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统编教材第六册中的《麻雀》一文,是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作品。文章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凶恶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故事,表现了老麻雀伟大的母爱。怎样让八、九岁的孩子读懂这个故事,从中体会母爱的伟大呢?我采取了以下教学步骤:  相似文献   

2.
爱的回响     
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散文《麻雀》描述了一个动人心魄的画面:凶悍的猎狗逼近了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一只老麻雀不顾安危,飞身而下,企图拯救自己的幼儿。在引导学生深入地感知老麻雀与猎狗对峙过程中的恐惧、绝望而又英勇、果断的心理之后,我问学生:“面对强悍的对手,老麻雀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它会叫什么呢?”  相似文献   

3.
屠格涅夫散文《麻雀》的中心句是“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该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意呢? 首先要分析老麻雀形象。老麻雀为拯救自己的幼儿,以巨大的勇气和拼命精神,使“猎狗愣住了”,“慢慢地向后退”。这种力量,是母爱的力量。“只有爱,才维系着生命,并使它充满活力”。但仅理解为对儿女的爱还很肤浅。应从分析小麻雀形象去加深认识:“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才出生不久”,“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这是一个在险恶环境  相似文献   

4.
《麻雀》(第六册)一课通过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行为,赞颂了母爱的伟大。这是文章的重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特别是课文中“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一句中的“一种强大的力量”是什么,学生难于理解。对这一难点如何处理? 一、从老麻雀的行动,理解母爱力量的强大。可从老麻雀拯救小麻雀的一连串突发性动作,设计提问:①老麻雀怎么会“突然”从一棵树上飞下来?为什么要写它“象一块石似的”落在猎狗而  相似文献   

5.
《麻雀》这一课是对学生进行母爱教育的经典之作,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从老麻雀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到猎狗最终被感动以后主动放弃垂手而得的佳肴这一个故事中,使学生真正感悟到母爱的无私、无畏、无价。我在教学中通过感悟、点拨、激情三个层面与学生共鸣,以爱为主线全方位渗透人文教育,让学生实实在在地受到了一次爱的熏陶。第一层面感悟揭示课题后,我用多媒体出示了一条猎狗即将吞食一只小麻雀的图,在学生口述图意后推测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教师设下悬念:“猎狗到底有没有吃掉小麻雀呢?为什么?”不急于让学生作答,而是让学生带着问…  相似文献   

6.
大家还记得课文里那只与猎狗勇敢对峙的老麻雀吗?那份力量与勇气,源于老麻雀对小麻雀深深的爱。那么,在王华立同学的笔下,这只英勇的老麻雀,又做出了什么感人的事呢?  相似文献   

7.
<正>【教学目标】1.正确读写并理解"摇撼、无可奈何、扎煞、拯救、嘶哑"等词语。2.体会猎狗行为的变化及原因,从而体会老麻雀对小麻雀伟大的爱。3.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感受到母爱的崇高。【教学重、难点】体会猎狗行为的变化及原因,从而体会老麻雀对小麻雀伟大的爱。【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出示麻雀图片)说说麻雀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小、弱等)(出示猎狗图片)这是谁呢?它和狗有什么不同?(凶猛、可怕等)  相似文献   

8.
一、情景导入,初知形象上课伊始,老师用生动的语言极其投入地描绘:风呼呼地刮着,林阴道旁梧桐树沙沙作响,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被大风吹落到了地上。此时,一只凶猛的猎狗龇牙咧嘴地慢慢地走近小麻雀。这是一只多么可怕的庞然大物啊!小麻雀它迷茫,它无助,它呆立在那里,危险正在一步一步向它逼近。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请听录音(课文第4、5自然段),边听边在脑海中想像画面。师:听完录音,你想说什么?生:我觉得这只猎狗非常的凶猛、可怕。生:我觉得老麻雀很伟大,为保护自己的幼儿,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生:我觉得老麻雀很勇敢,…  相似文献   

9.
《麻雀》是十九世纪俄罗斯伟大作家屠格涅夫的作品。课文描写“我”目睹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的保护小麻雀,使其免受伤害的故事,赞扬了老麻雀不畏强暴的精神。作者先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时间是在“我打猎回来”,地点是在林荫路上。接着写事件。“猎狗跑在我的前面”突然“放慢脚步,悄悄地向前走”,这几句说明猎狗发现了猎物。猎狗发现了什么猎物呢?原来在前面的林荫道上有一只小麻雀“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嘴角嫩黄,头上长着  相似文献   

10.
《麻雀》(第八册)一课第四自然段,作者准确地运用动词,真实而形象地描写了措狗与老麻雀的不同动作,突出老麻雀在凶猛的庞然大物猎狗面前的果敢、勇气和胆量,歌颂了伟大而高尚的“母爱”。教师可这样引导学生学习这一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轻声读这一自然段,想一想,这一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 生:猎狗走近小麻雀,老麻省飞了下来。 师:课文中哪句话是写老座雀飞了下来的。  相似文献   

11.
《麻雀》(第八册)一课第四自然段,作者准确地运用动词,真实而形象地描写了猎狗与老麻雀的不同动作,突出老麻雀在凶猛的庞然大物猎狗面前的果敢、勇气和胆量,歌颂了伟大而高尚的“母爱”。教师可这样引导学生学习这一自然段——  相似文献   

12.
新平县杨武小学的罗静愉来信认为:《麻雀》赞颂了崇高的母爱。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六册《麻雀》一课是讲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故事。很多教师认为《麻雀》的主题是赞颂母爱,我也倾向于这种看法。《云南教育》1992年第六期刊登了《<麻雀>的主题不是赞颂母爱》一文,文章说《麻雀》的主题是赞扬老麻雀敢于斗争勇于战胜强者的精神,我却认为这样的理解是欠妥的。  相似文献   

13.
王迪 《湖北教育》2003,(13):52-53
《麻雀》这篇课文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母爱。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读书,重点通过读议描写老麻雀、猎狗的语句,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内容,体会作者写作的妙处,  相似文献   

14.
一只出生不久的小麻雀,从树上的巢里摔下来。路过的猎狗发现,张嘴要咬小麻雀。一只老麻雀飞下,用自己的身体护住小麻雀。猎狗愣住,慢慢后退,主人唤狗走开。这是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七课《麻雀》一文的梗概。课文的第六段是这样写的: 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有的教师分析这一段时,说课文中的“退”字,是“让”的意思。据说,《教学参考》书上也是这样讲的。我认为这样的解释不对。猎狗之退不是让。  相似文献   

15.
片段 (出示句子: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师:“一种强大的力量”指的是什么?是什么力量使这只老麻雀不顾一切地飞下来救小麻雀呢? 生:老师,我觉得这是一种伟大的力量。 生:我觉得是母爱的力量。这只老麻雀是小麻雀的妈妈,所以它才不顾一切地飞下来救护小麻雀。 师:是的,母爱是无私的,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爱的怀抱里。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你的长辈是怎么爱你的?  相似文献   

16.
一、缘起——洗尽铅华,返璞归真调入新学校就迎来了学校的首届课堂节又是市里的研讨课,我很幸运有展示的机会.经过筛选,挑了《麻雀》一课的教学. 《麻雀》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选读课文,出自19世纪俄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之手.小说以新颖的构思,精练、优美的语言文字,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庞大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伤害的动人故事.文章通过刻画小麻雀的弱小、猎狗的凶暴,来塑造老麻雀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为救幼儿奋不顾身的勇敢形象,热情地歌颂了"亲子母爱"这"一种强大的力量".  相似文献   

17.
课堂气氛有点沉闷。教《麻雀》这篇课文,读也读了,段也分了,下一步该怎么深入下去? 我想,必须打破沉闷,让他们的脑子动起来。于是我说:“对于一只小麻雀来说,猎狗自然是庞然大物。正当这只凶猛、庞大的猎狗要一口吞掉扑楞着翅膀的小麻雀时,却被一只飞到小麻雀身边的老麻雀吓得‘愣住’了。我觉得,这篇课文也许过于夸大老麻雀的威力了。情况很可能是:猎狗正好扑过去,一口一个,真是送到嘴边的一顿美餐!”  相似文献   

18.
《麻雀》(第六册)是一篇讲读课文,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凶猛的猎狗面前奋不顾身救护小麻雀的故事,赞扬了老麻雀对小麻雀的爱。文章短小,文笔简练,但题旨“一种强大的力量”却很耐人寻味。如何引导学生透其章句,究其义蕴呢?  相似文献   

19.
《麻雀》一文记叙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使小麻雀免受伤害的故事。文中有些语句抒发了作者对老麻雀勇敢精神的赞赏敬佩的感情。但老麻雀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勇敢精神,对此,学生在理解上颇有困难。我针对这个难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指导学生品词品句,理解作者是怎样写老麻雀的勇敢精神的。首先,我抓住“像石头似的”这一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老麻雀下落时的快速和突然,体会老麻雀的坚决和急切的心情。再是指导学生品析“呆立着不动”这个词语。联系上下文画出老麻雀落在猎狗面前的动作,从“蓬起、尖叫”这两个词体会老麻雀明知无望而又拼力一搏的心情。尽管它身体发抖,声音嘶哑,但它仍呆立  相似文献   

20.
《麻雀》(五年制语文第六册第7课,六年制语文第六册第28课),是三年级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一篇用之经久的传统教材。课文叙述了一只老麻雀在猎狗面前,奋不顾身地保护小麻雀的故事。故事的情节很简单。开头讲猎狗放慢脚步,好像闻到什么野物,接着讲看到了一只刚从巢里掉下来的小麻雀,猎狗刚张开嘴巴,突然,一只老麻雀飞下来,落在猎狗面前,绝望垃尖叫。老麻雀用自己的身体,掩护小麻雀,猎狗慢慢地后退,被“我”带走了。故事不难理解,但学生最不明白的是:老麻雀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