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偶尔看到这样一个故事让我豁然开朗:古代有个禅师对僧人们要求很严.却总是有不听话的僧人诵经时间跑到寺院外溜达。于是,他找到已经退隐的高僧询问。高僧听完他的讲述后,送给他三个字“不说话”,禅师记住高僧的话。  相似文献   

2.
唐代高僧南泉普愿禅师建立了以道为本体,以平常心为用的"平常心是道"的禅学思想体系,并首倡向异类行。他培养了一大批禅门高僧,其公案为后世禅师所喜爱,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3.
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宋朝高僧元晓年轻时跟随大安禅师修行。大安禅师是个布袋和尚,是济公一样的人物,穿着破烂,每天在大街上击钵向行人乞讨。他乞讨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那些流浪的野狗。他常把流浪动物捡回山上,  相似文献   

4.
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宋朝高僧元晓年轻时跟随大安禅师修行。大安禅师是个布袋和尚,是济公一样的人物,穿着破烂,每天在大街上击钵向行人乞讨。他乞讨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那些流浪的野狗。他常把流浪动物捡回山上,化缘来养  相似文献   

5.
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宋朝高僧元晓年轻时跟随大安禅师修行.大安禅师是个布袋和尚,是济公一样的人物,穿着破烂,每天在大街上击钵向行人乞讨.他乞讨并不是为了自 己,而是为了那些流浪的野狗.他常把流浪动物捡回山上,化缘来养活它们.  相似文献   

6.
唐代高僧慧宗禅师经常云游各地宣讲佛法。每次临行前他都要嘱咐弟子,看护好他喜爱的数十盆兰花。可是在他一次外出未归的夜  相似文献   

7.
南岳福严寺历代高僧辈出,北宋高僧洪担禅师便是其中著名的一位。他曾经隐居禅修于三生藏二十年,承继慧思大师开创的朴实禅风,开创了潭州神鼎寺并住持该寺三十年,在禅史上留下盛名。然而,历代佛教史籍、纪传、灯录、语录及文集中关于洪趣禅师事迹的记载虽然很多,但对某些问题的记载语焉不详。论文对此进行考述。  相似文献   

8.
南岳福严寺历代高僧辈出,北宋高僧洪諲禅师便是其中著名的一位。他曾经隐居禅修于三生藏二十年,承继慧思大师开创的朴实禅风,开创了潭州神鼎寺并住持该寺三十年,在禅史上留下盛名。然而,历代佛教史籍、纪传、灯录、语录及文集中关于洪諲禅师事迹的记载虽然很多,但对某些问题的记载语焉不详。论文对此进行考述。  相似文献   

9.
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宋朝的高僧元晓年轻时曾跟随大安禅师修行。大安禅师是和布袋和尚、济公一样的人物,穿着破烂, 每天在街上击钵向行人乞讨食物。他乞讨并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流浪的野狗,他常把流浪动物  相似文献   

10.
先从禅宗故事说起:有一位小沙弥问禅师:"我们寺内,千百年来出了数不尽的得道高僧,佛堂内化育过无数众生,可是,我们佛桌上那只木鱼听过那么多经书,受过如此多佛号,为什么至今仍是只木鱼而不能成佛呢?"禅师微微一笑,问他:"你来这里多久了?"  相似文献   

11.
不作即不食     
<正>唐朝著名高僧百丈禅师不仅勤于修禅,而且勤于劳作,年过八旬还坚持每天下田耕作,弟子们于心不忍,屡屡劝师父在寺内休息,但百丈禅师怎么也不肯休息,耕作就好像他参禅打坐一样每日必不可少。有一天晚上,弟子们悄悄把师父的农具都藏了起来,他们非常高  相似文献   

12.
黄龙悟新禅师作为黄龙派法脉传承史上一个重要人物,先后于云岩、翠岩、黄龙、广化弘法。悟新禅师一生参谒诸多高僧大德,亦接引无数禅宗学徒,其嗣法弟子有十六人之多。悟新禅师虽性格刚烈,机锋险绝,然气节盖众,为众多衲子所仰,堪为命世大宗师。遗憾的是,禅师弟子虽多,其法脉却未能延续下来,二传即没,实乃丛林之一大憾事。不怪乎云盖智本禅师有"法门不幸法幢摧"、"黄龙从此入轮回"之叹。  相似文献   

13.
<正>通惠禅师是一位远近闻名的得道高僧。他讲禅理时不但由浅入深、通俗易懂,还常常让信徒提出问题,并现场解答,因此有不少信徒不远千里慕道而来。这一天,一位信徒请示通惠禅师:"我生性暴躁,脾气坏,因此常常伤及亲朋,不知要怎样才能改正?"通惠禅师问他:"是怎么一个‘天生’法呢?请你把它拿出来给我看,我也好帮你改掉。"信徒忙说:"这有点为难,我现在真的是无法拿出来给大师看!因为只有一碰到事情时,那‘天生’的急性子、坏脾气才会跑出来。""原来是这样啊!"通惠禅师哈哈一乐,说,"那就是它要在特定的情形下,才会出现,  相似文献   

14.
郭祥正与舒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祥正是北宋皖江地区著名诗人。他为桐城县令三载,常去舒州州城,与州守、名士、高僧、隐者、异人广泛交游,留下了大量诗篇,皖山皖水为之增色。他曾造访太湖海会寺,拜谒守端禅师,遂使海会寺声名益彰,成为宋代淮西禅宗胜地。  相似文献   

15.
古时候,一个佛学造诣很深的人去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老禅师。老禅师的徒弟接待他时,他态度很傲慢。后来老禅师恭敬地接待了他,并为他沏茶。可在倒水时,明明杯子已经满了,老禅师还不停地倒。他不解地问:"大师,为什么杯子已经满了,还要往里倒?"大师说:"是啊,既然已满了,为什么还倒呢?"访客恍然大悟。故事里的访客之所以很傲慢,就是自恃自己有很深的佛学造诣;而老禅师非常规的举动则生动形象地给  相似文献   

16.
依《秀峰禅师行录》,文章对明代禅宗高僧秀峰禅师的行止加以述评,以弘扬阳明山禅宗文化。文中涉及到了秀峰的出生、成长、出家、悟道、勘验、坐化等,秀峰志向远大,自主自信,苦行悟道,精进静养,真身不坏。正是由于出现了秀峰这样的禅师,阳明山的佛教的影响力才更加深远。秀峰七祖的遗迹成为人们来山礼佛的神圣的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17.
命运     
一个禅师经常和众人谈到“命运”这个词,一个忠实的听众一直坚信着“命运”的说法,所以他每天都在盼望着生活会发生奇迹。他想:既然有命运,那么一切都由命运来安排吧。然而年复一年,他的生活一直是平庸的,没有辉煌和光明,只有灰暗和贫困。他想:难道是自己的命运如此吗? 带着疑问他去拜访禅师,他问禅师:“您说真的有命运吗?”  相似文献   

18.
依《秀峰禅师行录》,文章对明代禅宗高僧秀峰禅师的行止加以述评,以弘扬阳明山禅宗文化。文中涉及到了秀峰的出生、成长、出家、悟道、勘验、坐化等,秀峰志向远大,自主自信,苦行悟道,精进静养,真身不坏。正是由于出现了秀峰这样的禅师,阳明山的佛教的影响力才更加深远。秀峰七祖的遗迹成为人们来山礼佛的神圣的文化遗存。  相似文献   

19.
1 那是水 古代有一位高僧以精通禅法闻名,一次他带领众弟子外出修行来到渤海之滨,众弟子们第一次见到大海都觉得十分惊异和兴奋,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众人议论纷纷。这时老禅师突然发问:“你们在海上看到了什么?”弟子们顿时都默不作声,过了一会儿,一位弟子大胆地说:“我看到了浪花的转瞬即逝,它让我想到万象皆空。”此言一出,众人纷纷赞同,觉得对禅法的理解又精进了一层。这时老禅师却厉声喝道:“那不是浪花,那是水。”  相似文献   

20.
人生哲理     
无声的教育 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上在禅院里,看见院墙边有一张椅子,他立即明白有位出家人违反寺规翻墙出去了。老禅师也不声张,静静地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蹲下。不到半个时辰,果真听到墙外一阵响动。少顷,一个小和尚翻墙而入,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自己踏的不是椅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