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本文讲述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①实践操作是儿童智力活动的根源。②实践操作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③实践操作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④实践操作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新。数学实践操作能力较好地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和“不同的人学习不同层次的数学”,从而培养了学生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由此可见,动手操作不仅是数学的本质属性,更是新课程提倡的主要学习方式。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从形象化向抽象化的思维方向过渡,唯有将动手操作引入小学数学教学中,才能真正为学生架起抽象知识形象化理解的桥梁。  相似文献   

3.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开启学生的思维闸门,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就此,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动手操作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单纯的劳动,不能算做,只能算蛮干;单纯的想,只是空想;只有将操作、思维结合起来,才能达到  相似文献   

4.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许多变化.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多了.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思维活动始于动作,动手操作可以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学生思维提供支持。笔者在教学中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活动的机会,让他们亲自操作,  相似文献   

6.
学生数学体验的获取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强化动手操作活动,有助于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发展思维,培养数学能力。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小学生的思维活动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度期,动手操作活动既是他们认知的源泉,又是思维发展的基础。因而,教师在思想上越来越重视让学生动手操作学具,通过这种教学手段来探究数学问题,了解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实现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8.
<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动手操作活动正是在教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的思维形象性之  相似文献   

9.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因此,动手操作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许多变化,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多了,课堂气氛活跃了,然而这些动手操作中却出现不少无效、低效的操作现象,课堂上出现了“操作”的错位。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靠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学中适当让学生动手操作,不仅能有效解决数学知识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的矛盾,而且对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和数学思维发展有积极的意义.为此,操作活动成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陈晨 《甘肃教育》2011,(8):76-76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可见,动手操作是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一、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学习的乐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生动活泼、主动参与的数学实践中获得成功的快乐,让数学回归生活,回归自然,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操作学具,让学生摆一摆、量一量、分一分,让他们在亲自动手中理解数学概念、促进思维的发展,从而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发展思维,培养数学能力。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成为热门话题。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传授和学生的模仿记忆。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智力、思维及心理发展的实质和原因既不是先天的成熟,也不是后天的经验,而是来源于儿童的动作。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孩子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学生学习数学与操作活动是分不开的,动手操作完全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习惯,对提高其数学学习的效率具有积极的意义。让学生动手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与具体实践活动分不开的,重视学生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随着课改的深入,有趣的操作、动手实践的确成了当今小学数学课堂一道亮丽的风景。然而  相似文献   

15.
操作是学生参与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但有些教师把操作学习仅仅局限在让学生剪剪、拼拼等活动上,这种"问题由教师提出,操作、思维的路线由教师操纵"的参与实质上是被动的、单纯的行为参与。单纯的行为参与带给学生的认识是肤浅的、表面化的。数学课堂应引领学生由单纯的行为参与走向深层次的认知参与。  相似文献   

16.
新课标对数学学习活动作了如下描述:"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的方式."在教学中适当地让学生进行学具操作,不仅能有效解决数学知识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的矛盾,而且对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和数学思维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杨荣生 《成才之路》2012,(30):21-21
正群体性思维激发和调控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有着很强的实践性意义,所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群体性思维的调控和激发被看做普遍使用的教学方法之一。《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初中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简单的模仿和记忆。学习个体在一定的组织形式下,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相互交流合作是目前初中阶段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交流合作是群体性思维体系中的最基本形式之一,是新课程改革赋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要求。课堂上如果合理激发并调控好群体性思维,课堂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18.
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教师的传授、学生的模仿和记忆,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与具体的动手实践活动分不开的,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作为教师,有义务使课堂成为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互教互学的操作活动场面,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有效学习。  相似文献   

19.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动手操作活动能很好地使大脑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有利于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下面一节六年级数学课《圆锥的体积》的教学在这方面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适当让学生进行学具操作,不仅能有效解决数学知识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而且对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进而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和数学思维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