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改进新闻摄影宣传,一是提高认识,一是提高质量。先讲提高认识,新闻摄影确实有文字报道所起不到的独特的作用。好的新闻照片、直观、形象,意思一目了然,读者一看就懂,给人印象深刻。所以新闻宣传要重视新闻摄影,应该是一种起码的、基本的意识。把新闻摄影作为报纸宣传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来看待,这不仅总编辑应该明确,也是全体办报人员所应有的共识。要提高新闻摄影作品的质量。总的来说,要承认我国新闻摄影的水平还不高,使人喜爱、给人启迪、引入思考的新闻照片还不多,一般化的照片多,质量高的照片少。怎样才能称得上是好的新闻照片呢?我个人认为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一是导向正确,照片所反映  相似文献   

2.
聊城日报十分重视言论的力量,B1版“水城杂谈”栏目已经开办五年多了,深受读者喜爱。“水城杂谈”栏目议论话题包罗万象,既联系国家大事,也不放过身边看似不起眼的小事,既讨论经济走势,也不漠视民情民生……犹为令人欣喜的是,这一栏目每年都有作品在中国地市报新闻奖、山东新闻奖、山东地市报新闻奖等新闻评奖中获奖。笔者一直编辑这一栏目,对言论写作有了如下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名喜爱新闻宣传的业余通讯员,但由于工作关系,很少有时间跑单位采访,所写新闻作品不多,大部分为言论作品。自1990年以来先后在省、地级报刊上发表言论作品100多篇,其中(要重视抓“尾”}一文,获四川日报“亚太杯”巴蜀小议征文三等奖。总结这些言论作品的写作经验,我就关于如何为报刊写言论,谈一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一、它边的论点来日每篇言论文章,无论大小长短,都有自己的论点。这个论点就是作者在文章里提出的观点和主张。论点是取决于一篇言论文章成败得失的关键。作为业余通讯员要选好论点,就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相似文献   

4.
时代呼唤经济新闻摄影许必华(中国新闻摄影学会执行会长): 从总体上说,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新闻摄影事业的发展是健康的,但同时也还存在某些薄弱环节。 一是报纸采用照片的总量还是太少,特别是那些出12版或16版、周末版或星期刊的报纸,照片量没有随着文字的增加而增加。二是动态照片多,专题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等照片稿甚少,不像当年对联产承包责任制理解那么深、反映那么多。三是对社会丑恶现象的揭露,主题的提炼和说明文字的写作还不是太深刻。四是虽然出现了一些贴近生活的摄影专题报道,但还不太普遍,  相似文献   

5.
言论是报纸的旗帜,报纸上没有言论,就显得软弱无力。因此,要办好企业报,也必须加强言论的写作和宣传。过去,我们《莱钢报》对言论的写作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版面上配发的言论较少。针对这一状况,从今年开始,我们报社加强了言论方面的写作和宣传,并提出了具体要求。报纸要期期有言论,没有言论的版面不能评为好版面;同时要求编辑对一些重要新闻配发言论,提倡记者、编辑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北京日报在新闻摄影报道上有不少改观,摄影记者拍摄了一批新闻性强、有特色的新闻照片,一些摄影作品在北京市和全国获奖;编辑在新闻照片的版面安排上冲破了一些旧框框,用通栏大照片作头条。甚至在一版出画刊,在“全国报纸第一版运用新闻照片好版面评比”中获一等奖;第十一届亚运会报道,进一步打破常规,编报以新闻照片为中心,出版彩色照片专刊,给人面目一新之感,版面编辑获“全国亚运会优秀新闻作品”特别奖。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北京日报编委会领导,特别是总编辑刘虎山重视新闻摄影工作,不断挖掘新闻摄影潜力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7.
消息是新闻的主要体裁,但是近几年来,消息的写作不很景气,以至于中国新闻奖的评委们一再呼吁新闻界要重视消息写作,不少新闻界的知名人士亦有同感。改进消息写作,多出消息精品已成了新闻界同仁们改进新闻写作的共识。 在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前夕,笔者重新学习了毛泽东同志亲手撰写的部分新闻作品,颇受启发。毛泽东同志不仅是一个伟大的战略家、思想家、军事家、诗人,而且在长期的戎马生涯中写了许多新闻作品。他的新闻作品,特别是为新华社写的消息辞约意丰,简练洒脱,堪称是消息写作中的精品和典范。学习毛泽东同志的新闻实践,对于改进我们的消息写作是大有裨益的。 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同时,总是十分重视新闻工作,他不仅为党的新闻工作拟订很多政策,而且还抽空写了不少新闻精品。  相似文献   

8.
言论是新闻媒体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新闻舆论的主要声音。一张报纸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人们首先是从言论中获得的,言论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一些报纸在重视抓好新闻版言论的同时,往往却忽略了副刊的言论经营,尤其是晚报副刊。作为报纸的一个组成部分,晚报副刊同样担负着舆论引导的重任,对言论的忽视,就会削弱副刊的思想性和引导性。  相似文献   

9.
力量、技巧、机智的深层表现──简评摄影作品《斗智斗勇》金勖琪有人认为:“新闻摄影就是关于人的摄影”。这种说法,当然是百分之百的正确。多少年来新闻摄影有关部门和有识之士都在呼吁照片要立足人的表现,表现人的奋斗、表现人的成就、表现人的喜怒哀乐等等。然而,...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新闻摄影领域,虽然也出现了一些好照片,但数量不多,与报刊的需要相距甚远。究其原因,其中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是,有人视经济新闻摄影为畏途,认为经济新闻摄影缺乏可视形象,不容易拍出精彩镜头,不外乎是机器加入的形式;认为经济是一种逻辑性很强的东西,只适合于文字报道,不适合于图片形式的表现等等。 凝结在感光胶片上的新闻摄影实质上是社会生活在人们大脑中的反映。摄影记  相似文献   

11.
1990年8月,以重视新闻摄影地位和作用,提高新闻摄影作品质量为内容的首届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在银川隆重召开.在新闻摄影界,这是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盛会,会上,穆青提出文字报道与新闻照片要“两翼齐飞”,蒋齐生强调新闻报道要“图文并重”.这一办报的新思路、新观念得到与会老总的普遍响应.继这次会议后,1991年4月,全国地市州盟报总编辑又汇集在云南玉溪举行新闻摄影研讨会.参加会议的老总不仅带笔,而且带着照相机,既讨论又实践.一些老总公开解剖自己,承认自己对形象报道新闻规律知之甚浅,指挥不力,造成报纸文字报道一翼强,摄影报道一翼弱的现象.地州盟报总编们认为:“图文并重,两翼齐飞”,领导是关键.一个好的总编辑必须具有现代报纸意识和调度指挥文图两翼的能力.这两次会议之后,全国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又召开了两次.与会代表反映,老总们重视新闻摄影的程度正在一年比一年有所提高.正如《人民日报》总编辑范敬宜所言,银川、韶关会议后,我国报纸的新闻摄影有了不小的进步,随着“图文并重,两翼齐飞”深入人心,报纸对新闻摄影的重视程度大大提高,报纸上的新闻摄影作品普遍用得多了,用得大了,报道领域更宽、更深入、更贴近生活了.但是,新闻摄影工作还不能令人满意,主要表现在质量上,具体  相似文献   

12.
新闻人物专题摄影是新闻摄影报道的重要题材之一.此类新闻摄影的关键之一就是题材人物的选择.通过分析近年来在荷赛上获奖的作品,题材人物的选择既要看其内涵的大小,也要重视题材人物的新闻价值,把传奇人物、奇特人物、边缘人等作为拍摄对象.  相似文献   

13.
新闻摄影具有新闻性、思想性、时效性和形象化的个性,所表现的人和事应当是生动而有新闻价值的。一幅优秀的新闻图片,总是以真实、新颖的画面形象吸引人、感染人。因此,新闻摄影工作者学点美学,用美学理论去研究新闻摄影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是很有必要的。运用美的魅力增添新闻价值美学早已自然地闯进了我国摄影领域,为数众多的摄影家对它发生了广泛的兴趣,并在人像、风光、静物等艺术摄影中运用自己的审美感,创作优秀的摄影作品。但是,对于新闻摄影要不要讲究美学,美学在新闻摄影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还没有被更多的新闻摄影工作者所认识。然而,只要回顾一下我国的摄影史,追忆  相似文献   

14.
好的新闻照片其表现力要强。表现力是指作品所反映事物的思想深度和情感力度,它决定了一幅新闻照片的存在价值及对受众的影响。有的新闻摄影作品之所以没有被新闻单位重视,大都是其深度和力度不够,在新闻宣传中承担不起重任,在报纸版面上没有力量和文字新闻竞争。因此,要提高新闻摄影的地位,必须在作品的表现力上下功夫。注重从司空见惯的现象中揭示出深刻的内涵我们生活在平凡的世界,所接触的多是平凡的事物,像抢险救灾之类的突发事件毕竟是多年不遇的,所以新闻作品所涉及的多是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如何在一般性的现象中拍出…  相似文献   

15.
言论在县级新闻中应有一席之地。认识不到位,言论这面旗帜就扬不起来。现在,县级广播电视台站不重视言论的情况较严重,有的把言论阵地当作雷池而不敢向前迈人半步,有的怕评不好,论不清而将其弃置一边,这是认识上的偏差之一。另一个认识上的偏差,是对言论缺乏正确的认识,言论具有两重性,一为褒扬,二为批评。把言论看成是“评坏不评好、评劣不评优”、“只贬不褒”的挑刺活,实质是把言论与批评性报道混为一谈,这是某些县级新闻单位长期不敢涉足言论园地的重要原因之一。认识上的第三个偏差,就是自以为有自知之明,认为写言论作品…  相似文献   

16.
有不少通讯员在采写新闻稿件的同时,也想撰写一些言论稿件。但苦于对言论写作不得要领,写出来的稿件文不达意。本文作者以编发《讲问题要量化》一稿为例,概括出抓住言论的时效、立意、结构、语言特色等特点,并引申谈到言论写作的体会,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7.
当报纸编辑,一要会编新闻,二要会写言论,这两个方面缺一不可。在现实的工作中,特别是地市报,真正能动手写言论(社论、评论员、杂感、随笔、小品文等)的人不多。即使刊发的言论作品,大多数“句句是原理”,读音不屑一顾,更谈不上感染人、影响人、教育人。  相似文献   

18.
《简明美学辞典》中对情节一词的注释为:“情节,指对艺术作品(影片、戏剧、文学作品)中所描写的事件的叙述,即通过事件的时间连贯性来叙述事件”。(见165页)定义中的第一层意思是讲,情节唯电影、戏剧、文学作品中有;第二层意思为,情节是连贯、联系的,唯叙事性作品中有。由于受定义概念的束缚,一些新闻摄影工作者和理论研究者还不习惯运用情节一词来评析新闻摄影作品,致使瞬间情节这一拓展作品内容、交代事件、背景和人物关系、强化作品感染力的重要功能,在新闻摄影作品中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认为,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才是绝对的。新闻摄影作品是记者从新闻事件的情节发展中拍摄而来的典型瞬间情节。虽然新闻摄影作品的画面是静止的,但内容是有联系的,读者通过眼和脑的观看与经验思考,静止的瞬间情节便在头脑里活动展开,这就是瞬间情节在新闻摄影作品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新闻摄影报道是把新闻照片和文字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报道形式.文字说明是其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新闻摄影报道的成败.关于照片的功能,国内外都流引这样一种说法:照片是一种"万能的语言"、"国际的语言",它冲破了国界,使世界上不同语言的人都能看得懂.这种说法也被不少从事新闻摄影的人所接受,乃至导致一种偏向,即只重视拍照而忽视了文字——图片说明的写作.新闻摄影毕竟不同于艺术摄影,它要提供人们的是明确无误的客观事实.即使是一张优秀的新闻照片,离开了文字说明,观众也是无法理解它的主题和具体内容的.当然,新闻摄影主要是以形象来反映新闻事实,但这并不意味  相似文献   

20.
李瑞环同志讲:“如果不下功夫提高宣传艺术,不增强新闻对人们的吸引力、感召力和说服力,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就是一句空话。”这就是说,新闻言论也要在入脑、入耳、入心上下功夫。怎样使新闻言论成为读者喜爱的一种新闻文体?依笔者体会,新闻言论要有“粘”的功能,必须着力于“情”字。新闻言论不同于报告和文件,不能把某个观点强加于人。离开了“情”的新闻言论,就没有存在的地位和价值。新闻言论的力量来自于理,而理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