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东阳木雕、黄杨木雕、青田石雕”是闻名海内外的“浙江三大雕”,东阳木雕和黄杨木雕虽同属木雕,却有本质区别。它不是以立体式圆雕,而是以平面式浮雕为主。今天,东阳木雕因历史最悠久,用途最广泛,已居全国各种木雕之首。不管是建筑构件、家具装饰及艺术摆件等,都留下了东阳木雕的装饰意韵,故有“天下第一雕”的美誉。  相似文献   

2.
高阳 《文化学刊》2023,(2):10-13
传统文化根植于地域,复兴文化遗产需要借助于多维度的平台构建。本研究以东阳木雕为研究对象,分析在数字化背景下,平台构建对地方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通过研究分析,笔者发现数字化平台的构建对东阳木雕文化的传播大有裨益,有利于增强社区稳定性和文化多样性,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文物”进了皇极殿 2005年年底,北京故宫皇极殿迎来一件崭新的“文物”:一件由东阳木雕顶尖艺人复制的乾隆皇帝宝座。对于这件代表当今木雕工艺最高水平的作品,故  相似文献   

4.
栗子  黄芸 《文化交流》2017,(9):26-29
正非洲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也是一片神秘而引人遐想的土地。撒哈拉南部大陆闭塞的环境和热带高原的气候孕育了当地独特的非洲文明。在辉煌光耀悠久的非洲文化中,非洲木雕艺术以淳朴、稚拙、粗犷和夸张的艺术形象屹立于世界艺苑之中。而浙江木雕同样驰名天下,乐清黄杨木雕、东阳木雕等国家级非遗传统技艺声名远扬,东阳更是有"中国木雕之乡"的  相似文献   

5.
在西湖美术馆举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上,第一件作品就是用汉朝楠木雕的东阳木雕《八十七神仙卷》:但见画面中,九天仙境,仙乐齐鸣;天桥两侧,栏杆曲折;天桥之下,莲花盛开,祥云浮动,瑞气蒸腾;天桥之上,八十七路神仙款款而来,浩浩荡荡。尤其令人称奇的是,人物璎珞飘荡,衣袂飘扬,  相似文献   

6.
正郑放鸣是温州乐清人。乐清多木雕艺人,我们到那里随便一转,几乎每个屋檐下、每个窗口,都坐着系着围裙、全神贯注创作的雕匠,世世代代,木雕是他们赖以生存的手段。黄杨木雕始创于宋、元,流行于明、清。古语云:千年难长黄杨木。黄杨木因为生长缓慢,注定它的质地坚韧,纹理细密。因为它硬度适中,是上佳的立体雕材料。更可喜的是,它色如象牙,精雕细琢出来的作品尽显贵气,收藏越久,色泽越深,更显古朴和雍容。  相似文献   

7.
浙江乐清市象阳镇与闻名全国的电器之都柳市镇毗邻,辖35个行政村,3.6万人口,是浙江省教育强镇,温州市首批小康乡镇、卫生镇、工业强镇和百强镇,乐清市二类强镇、文明镇。2000年5月,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象阳的民间工艺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崛起于明末清初,繁荣于改革开放以后。以后横村为代表生产的黄杨木雕与东阳木雕、青田石雕并称“浙江三雕”,其产品构思巧妙,刀法流畅,形象栩栩如生。石雕以四板桥村为龙头,其产品以镶嵌、拼雕大件的作品而具特色,讲究因材施艺,精雕细镂,形象逼真,层次丰富。细纹刻纸以寺前村为主导,生…  相似文献   

8.
王凌云 《文化交流》2008,(10):56-60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叫"中国东阳龙"。今年6月10日,"中国恐龙之乡""中国东阳龙"命名仪式在浙江东阳市隆重举行。这两个"国"字头称谓,宣告了神秘的恐龙王国不仅增添了新属新种,同时宣告:距今8500万年前,东阳曾经是恐龙快乐生活的和谐家园!  相似文献   

9.
徽派古建筑作为徽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其星罗棋布地分布、精湛的营造手法和精美的“三雕”(木、石、砖)工艺而目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们不仅对研究徽州历史上的商业经济、佃仆制和文化艺术提供宝贵的实物资料,也在今天的旅游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之所以会在这片土地上诞生这么一群建筑奇观。自然有它独特的经济和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0.
面前一尊弥勒的根雕作品,行走状,比较少见。这是浙江省高级工艺美术师、温州市工艺美术大师郑人华(又名郑志华)的得意之作《乐》,系用一段中部微弯的黄杨木根巧雕而成。因树根中部一侧隆起,犹如一凸起的肚皮,郑人华就利用这一天然条件,在顶部雕刻了一个弥勒微笑的头像,保留了树皮作为袈裟,只在中部挖雕了一只拿着一串佛珠的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