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日在一个人气很旺的教育网站的"论坛"中,看到了一篇题为<呵护童心,建设明天>的教育随笔.作为老师的作者在其中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晚上,她在给女儿默拼音.第一次全默对了,她就给女儿打了一个"优",还奖励她一朵"小红花",孩子很高兴.可到了第二次的时候,女儿默错了一个韵母,她就随手给她打了一个"×".  相似文献   

2.
胡旺洪 《教师》2014,(25):87-88
正在朋友的推荐中,我进入了"教育在线论坛"。然后,我了解了"毛虫与蝴蝶——新教育儿童阶梯阅读研究",看到了一本本精美的绘本带给孩子们的快乐,感受到了绘本的魅力,感受到了共读绘本是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随着对"毛虫与蝴蝶——新教育儿童阶梯阅读研究"认识的加深,一种迫切加入这些"大毛虫"的想法也日渐加深。那一学期,我任教一年级,我给自己和一(082)班的小毛虫在新教育论坛粉  相似文献   

3.
蔡美云 《现代语文》2005,(4):127-128
"蔡芸芝老师"是当代著名作家魏巍<我的老师>中的主人公,在作者笔下她是一位既热爱学生又懂得教育教学艺术真谛的"最使我难忘"的好老师,"我很‘依恋'她".课文中这样写道:  相似文献   

4.
教育是一种生命,教师和学生是她灵魂的载体。我们热爱学生,就应该犹如珍爱自己的身体一样。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说:"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带着这一理念,我也开始探寻自己在教师旅途中的所做、所思、所感。一、捕捉最佳的教育时机,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会不自觉地把爱的天平倾斜于听话的学生,而给予个性较强、顶撞老师的学生的爱  相似文献   

5.
正一是爱心。"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很难想象,一个不爱孩子、把工作仅仅看成是谋生手段的教师,会有怎样的教育动力。在幼儿园里,孩子需要什么样的角色,我们就要投入那种角色。如,孩子病了,我们就要像妈妈一样搂抱她、亲  相似文献   

6.
微言教育     
贺华义 《学子》2013,(9):87-88
继我的个人教育博客、教育论坛之后,我在腾讯又开始了"教育微博"——每天播发,主要话题仍是"教育",自由且责任,理性亦感性。微言教育,渐渐成了我教育生活中很重要、很有意思的组成。平日里,工作繁忙,难有很集中时间。于是,我选择了可以随时关注、随时传播、随时播发的微博。这样,让头脑保鲜,让我每天都对教育充满着热情和敏感;及时地记下一些教育灵感;结识一批新的有教育梦想、教育情怀的人,打开了另一  相似文献   

7.
<正>一位心理学教授考查报考她的研究生时,划掉得分最高的学生,取了分数略低的第二名。她说:"我在进行一项心理追踪研究,或者说是吸取教训。"她是德高望重的学者,在专业范围内颇有建树。别人一定要她讲讲录取标准。她缓缓地说:"我已经招了多年的研究生,我希望我所热爱的学科,在我的学  相似文献   

8.
本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我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工作中。热爱教育事业是对教师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根本保证。我国著名教育家徐特立说:"教书是一种很愉快的事业,你越教就会越爱自己的事业。"因为教师的育人对象是有理想、有感情、有意志、有个性的千差万别的活生生的人。所以我要对自己的思想道德、行为品质、知识级技能提出更高的要求。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识字教学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产生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张晓飞 《宁夏教育》2006,(12):12-13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用它形容我对网络那浓浓的情结是再恰当不过的了。可以说,自从走进网络教研,我的教育生涯就充满了美丽与神奇。2004年暑假,我接触了新教材,成了新课程改革中的一名弄潮儿,偶然的一个机会,我又歪打误撞地走进了网络教研。刚开始,我就像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对于论坛,一切都是那样的陌生,心里怀着胆怯,充满了疑惑,我只是随意地去浏览,也不知道怎样发帖和回帖。慢慢地,我有点习惯了,并且有了最喜欢的地方,那就是“凤凰语文论坛”和“教育在线论坛”等教育  相似文献   

10.
<正>认识王蕾老师,应该是偶然。有一次,浏览江宁教育信息网"校长发展"博客时,一篇题为《保证书》的博文吸引了我。阅读后,我很感动。感动的是孩子们在保证书中流露出的是对老师的信任与热爱。我相信,能够赢得孩子心的老师一定是位优秀的教师!从博文中知道了这位老师名叫王蕾。经了解,她是一名出类拔萃的青年教师。工作时间不长,即被评为"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在南京市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竞赛、南京市小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中均获一等奖。由此,我记住了她,也开始关注她。她好学、阳光、  相似文献   

11.
破茧     
一位家长向我诉说她的苦闷心情。她的儿子在一所公办小学读书,成绩一般,在班里属于中等偏下。她其实挺开明,对儿子成绩没有过多的要求,一切顺其自然。从幼儿园时就没有给他报这个班那个班,除非他自己想学。她说:"我们小的时候父母根本不管,不也是这样过来了,现在不也是挺好?"我说:"这个还是有点不一样。我们那时候家庭普遍不富裕,父母考虑生计还来不及,哪里像现在这样关注教育?所带来的结果是,很多人并没有得到充分的教育,一生碌碌无为。如果他们当时能得到现在孩子一半的机会,那么命运很可能会被改写。只是现在的社会对教育过度关注,从而造成教育恐慌。"  相似文献   

12.
在一节自习课上,学生们都在认真地读书,复习白天所学的新课内容。我在教师里踱着步,进行着检查。突然,我发现有一个平时很听话的女生头低得很低,不像是在读书,而且脸上映着光。我马上意识到她可能在玩手机。我迅速走到她的身旁,她很不自然地把手机放到衣兜里去了。我轻轻地对她说:"把手机交给我!"这位女生假装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似的,低着头读书,我又大了一点声音说:"把手机交给我!"她仍然无动于衷,而脸涨得通红地说:"我没有  相似文献   

13.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斯基曾说过:"教师教学技巧的全部秘密,就在于如何爱学生。"我国著名教育家霍懋征老师也认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霍老师常说,一个老师必须热爱学生才能教好他们。在她的眼中,没有不可教育  相似文献   

14.
邬东波 《高中生》2013,(7):13-14
和姜昕联系采访前,颇有些忐忑,电话打过去时,这位被称为"中国最具个性的女歌手"正在睡觉,好在她很爽快地答应了,并说起来后便与我联系。她的声音有几分沙哑,只是笑起来时,有种孩子般的天真。说起音乐时,她很认真地说,那是热爱。即便是隔着电话线,我也感受到了她的热度。  相似文献   

15.
伊织推荐上次本栏目刊登了杨田田同学的作品小辑之后,伊织的邮箱差点被撑爆,每天都有N封来自全国各地的邮件带来小主人的热情和热望。不过来自河南中牟县县直第二初中初三(6)班的梁怡凡同学最特别,她说要坚持"每周给伊织姐姐投一次稿",她做到了。她还说:"我只在上小学的时候发表过30多篇文章,还没有在中学生报刊上发表过作品呢。"这次,她的梦想实现了。通过文字,我感觉怡凡是一个很爱读书很爱思考的女孩,刊发她的三篇文章,是希望热爱阅读热爱写作的你们能养成勤练笔的好习惯,有信心把得意之作寄给伊织。好吧怡凡,先来跟大家打个招呼。嗨!大家好!我叫梁怡凡。妈妈为我取这个名字,是希望我快快乐乐,平平凡凡。我也正如妈妈所希望的那样,是个绝对的乐观主义者。和大多数女生一样,我也有点"小资",喜欢逛精品屋,买到个漂亮的本子都能乐上好几天。因为是双子座,所以朋友们说我很善变,刚才还愁眉苦脸,一转眼就兴高采烈。不过,喜欢冒险、喜欢新奇确实是我的特点。哈,这就是我——在人群中很不起眼,但很容易相处。  相似文献   

16.
袁浩 《江苏教育》2013,(21):20-21
<正>每当有学术团体、教育报刊等部门有讲学、培训、观摩课、编审文稿等活动,委托我推荐人选,在我的建议名单中往往都少不了刘红——这位成绩卓著、声誉远扬的小语界后起之秀。认识她的同行都很喜欢她,敬佩她,信服她。说她博学、睿智,与她交谈,听她讲学,每次,都会带给你一种快乐的享受和顿悟的酣畅;说她率真、坦诚,向她求助,请她指导,每次,从她那里,都会收获心的温暖、情的丰盈;说她温婉细腻又谦和,娇小的身躯里蕴含着难以估测的正能量,善于沟通且能唤起人们对学生、对语文的热爱与柔情。  相似文献   

17.
韦怡 《四川教育》2020,(5):79-80
出生于教育世家的李焱,是一个为教而生、为教而来的人。她热爱教师职业,痴心教育事业。二十多年来,她携一缕淡雅清新的教育情愫,在教育教学改革的道路上,一路追寻,一路耕耘,一路芬芳。一、以热爱为原点,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李老师热爱她身边的每一名学生,深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她常说:“教育就是唤醒每一个孩子的潜能,让他们获得发展。”多年来,她在课堂教学中,不断探寻能够激发学生内在发展动力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8.
故事会     
《今日教育》2012,(10):22
美国教育家玛瓦·柯林斯通过赏识教育多次创造了挽救"坏孩子"的奇迹。她有个幽默的惩罚方法:让孩子们写100个原因,说明为什么他们"棒"到要不守规矩,按字母顺序写:如,我很可爱,我很漂亮,我很勇敢……一直写到最后一个字母。如果再犯,必须要用另一个同义词。孩子们自嘲说,守规矩吧,因为我厌倦告诉柯林斯我有多棒了。在维护孩子自尊心的前提下,柯林斯"停止问一个学生是  相似文献   

19.
尹颖尧 《大学生》2015,(5):10-11
一位哈佛大学博士朋友在北京创建了"创新教育圈子",聚集了一两百位热爱创新教育的好友,他们线上讨论,分享创新教育最近信息;线下,他们组织各种活动。我也是一枚创新教育忠粉,被好友拉进了圈子。"推荐一名大黑客给你认识。"一天,与好友喝咖啡聊天时,她突然对我说。"大黑客?"我立即兴奋起来,"他毕业于牛津大学,现在北京从事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20.
正去年,我应邀参加了一个主题为"艺术与教育"的论坛,主持人是央视的张越女士。记得在对谈开始前,张越用"一束花"将在场的听众带入论坛主题。她说因为扶贫工作,曾经多次到山区去做采访,有一次她到一个贫困户家,这个家简陋到令人无法想象的地步,但就在这个家里,她竟看见了一束花—一束生机盎然的野花,被插放在玻璃瓶中,安静地摆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