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唐初诗坛上,王绩高情胜气、独步当时。王绩辞官归隐,一方面是由于仕途艰险、政治失意;另一方面也是性分使然。作为田园诗的有力继承,王绩和陶渊明有许多近似之处。王绩创作的重点是表现隐居生活及乡村景色、山水风光。风格朴素平易,意境浑融,语言浅淡清新,讲求音律对伏。从诗歌发展史看,王绩是陶渊明田园诗向王孟山水田园诗过渡的桥梁。  相似文献   

2.
从桃源到醉乡——试论王绩对陶诗文化内涵的继承与衍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在文学史上,王绩之所以率先继承了陶渊明的田园诗创作传统,主要在于其人格精神、思想认识与陶渊明有相契之处。然而王绩的人生境界与陶渊明略有差异,故其田园诗风貌亦有别于陶,流露出浓重的名士之气,而略于表现村居生活之淳美,可谓得其真而未得其淳  相似文献   

3.
试论初唐诗人王绩的隐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绩是隋唐之际的著名诗人,他一生中大部分时间是在隐居,所作诗文也大都反映他隐逸的生活和思想感情,所以在当时和后世人心目中他都是一位不折不扣的隐士。如新、旧《唐书》将他列入《隐逸传》,《四友斋丛说》称他为“唐时隐逸诗人第一”。 综观王绩生平事迹和创作,极易使人联想到被钟嵘称为“隐逸诗人之宗”的东晋诗人陶渊明,这不仅是因为王绩在诗文中屡屡提到陶渊明,还因为二人确有不少相似之处。 譬如他们都有足以自矜的显贵的家世,自幼都有成就一番事业的幻想,陶渊明是“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 (《拟古》)、“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 (《杂诗》),王绩也是“弱龄慕奇调,无事不兼修。望气登重阁,占星上小楼。明经思待诏,学剑觅  相似文献   

4.
王绩和陶渊明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两位重要诗人。虽然他们的人生经历和诗风相似,但是由于时代不同,个性心理、思想状况不同,从而在人生境界,隐逸、田园诗等方面存在差异性。这些差异性也就是王绩对陶渊明的新变。  相似文献   

5.
王绩《游北山赋》和朱桃椎《茅茨赋》继承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传统,开拓了初唐赋的新境界,其清新朴实的文风更与富贵华丽的初唐宫廷文风形成鲜明对照。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位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伟大诗人,陶渊明始终是一面不倒的旗帜,与后代诗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陶渊明田园诗的有力继承,王绩和陶渊明有许多近似之处。孟浩然一生仰慕陶渊明。与陶渊明的田园诗相比,王维的田园诗更多画意和牧歌情调,在情绪上也更为幽寂。陶诗高妙、玄远的思让白居易羡慕不已;作为对中国化产生巨大影响、相隔千年的两位伟大诗人,苏轼和陶渊明有许多相近、相通之处。陶渊明执关注现实的精神,在范成大这里得到了深化。陶渊明已经深入到了后代诗人的内心深处。  相似文献   

7.
陶潜也悲哀     
选自《全宋诗》陈宓的《怀古》诗中有“不忧不愠颜氏子,载色载笑陶渊明。万顷黄陂挠不动,三贤万世仰高名。“唐人王绩《薛记室收过庄见寻率题古意以赠》中有“尝爱陶渊明,酌醴焚枯鱼。尝学公孙弘,策杖牧群猪。“  相似文献   

8.
王绩     
王绩(585—644),字无功,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一说山西稷山)人。他的哥哥王通是隋末大儒。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是王绩的侄孙。王绩年青时“明经思待诏,学剑觅封侯”,雄心勃勃,很想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但在隋末大动乱中,他目睹惊心动魄的阶级斗争和统治阶级内部的残杀,自己又在官场遭到挫折,几乎落入罗网,于是心灰意冷,转而厌弃儒学和仕途,退居田园,以阮籍、嵇康、刘伶、陶渊明为同调,纵酒,隐逸,成了消极避世的隐士。王绩辞官以后过着狂放的隐居生活。王绩在《自撰墓志》中概括自己的隐居生涯说:“天子不知,公卿不识,四十五十而无闻焉。于是退归,以酒德游于乡里。往往卖卜,时时著书。……尝耕东皋,世  相似文献   

9.
在唐代灿烂的诗人群星中,王绩不算是最明亮的一颗,但他最早摆脱齐梁浮艳的习气,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先驱,在文学史上有一定的地位。 在诗人中,王绩最爱慕陶渊明。他的行为与创作,都受到陶渊明的影响。他的诗平淡自然,朴素畅达,不少诗篇表现了田园生活的闲适情趣,其中《野望》一首,就是被人们传诵的名篇。 这首诗,作于隋朝末年,当时隋炀帝不惜民力民财,社会纷乱,危机四伏,大乱即将来临。诗人虽然已经过着隐居的平静生活,但由于世乱的影响,诗中  相似文献   

10.
初唐诗歌的总体成就远不及盛唐,然而它确为盛唐诗歌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首先,初唐诗歌扩大了表现的领域,王绩的隐逸诗,继承了陶渊明的归隐自娱的内容,而又多寄寓之情。如其代表作《野望》在歌咏田园风光之后,怅然  相似文献   

11.
王绩是初唐诗坛不可忽视的诗人,他的诗歌摆脱了齐梁时期绮靡的宫体诗风,形成了清新自然的风格。很多人认为他与陶渊明隔了两百多年后遥相呼应,但是他们的诗歌只能说有继承关系,而实质上有太多的不同,从这些不同中我们又可以看出他们对待人生态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初唐诗歌的总体成就远不及盛唐,然而它确为盛唐诗歌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首先,初唐诗歌扩大了表现的领域,王绩的隐逸诗,继承了陶渊明的归隐自娱的内容,而又多寄寓之情。如其代表作《野望》在歌咏田园风光之后,怅然低吟“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实则不甘隐居,却出于无奈而为之。  相似文献   

13.
从王绩田园诗代表作《野望》入手,结合他的人生经历对形成他复杂思想的影响,剖析了王绩诗作中的复杂人生况味,指出对王绩及其诗作的研究都应再深入一步。  相似文献   

14.
王艳花 《培训与研究》2007,24(10):19-20
酒,是王绩诗歌中的重要意象,也是王绩生命中的重要角色。曲折的人生经历、清醒的生命意识和渴求知音的无奈,导致了王绩生命状态的孤独,而这种孤独则成为他嗜酒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从王绩田园诗代表作《野望》入手,结合他的人生经历对形成他复杂思想的影响,剖析了王绩诗作中的复杂人生况味,指出对王绩及其诗作的研究都应再深入一步。  相似文献   

16.
王绩是隋末唐初的著名文人,其文集最早以五卷本行世,元、明以来,五卷本的《王绩集》不见著录,多以三卷的删节本流传。文章就今国家图书馆馆藏善本王绩别集中序跋的整理作相关文学与文献学研究,管窥别集序跋在文学与文献学研究领域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五十年来王绩研究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绩是初唐第一诗人.近二十年来的研究成绩卓著.通过全面综合述评,展示王绩研究的历程,以利学术研究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8.
王绩以其疏野质朴,清新自然的诗风卓立于初唐诗坛。历经隋唐两朝的王绩,诗文创作不论内容还是艺术风格以及其表现手法,在当时都自成格局,独树一帜。王绩在创作上对唐初诗歌的发展做出了独特贡献,主要体现在推动情景进一步的交融、对诗歌律化的推动及语言的口语化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王绩与佛教     
无论是从史料爬梳得出的史实,还是王绩作品中对其思想的精彩表述,抑或诗文中经常出现的佛教词语,都可以充分说明,王绩不只受儒、道思想影响,还深深濡染于佛教。王绩已把三教思想圆融和谐地统一在一起,甚至还超越了儒、道、释思想束缚与羁绊,而实现精神上的真正自然与自由。  相似文献   

20.
赵丽 《文教资料》2010,(19):4-5
初唐的王氏家族中的王勃和他的叔祖王绩,虽为同族,但是田园诗风格迥异。与王绩超然、恬静的隐士之歌不同,王勃的山水田园诗情感激荡而富于青春幻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