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辑 《教师博览》2014,(5):45-45
<正>斯蒂芬·霍金的黑洞理论为宇宙中最致密的天体提供了一种可能性的解释,但是日前这位大科学家在其作品中提到,宇宙中没有"黑洞",只有"灰洞"。该理论来源于一篇名为《黑洞的信息保存与气象预报》的论文,是霍金对黑洞的研究新成果之一,他认为黑洞其实是一个拥有极端物理环境的"灰色地带",质能进入黑洞中后还会"回到"宇宙中,我们以前对黑洞的边界理论认识是有待改善的,黑洞或许不会永久性地保存质能信息,它在某个时候会"释放"。  相似文献   

2.
<正>在宇宙中,黑洞(图1)吞噬万物(图2),甚至包括光。人们乐意议论这种天体,因为它神秘、"性情"怪异:它身处宇宙最幽暗的地方,没有人能直接观测到它,而靠近它的任何物质,都会被无情地拖曳到它的深渊里,小行星、星尘、光波、时间,无一例外。人们对黑洞这种天体感到好奇,但绝不会希望有任何一个黑洞接近自己,或我们的星球。然而现在却有一些科学家在自己的实验室里造出了"黑洞",一个"迷你"黑洞。  相似文献   

3.
希望得到珍贵的宝石吗?那就去黑洞附近碰碰运气吧.天文学家日前在观测中发现,一些特大质量的黑洞就如同宇宙中的"宝石工厂",喷射出大量的水晶、红宝石和蓝宝石.这一发现将揭开构成宇宙的第一批恒星的尘埃的来源之谜,同时也为生命的物质之源找到了起点.  相似文献   

4.
黑洞并非"完全吞食" 7月21日,在爱尔兰都柏林举行的"第17届国际广义相对论和万有引力大会"上,英国传奇科学家斯蒂芬·霍金教授宣布他对宇宙黑洞的最新研究结果:黑洞并非如他和其他大多数物理学家以前认为的那样,对其周遭的一切"完全吞食",事实上被吸入黑洞深处的物质的某些信息实际上可能会在某个时候释放出来.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黑洞的内部解和黑洞爆发的动力,探索了暗物质的额度和宇宙存在的确定性,得出了宇宙不可能永远膨胀和宇宙是闭合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黑洞内部过程和宇宙大循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洞内部的物质在强大引力作用下被压缩为斥力能态,能量被在势阱中的势垒的亚稳态之中;黑洞因辐射而减小质量、势阱变浅时,由于亚稳态的约束势垒相对高度不会马上随之降低,从而使黑洞辐射加强并可能导致冲破势阱的爆发。黑洞内部过程将流到低处的宇宙之河重新提升到高处,推动着宇宙大循环却是无可置疑的。这一宇宙大循环的时空降2维模型可展示为一个两极间有隧道连通的球面。  相似文献   

7.
翁山杉 《物理之友》2020,(4):16-17,24
黑洞由广义相对论预言,是一个由奇异面所包围、含有中心奇点的时空区域。宇宙中的黑洞特指具有观测效应的一些特殊天体。由于黑洞本身不产生电磁波辐射,在观测上,人们通过分析黑洞周围物质的电磁波辐射以及引力波事件,获得恒星级黑洞和超大质量黑洞存在的观测证据。此外,物理学家还预言了原初黑洞的存在,在未来也有可能被观测检验,本文简要介绍人类对宇宙中黑洞的观测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数学黑洞     
茫茫宇宙之中,存在着这样一种极其神秘的天体叫"黑洞"(blackhole)。黑洞的物质密度极大,引力极强,任何物质经过它的附近,都要被它吸引进去,再也不  相似文献   

9.
莫容山 《初中生》2013,(22):54-55
黑洞是人类眼中谜一样的天体,从来没有人亲眼见过它——这是因为黑洞是一种引力极强的天体,连光都不能逃脱。所以我们无法直接观测到黑洞。黑洞的前世是什么物质?它是由恒星变成的。说它"黑",是指它像宇宙中的无底洞,任何物质一旦掉进去,似乎就再也不能逃脱。  相似文献   

10.
若黑洞经相变可演化成"强黑洞",则可证明文[5]中给出的宇观天体和微观粒子的质量Mi和ri的统一计算式中,当i=2时即可表述超高密"强黑洞"天体的性质.进而分析了各i取值的封闭性规律及宇宙演化的可能趋势.所得Mi及ri的数值结果,与现有已知数据相符.  相似文献   

11.
茫茫宇宙之中,存在着一种极其神秘的天体叫"黑洞".黑洞的物质密度极大,引力极强,任何物质经过它的附近,都要被它吸引进去,再也不能出来,包括光线也是这样,黑洞的名称由此而来.无独有偶,在数学中也有这种神秘的黑洞现象.对于数学黑洞,无论怎样设值,在规定的处理法则下,最终都将得到固定的一个值,再也跳不出去了,比如今天要说的"西西弗斯串".  相似文献   

12.
黑洞是宇宙的成员之一。黑洞是客观存在的,它是物质的,黑洞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必将会被人们认识。论文就黑洞的发现、黑洞是什么?研究黑洞的意义作了较为详尽的论述。  相似文献   

13.
正在浩渺无垠的宇宙中,地球和人类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在宇宙长达137亿年的生命历程中,2017年只是短短的一瞬间。然而,人类探索宇宙的决心和努力从未改变。2017年,宇宙向热切关注着它的人类揭开了更多神秘的面纱。中等质量黑洞终现身天文学家已经找到两种"块头"的  相似文献   

14.
老子强名的"道"是在能量掌控下的自然万物演化规律。物是道的载体,道是物的精神,是物的灵魂。"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无名"指看不见的黑洞类暗物质,"天地之始"指仅占2%的创生宇宙的诞生。"有名"指黑洞热大爆炸后产生的第一产物——看得见的弦粒子。"万物之母"指宇宙万物都是由看得见(有名)的弦粒子创生演化而成的。  相似文献   

15.
黑洞     
每天,我们仰望夜空,神游畅想在我们的星球之外是什么地方。我们生活的宇宙如此纷繁独特,吸引我们去探索尚未认识到的种种异象。在令人瞠目的奇观之中,我们的宇宙存在一个谜团,由于考察和探索太空规律的错综复杂而导致这一谜团难以破解。这就是一直以来处于扑朔迷离之中的黑洞。希望通过本文,能够使你认识并理解黑洞这一太空现象所涉及的要领性质和发展过程。文中将说明黑洞一般是怎样形成的,它的活动方式,以及它对宇宙的影响。为了理解黑洞到底是什么,我们首先需要考察黑洞形成的原理。所有的黑洞  相似文献   

16.
一个瘦得出奇、全身瘫痪的天才,他的身体无力地蜷缩在轮椅里,思想却在宇宙的最深处飞扬,穿越时间与空间,追寻宇宙的尽头,探索黑洞的隐秘——这就是史蒂芬·霍金,被称为"当今爱因斯坦"的思想家、物理学家。  相似文献   

17.
对黑洞视界的研究结果表明 :黑洞热力学第三定律可禁止裸奇性的出现 ;反之 ,裸奇性的出现必破坏黑洞热力学第三定律。由此推断宇宙监督假设就是黑洞热力学第三定律。  相似文献   

18.
有兴趣去一趟吗黑洞无疑是宇宙中最神秘的地方。它们的质量非常大, 以至于扭曲了空间与时间; 它们的引力非常强, 以至于连光都无法从它们的边界逃脱; 它们的密度非常高, 以至于它们的中心被称为 "无穷远点"。因此, 许多人都想去黑洞看看, 体会一下身处黑洞的感觉。一位天体物理学家介绍说, 如果靠近一个与地球差不多大的黑洞, 那么引力会急剧地增加。如果你像跳水那样一头扎入黑洞, 那么头顶感受到的引力要比脚尖大许多许多; 这样一来, 人就会像牙  相似文献   

19.
探访黑洞     
2022年的一天,我照例来到我的办公室,这个办公室是一个宇宙空间站,建于2019年,位于月球上。之所以在月球上建造空间站是因为我们要对宇宙中的黑洞进行近距离的观测和研究。哦!忘了介绍我了,我是一名天文学家,曾经解开过许多宇宙难解的谜。现在我的主要任务是探测黑洞。据观测,黑洞是一个奇怪的天体,它的引力极强,连速度最快的光也休想从它那里逃脱。黑洞并不是实实在在的星球,而是几乎空空如也的天区。为了进一步认识黑洞,我组织了一个“访黑洞侦察小组”,小组共有4名成员。一天,我们在地球联络器上看到霍教授传来的消息:“‘访黑洞侦察小组…  相似文献   

20.
<正>"活着并从事理论物理研究,使我拥有一个美妙的生涯。如果说我曾经为理解宇宙添砖加瓦的话,我会因此而感到快乐。"《我的简史》里,"宇宙之王"霍金以这样一句话结束了这本自传。现在,这个快乐的男人就要去追寻外星人的踪迹了。至于被提起之前一再表示不要去招惹外星人,霍金只淡淡地说了一句"是时候了"。"赌约黑洞"霍金时光倒回到20世纪60年代末的剑桥大学,穿行在应用数学和理论物理系的办公楼里,你会在一扇门上看到一张贴纸,上面写着:"黑洞是看不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