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国教育大会是在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这次大会为今后十年甚至更长一段时期内,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历史性成就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准确把握时代发展的本质特征 ,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 ,我国教育事业进入了最快最好的发展时期。十三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十三年来 ,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成就 ,集中地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各项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是教育改革全面推进 ,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在这里 ,我就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成果作些简要介绍。(一 )基础教育特别是“两基”工作成就巨大 ,全民受教育水平大大提高。解放前 ,我国是一个文盲、半…  相似文献   

3.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以及新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对未来10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进行了全面谋划和战略部署,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4.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颁布,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一个新的里程碑,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从改革开放30年来教育改革发展实践过程和基本经验看,任何一部教育战略规划颁布之后,关键在于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如何贯彻实施。  相似文献   

5.
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党和政府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刻,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作为有幸参加大会的基层学校代表,我深切地感受到,《纲要》的颁布指明了今后十年教育改革与发展方向,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绘制了宏伟蓝图,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20年来,在邓小平教育理论指引下,我国的教育事业主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成绩卓著,成果辉煌.回顾20年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历程,有两个为世人瞩目的历史性的发展标志:一是到本世纪末全国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实现我国国民  相似文献   

7.
2010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这是21世纪我国第一个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教育规划纲要》将"民族教育"单独列为一章,体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民族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2008年11月,教育部和国家民委印发了《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民族团结教育的  相似文献   

8.
30年教育改革的中国经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教育改革和其他领域社会改革一样不断扩展和深化,极大地推进了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教育改革可以划分为四个大的历史时期——教育改革酝酿与教育事业恢复发展时期(1978-1984)、教育改革起步与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时期(1985-1992)、教育改革全面展开与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时期(1993-1998)、教育改革持续深入与教育质量全面提升时期(1999-2008)。在此基础上,从教育改革的性质定位、背景认知、路径选择、价值诉求等四个方面对教育改革的基本特征进行理论分析和概括,可以发现,30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从根本上说还是具有社会性和政治性的,是对不同历史时期社会发展需求的政策表达;教育改革的根本动因不在于教育自身,而在于社会经济和科技进步提出的客观需要;教育改革采取的是自上而下的路径;教育改革的价值诉求明显侧重于国家主义和经济主义等。在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下,未来10到15年中国教育改革的社会性质会更加突出、教育改革的背景认知更加全面、教育改革的路径选择更加多样、教育改革的价值诉求更加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厦门教育事业是特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本文回顾和总结了改革开放20年来厦门教育事业长足发展的成绩和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成果;按照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厦门教育之城规划》制定的蓝图,提出“十五”期间和二十一世纪第一个1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设想,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
南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值你校建校40周年之际,谨向你们表示热烈祝贺,并向全校师生员工致以亲切问候。 40年来,你校为当地和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为我国高等师范教育特别是福建省的师范教育做出了贡献。 希望你们认真贯彻党中央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积极进取,努力开拓,按照《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精神,深化教育改革,为福建省乃至全国的高等师范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编者按: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开启了中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新历程。过去一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全面启动,全国各省份先后召开教育工作会议、颁布实施省级教育规划纲要,  相似文献   

12.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教育规划纲要》)的印发,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一个新的里程碑,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的重要讲话和《教育规划纲要》,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3.
一、深刻理解电化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当前,全国正在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大力推进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教育规划纲要》确定了未来10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工作方针、总体任务、改革思路和重大举措;明确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重视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通过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增强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这为推动我国教育信  相似文献   

14.
2010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进入21世纪以来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教育规划纲要》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第一个教育规划,是指导未来1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纲领性文件。《教育规划纲要》对未来10年我国民族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  相似文献   

15.
关强 《黑龙江教育》2010,(11):24-27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我国未来10年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任务进行了深刻阐述和全面部署,发出了深化教育改革的动员令,吹响了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进军号,描绘了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新蓝图,  相似文献   

16.
编者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明确了教师在教育改革发展中的战略地位,特别强调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  相似文献   

17.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的出台描绘了我国教育事业未来的发展蓝图,对于实现中国教育的现代化、推进教育事业更大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依法治教中的几个法律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法律来保障教育的发展,规范教育管理,协调教育关系,调解教育纠纷,保护师生和学校的合法权益,保护教育改革的成果,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是全国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构建教育法律法规体系,政府依法行政、学校依法治校和社会依法参与,严格执行教育法规,制裁各种违法犯罪行为是贯彻教育法制会议精神应着重解决的几个法律问题。一、依法治教的前提是构建教育法律法规体系从1980年诞生的第一部教育法律《学位条例》算起,20年来,我国教育法制建设取得了明显的进展,教育立法成就显著。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并颁布…  相似文献   

19.
结合学科特点积极推进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改革沈阳师范学院刘云翔,孙玉洁《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是贯彻党的十四大精神,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深化教育改革,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认真学习和实施《纲要》是90年代全国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  相似文献   

20.
1994年是我国教育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贯彻实施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全国教育战线形势很好,出现了全党、全社会重视教育、宣传教育、支持教育的热潮。北京是全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在全国教育战线大好形势的推动下,北京高教战线1994年出现了稳定、健康发展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