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语词典对“对等”一词的定义不一致。《现代汉语词典》《当代汉语通用词典》和《现代汉语辞海》的定义只有一个。《新华字典》和《高级汉语大词典》的定义有两个。一个与上面3部词典的定义相同,另一个与上面3部词典的定义不一样,将“对等“解释为”大体对等”。“对等翻译”被视为中国翻译界的理论经典和金科玉律,译自奈达及当代西方翻译理论家的理论术语、意义为“对当”的equivalent。“对等翻译”原理受到中国学术精深的翻译理论家的强烈反对,他们认为翻译中存在不可译,翻译不可能对等。“对等”翻译论者引用《高级汉语大词典》的定义反驳说,汉语“对等”即大体对等,非绝对对等,使受到批评的“对等翻译”理论继续流行。  相似文献   

2.
英语"hope"和汉语"希望"是两种语言中表述愿望的核心动词之一,但"希望"有时并不能用"hope"来表示。分析发现两词的语义特征大多相同,仅发现一个差异性语义成分:[±思的状态],也是两词间互译不对等现象的根本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巩飞  杨聪聪 《现代语文》2013,(6):148-150
本文以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基础,通过概述该理论的内涵和特征,归纳出该理论指导翻译实践的四个标准:传达原作信息;再现原作的风格和精神;语言自然顺畅,符合译语规范和表达习惯;读者反应近似。本文以《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一)》为语料,检测"功能对等"在翻译实践中的有效度。  相似文献   

4.
大多数人称代词的汉日对比研究,都是以小说为研究对象,而较少以散文为研究对象。以当代著名作家龙应台所著散文集《目送》为例进行研究,可以通过发现在日语译文中通常以省略、替换、一致三种形式对汉语中的"你"进行对应,除此之外,还有散文语体特征下特殊的对应方式。  相似文献   

5.
<正>《光明日报》2015年11月09日13版的一篇文章《"非虚构写作"与散文的审美性》中有一段话:近年来,散文写作界掀起了一股新的写作潮流——"非虚构写作"。这一写作潮流的始作佣者是《人民文学》。这里的"始作佣者"有两个错误。一是我翻阅了《现代汉语词典》和《辞海》,都没有"始作佣者"这一词。所以,这里应该是作者笔误,"始作佣者"应为"始作俑者"。  相似文献   

6.
流行歌曲丰富了大众文化生活,为现代人所喜爱。将英文歌曲歌词翻译成汉语,有助于译语听众充分了解歌曲内涵,从而更好地欣赏歌曲。本文选取Lily Allen的歌曲"LDN"为例,对比歌词的不同译本,从而对英语流行歌曲歌词的翻译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Ⅰ)巴金散文《小狗包弟》中有这样一句用到"作客":又有一次日本作家由起女士访问上海,来我家作客,对日本产的包弟非常喜欢。"作客"一词使用是否妥当,是"作客"还是"做客"?值得推敲。查《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解释为——作客:〈书〉寄居在别处。做客: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根据以上解释,不难判定,语句中由起女  相似文献   

8.
刘臻 《现代语文》2015,(2):156-158
类层级结构理论和"外延内涵传承说"为研究不同语言词汇的对等翻译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依据该理论和学说,以汉语"癌"和英语"cancer"为例,通过逻辑推演的方法,分析了两个词的对等翻译是如何实现的。实现的步骤共有三个:隐喻的过程、成为"死隐喻"的过程和等量置换的过程。通过以上步骤,两个词的对等翻译的理据得到明确揭示,类层级结构理论和"外延内涵传承说"的解释力也成功地拓展到翻译学领域。  相似文献   

9.
谈到散文写作,人们常用“散文贵有眼”这样的话以概括散文写作的特点和规律。“文眼”一词,查《中华大字典》《康熙字典》《辞海》《辞源》《现代汉语词典》《中文大辞典》以及《佩文韵府》等书,均未见收此条目。人们的通说,是以晋人陆机语“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作解。  相似文献   

10.
尤金·奈达把他的"对等"原则细分为"形式对等"和"功能对等".以奈达的理论解读"Meeting at Night"的汉译可以看出,只重视形式而忽视功能,"形似而神不似",是不可取的.诗歌翻译中的"对等"并非亦步亦趋,形式对等应以功能对等为前提,形式对等和功能对等并存时方可产生优秀译文.  相似文献   

11.
<正>散文有一重要特点:形散神聚。笔者以为,散文教学,也可从"形""神"入手,引导学生出"形"入"神"读散文。这有两个层面的意义:一是阅读理念上的出"形"入"神",二是阅读方法上的出"形"入"神"。阅读理念上的出"形"入"神"。阅读理念上的出"形"入"神",是指在阅读散文时要改变传统的阅读"形式"。散文内容丰富,思想深刻,阅读散文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与情感,但阅读不只是为了"吸收"  相似文献   

12.
"请"是汉语里表示礼貌、客气常用的字,英语里与它对等的词是"please"。比如,"请坐"可以说成"Sitdown,please","请进"可以说成"Comein,please"。这样的说法虽然很客气,但语气显然是命令式的。如果我们想要请求别人做一件事情,只用"please"就不够了。比如"请过来一下好吗",这句话里征求对方同意的语气在英语里就要靠情态动词"will"或"would"来表示,  相似文献   

13.
无论是古代散文还是现代散文,均遵循"说真实、写实物、叙事实、抒真情"的散文传统.蒙古族汉语散文的创作在恪守散文文体"非虚构性"的限定法则的同时,在其故乡写实中尝试着另一种散文叙述方式,以创作的真实、情感的真实、意味的真实增强了其散文审美的厚度.  相似文献   

14.
诗散文是诗和散文嫁接出来的一个文学新品种。诗散文既要有散文那种散体而又形式自由的散文特征;但它同时又必须具有诗意的内核。诗散文不是生活现象的罗列和浅层次的简单记写,它要求作家必须把生活以诗意的精神形式呈现给读者。它长于写意,不仅要强调生活事件的真,而且它还要强调内心生活的真,追求一种内宇宙与外宇宙的和谐。诗散文是散文和散文诗之间的一种边缘文体。"诗"和"散文"是散文诗和诗散文的两个极,"散文诗"向"诗"靠近,"诗散文"向"散文"靠近。它无论是从总体构思上来看,还是从章节韵律上来看,它都具有诗的特质,即便在字里行间、乃至每一个方块汉字都应该闪耀着诗的光芒。  相似文献   

15.
林语堂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一个风格独特的作家,一个学贯中西颇具个性的文化智者。他的散文创造性地以"闲适"、"性灵"、"幽默"为特色,构建了风格独特的散文理论,本文从探求林语堂散文"性灵说"入手,并通过对林语堂"性灵说"文体风格的具体分析,揭示这一散文文体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当下汉语散文在其发展形态上存在很多问题,复兴汉语散文,就必须重建汉语散文的新思维。本文结合女性散文的具体特征,从汉语散文的文体意识、宏观意识、语言的文化意识、性别意识与修辞系统等多个方面具体论证汉语散文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今年新招的汉语班开设了《写作基础学》,该书对如何写好文章,确实有一整套的独特见解。 在谈到散文的写作时强调了文中必须要有“闪光点”。我以为这个提法给同学们想要写出一篇好散文指出了明确的路子和要求。  相似文献   

18.
孙静 《培训与研究》2009,26(3):125-127
在跨文化交际翻译中,英汉语的学习者会时常遇到一些在各自语言中形式相似、貌似相对应的单词和短语,有时二者是对等的。并为两种语言的交流搭建一个平台。而又有些例证中,英汉语字面上貌似对等,但真实含义却相去甚远。发现并讲究英汉双语中的这一现象,对于习者而言十分重要,能够避免一些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  相似文献   

19.
在跨文化交际翻译中,英汉语的学习者会时常遇到一些在各自语言中形式相似、貌似相对应的单词和短语,有时二者是对等的。并为两种语言的交流搭建一个平台。而又有些例证中,英汉语字面上貌似对等,但真实含义却相去甚远。发现并讲究英汉双语中的这一现象,对于习者而言十分重要,能够避免一些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  相似文献   

20.
文言是指在先秦口语基础上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文人仿古的作品。比如:先秦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两汉《史记》、《汉书》之类的典籍,以及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的文章,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和龚自珍的文章,都是典型的文言作品。此外,五四从前除民歌以外的诗词歌赋,也算文言的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