中国的“超女”辐射全球4612票No.5:打造家长眼中的“社会教育课”4532票No.6:看超女,就像看电影一样4214票青春擂台本季度最佳擂主:她就是——“偶像出击”的策划人、来自陕西省汉阴中学高三文科(1)班的沈甜同学!(擂主文章详见2005年12月号《课·高》)恭喜恭喜!其他同学别灰心噢,加油!擂主奖品:精品图书一套!本季度特别幸运读者王…  相似文献   

12.
正15岁女生雷梦佳和同学打架,老师发动全班同学投票,决定是让她留下学习还是请家长将其带走家庭教育一周。在得知大部分同学投票建议自己回家接受家庭教育后,15岁花季少女留下遗言,投渠自杀。网上一时众说纷纭,不约而同将矛头指向自主管理和集体教育。比如有人质疑:学生自主管理的底线在哪里?一群未成年人能否决定一个未成年人的命运?为什么自主  相似文献   

13.
中国有句古谚:渴时一滴胜甘霖,醉后添杯不如无。道理很简单,人人都懂;可真做起来,多数人便忘记了、走偏了、迷失了。尤其是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教师和家长并不了解学生(孩子)是否“渴”了,是否“醉”了,一味按自己的意愿和假想去给他们“解渴”。结果,要么,出现了牛不喝水强接头的“顶牛”现象;要么,便让孩子“胀肚了”、“溺水了”……  相似文献   

14.
我一直都不喜欢母亲,总觉得她是世界上最忙碌的人。小时候,小城里放电影或者有戏班子来,她从来都没有时间陪我去。她总是把我送到电影院门口,为我买好票,而后便逆着来陪孩子一起看电影的家长,往外走。偶尔回头,看到我还站在那里,不满地看着她的背影,她便一挥手,重复那句千篇一律的话“:我在散场后等你。”是的,她唯一能够给我的,就是散场后用自行车载着我回家。  相似文献   

15.
选家长     
星期天,我们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评选活动———选家长。校有校长,班有班长,可我们家的家长是谁呢?直到今“那还用说!当然是我喽。你没看见户口簿上‘户主’一栏上写着我的名字嘛。”爸爸振振有词地说。“不对!是我!每次家长签名你都让我签,这不是也表明你承认我是家长吗?”爸爸的话音刚落,妈妈就嚷开了。“好了,别吵了,我们来个民主推选,谁的票多,谁就是家长!”我说。“好!”爸妈几乎异口同声地说。“我,毛遂自荐,选自己!”爸爸不紧不慢地说。“当家长是苦差使,怎么能让你当!还是我当!”妈妈急忙说“还有你一票呐。”他们急切地望着我。我…  相似文献   

16.
我,只知道她叫“碧莹老师”,因为孩子的家长们都这样亲切地称呼她,便认定这“碧”,肯定是碧绿碧绿的“碧”,那“莹”必然是晶莹透彻的“莹”了。碧莹老师,二十出头,一家小小幼儿园的教师。她刚从幼师毕业没几年,能歌善舞,天真活泼。她有一颗童心,她爱孩子们。初春,某日上午。碧莹老师领着孩子们做“角色”游戏。内容是让孩子们了解交通规则的一些基本常识。她和孩子们一  相似文献   

17.
如此父母     
有句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我们痛心地看到,有少数家长,没有当好这位“老师”,没有用好这个“课堂”。某中学一位班主任给我讲了这样两件事。(一)一位女生和邻校一位男生谈恋爱。上课走神,无心向学,成绩直线下降。学校几经教育,她仍不肯斩断情丝。无奈之下,只好请出“法宝”──通知她家长来校,商讨解决办法。她的家长来了,来的是她的母亲。当教师把她不足15岁的女儿陷入早恋泥坑的消息告诉她时,这位母亲听后不是怒颜厉色,而是喜形于色:“好呀,老师,我女儿这么快就找到老公了,不用让我…  相似文献   

18.
伍雯 《湖南教育》2005,(19):15-15
2004年下最后一场大雪的时候,没想到我由科任老师成了一名代理班主任。就在代理班主任期间,班上不断有同学丢失数目不一的钱和餐票。我,自然成了学生希望能快点“破案”的福尔摩斯。但我却自顾不暇,第一个晚自习就很不安宁,我一个“回马枪”竟逮住了五六位扯闲话者,叫到办公室一顿臭骂,个个服服帖帖。谁知刚出办公室门,就有一位小巧玲珑的女同学疯狂地大笑。她毫不掩饰的笑倒一下子提醒了我,她不正是班上公认的“三只手”吗?据说,班上同学丢失钱和餐票,她的嫌疑最大;还有同学说,她上小学时就有这样的坏习惯,以前的班主任还请过她的家长。她…  相似文献   

19.
心意卡     
我们班是寄宿班,孩子一周都生活在幼儿园里见不到爸爸妈妈。因此,孩子思念父母,父母想念孩子。怎样才能使这份真挚的情感表达出来呢?我们便在《家长园地》中开设了“心意卡”。每周一家长送孩子来时,可献给他(她)一个小小的卡片,上面写上自己对孩子寄予的希望和祝福,使孩子感到父母爱他(她),仿佛天天跟他(她)在一起。周末时,老师和园长将孩子的表现及对他(她)的祝愿也写成“心意卡”送给家长。这样,家长不仅了解了孩子一周在园的生活学习情况,而且使他们感到自己的孩子每时每刻都在得到老师和园长的关心、爱护,家长就更…  相似文献   

20.
一位城市家长讲的她女儿从小学升初中的故事,发人深思:经过“千难万险”,孩子终于上了一所理想的中学。当她拿着一大叠钞票去学校交“赞助费”并“千恩万谢”时,在场的校领导一句“谦虚”的话让她半天接不上茬:您是我们学校的衣食父母。应该道谢的是我们。学生家长怎么当上了学校的“衣食父母”?这位家长算了笔账:上个初中得交三四万,多的恐怕七八万十来万的都有,如此“慷慨解囊”,岂不真成了“衣食父母”。尽管这样的“衣食父母”当起来不是滋味,但不交可不行,再说这位家长从教育部门咨询来的结果是学校收取“赞助费”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