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自上世纪90年代起,观念摄影这一概念在多个艺术领域出现,并逐渐发展成一种新的艺术创作形式,其所蕴含的情感色彩成为艺术家宣泄内心情绪的有效途径与方式。观念摄影赋予了作品更多的精神内涵,而这种精神内涵外化为摄影作品本身,观众与艺术家的思想借由作品实现了共鸣,这必然带来观众对作品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感悟。同时,观念摄影的应用进一步激发了艺术家的创作激情,从而带动了摄影本身的发展。要对观念摄影加以界定与判断,首先要对其基本思想加以明确,对其在我国的发展脉络加以梳理,继而研究其拍摄手法与技巧,最终实现对观念摄影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校现代文学史教材运用了政治观念、文化观念、文体观念、文学观念四种主要观念,评价鲁迅的生平经历和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成就。其中,一些以政治观念为主指导下的教材,漠视爱情、亲情、友情和经济等因素对鲁迅创作的影响,使其作品形成了极强的陌生化效果,导致文学家鲁迅的个人形象被反复抽象化并最终被神话。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文艺创作随着观念的嬗变,出现了许多异于寻常的现象,主题的淡化便是明显的表现之一。主题淡化是对传统主题观念的一种冲撞与挑战。在传统的文艺理论中,作品的主题必须突出、单一、集中、鲜明,必须贯串作品始终;一切人物描写,情节安  相似文献   

4.
英国作家哈代的小说有着从维多利亚时期向现代文学过渡的性质,这鲜明地体现在小说结构模式的双重性上。从作品的结构安排、时间维度、空间设置三个方面分析哈代前后期小说结构模式的变化可以看出,哈代后期作品突破前期作品中单一的循环结构模式,循环的与线性的结构模式并存于同一部作品,折射出作家对人类命运与未来的思考、对命运观念的理解以及对当时基督教观念的批判等现代意识。  相似文献   

5.
象数与巫术是中国古代神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反映了古人对宇宙、生命的认识。这种认识直接影响了古代文艺作品的意象、境界及结构方式。“取象知意”的观念使得作品意象被赋于丰富的内蕴 ;“心斋”、“坐忘”的思维状态使作品更倾向于天人合一的渺茫境界 ;而命有定数的观念甚至也直接反映在作品的结构上  相似文献   

6.
音乐美学重点在研究声乐的审美和本质,任何声乐作品都是建立在自成一体的声乐美学基础上,这个基础决定了声乐创作的美学品质与风格,美学观念不但决定了声乐作品的审美选择,对声乐教学的观念与方式也有很大的影响。为此,当前对声乐艺术的美学探讨越来越成为众多音乐创作者与音乐教育教学工作者特别关注的焦点之一。文本笔者简单从美学角度谈论声乐艺术的内容和特征。  相似文献   

7.
泉腔梨园戏残抄本《朱文走鬼》,乃宋元南戏佚篇。其作品艺术风貌的形成深受闽南鬼神观念的影响。闽南鬼神观念不仅决定了《朱文走鬼》的主题思想与人物性格,还左右着情节关目的设置与发展,同时促成了作品诙谐娱乐的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8.
罗念  刘大龙 《科教导刊》2019,(12):158-159
20世纪上半期的书法收藏受到巨大冲击,此阶段书法收藏观念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收藏观念的继承主要表现在:师法前人,借古开今;意与古会,陶冶心神;探本求源,考证经史;整理国故,保存国宝。收藏观念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公藏兴起推动作品社会价值的实现;由取法于甲骨藏品促进新书风的形成;由墨迹收藏到对碑派观念进行反拨;作品收藏情况对书家风格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
针对王安忆小说创作观念中谈到的逻辑性情节观念,在分析其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对其作品的分析,指出其对当今小说创作的价值在于弥补经验材料的缺陷与不足,使小说创作获得了新的写作源泉。  相似文献   

10.
作为先锋派的余华,他小说中的人物不再是单纯的指涉符号,作家的着眼点不是塑造人物形象,而是借这种形象传递自己的观念,即余华对世界、对人性的认知。论文就此对余华小说中涉及到的成人观念和非成人观念做了概念上的界定。然后分三点展示这两种观念在他小说中的具体表现。一是成人观念与非成人观念的初次冲撞;二是成人观念对未成人观念的侵入,展示小说中无处不在的成人对孩童的倾轧。三是孩童对成人观念的顺从,因为成人观念的侵入而导致孩童间一种以欺诈暴力为主的观念的盛行。最后部分,苦海尽头的一抹亮光。实际上是论述他创作观念转型后作品中成人与非成人观念的转变,作品比前期多了些生活的温情。  相似文献   

11.
《一位女士的画像》是美国著名文学巨匠亨利·詹姆斯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小说讲述了崇尚自由、追求独立的美国女孩“伊莎贝尔”在异国他乡经历种种艰辛和磨砺后,仍然执着追求幸福生活的故事。作品的问世和传播受到了众多读者的关注,引发了世界范围内关于对“自由观念”与“独立意识”的探讨。文章从作品的内容和主题入手,深入研究了自由观念与独立意识重构的问题,阐述了在重构过程中出现的局限性,希望能够在理论层面为我国文学的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婚恋题材小说作为新时期以来中国小说的重要类型之一,其价值主要体现在这些作品对当代国人婚姻观念的关注与思考。这些小说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特定时期国人的生活状态与文化心理,同时也折射了人们婚姻观念的种种变迁。婚姻观念的演变折射了当下中国人“合则聚,不合则散”的婚姻态度。社会转型期人们的婚姻观念变得更加多元化,新的婚姻观念正在形成,传统的婚姻观念依旧保持着强大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巴尔加斯·略萨创作中期的思想、艺术观念变化的原因、轨迹及特点的探究,可以看出巴尔加斯·略萨是一个具有创新意识的作家。巴尔加斯.略萨以其不断发展变化的思想、艺术观念,使自己的作品与时代的发展保持同步,从而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4.
肖斯塔科维奇是20世纪音乐领域中极富影响力与个性的杰出作曲家,其一生中创作了多部音乐作品。本文笔者以肖斯塔科维奇的《24首钢琴前奏曲》作品34为研究对象,对其创作背景、思维与技法特征、和弦运用技巧进行研究,力求揭示与学习该作品的创作观念与和声技法。  相似文献   

15.
作品认定的“艺术无价值论”是著作权法理论与实践的主流观念。“艺术无价值论”受审美无歧视、作品类型法定与开放艺术观三种观念的影响,这导致作品作为艺术形式的属性被忽视。事实上,审美无歧视仅支持作品的审美价值无著作权法意义,与作品为艺术形式并不冲突。作品类型法定不符合著作权法的规定以及艺术创作的原生秩序。开放艺术观是对艺术创新的描述,体现的是艺术理论的多元性,而非艺术丧失规范意义的托词。艺术在作品认定中的价值在于将作品的基本特征界定为艺术形式,因而保护不属于艺术形式的客体必须采取法定主义,且符合多元艺术理论的各种艺术形式是“符合作品特征的其他智力成果”的解释边界。作品类型是艺术形式的细分,是权利差异化建构和在作品认定个案中进行类推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晃来晃去的人》与存在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声 《文教资料》2007,(25):73-74
《晃来晃去的人》一直被认为是一部典型的深受存在主义影响的作品。本文对作品的主角约瑟夫进行分析,将他的存在与存在主义所宣扬的存在方式进行比较,阐释约瑟夫的存在与一些存在主义观念的异同。  相似文献   

17.
台湾作家张系国写了《棋王》,知青作家阿城也写《棋王》。本文对比两棋王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从而探讨民族传统文化对作家作品的影响及意义;民族传统的思想意识;技与道的统一观念,描写观念美丑极至的同一。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新派武侠小说家金庸在其武侠小说中,运用现代的、民主的观念对中国传统武侠作品进行了一系列的革新与改造,作者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并能冲破传统文化的束缚,反思传统文化的种种弊端。在塑造人物方面,打破传统正邪观念的壁垒,批判了传统观念对人性的束缚,表现“官本位”思想导致的争权夺利对人性的扭曲,反思了狭隘的民族主义,其武侠作品大气磅礴、感慨遥深,把属于俗文学的武侠小说提升到与新文学同等的严肃文学的水准。  相似文献   

19.
在文学鉴赏活动中,如何将“鉴”字落在实处,最重要的是充分利用文本进行指导。一、指导学生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教师在文本阅读指导时,要引导学生既“鉴”又“赏”,以提高他们对这类作品的鉴赏能力。作为教师有必要引导或帮助学生分析作品中与现代文明相悖离的消极因素,使他们能理性地、用现代文明的观念去看待这些作品。既欣赏作品的积极的一面,又能分辨出作品的消极因素,能全面地鉴赏作品,而不是片面理解作品中的一些行为和思想。即在欣赏中鉴别。如指导阅读《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提辖扶弱锄暴,行侠仗义,值得…  相似文献   

20.
萧红是当代女性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其作品中强烈的女性意识是她独特风格的标签。本次研究中,从阐述萧红女性视域产生的时代背景入手,根据不同的作品内容分析其中女性视域的角度,对女性情感、社会地位、付出与收获等问题进行解读,进而探讨萧红创作的女性视域对现代职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现实价值,以期引发年轻人在情感观念、生命观念、职业观念、道德观念等方面的一些思考,启迪他们的批判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