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闲暇无事,翻看老照片,我的视线停留在两张照片上.记忆的闸门打开,往事像清澈的小溪潺潺流淌…… 一张是发黄的老照片,照片上有三个人,妈妈和我姐弟俩.妈妈穿着双排扣的外套,蹲在地上,深情地看着我俩.我俩看上去睡眼惺忪,我穿着双排扣的制服棉袄,头上扎个小花,头发梳理得不是很整齐.弟弟则是皱着眉头,一副很不情愿的样子.三人的表情很有意思.后来妈妈告诉我,这张照片摄于1950年初冬的一个早晨,当时我和弟弟还没睡醒,正巧有个同事带一架照相机,妈妈急忙把我俩晃醒,匆忙中没有精心打扮,才留下这张珍贵的照片.拍摄地点是吉林省通化专署院内.  相似文献   

2.
曾卓 《出版科学》2001,(1):70-71
我从事写作数十年了,当然与不少编辑打过交道,从中得到过帮助与教益,留下了珍贵的回忆。这里,我想记述其中的两位,他们都是我敬仰的前辈:章靳以先生和巴金先生。  相似文献   

3.
某报副刊发了这样一张照片:花篮旁,一稚童着鲜丽的日本和服作娇媚状题图文字是:妈妈,我像不像日本人?看了这幅照片我有一种苦涩的味。当然,孩子是纯真的,家长让孩子穿和服拍张照片也无可厚非,问题是在报纸和编辑身上(大概是无意的)。配了这样的文字说明,客观上会起到什么样的导  相似文献   

4.
陈文丹 《新闻前哨》2014,(6):75-76,82
广播剧《我和医生伯伯的故事》曾获得广东省“五个一”工程奖.这是一部先有场景后有文字的广播剧,整个作品的第一关注点是在对音响、音乐和音效的运用上.  相似文献   

5.
2015年我与哥柳和堤合撰《父亲柳中爔与中共第一座电台》(以下简称《电台》)一文,刊于《档案春秋》2015年第11期.内文中提到父亲早年与李强伯伯的交往与通信,当时主要凭借父亲对我们的叙述,以及涂作潮伯伯回忆录中的资料,通信原件尚未发现.后来我们找到李强伯伯1989年初写给父亲的一封信,内容很丰富,可补充《电台》一文的缺漏.  相似文献   

6.
章靳以先生是我大学的老师,1957年受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委托,和巴金先生一起创办大型文学双月刊《收获》,他俩在1936年就曾合编过《文季月刊》。巴金的《春》、曹禺的《日出》,都在这本月刊上连载。他们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合作得非常愉快。  相似文献   

7.
我们最敬爱的聂伯伯去世了! 这突如其来的噩耗震惊了我们全家。爸爸派妈妈,率我们全家子女前去致悼和慰问张瑞华妈妈。一进聂伯伯家的大门,一见那一片肃穆的场面,一见那人人佩带在臂的黑纱,一见力力姐姐那悲痛的面容,一股抑制不住的悲伤从心中涌出,顿时泪如雨下……  相似文献   

8.
阳早(1918-2003)、寒春(1921-2010)夫妇,是长期在中国工作生活的美国专家.2004年8月,笔者赴寒春女士寓所采访,看见书架上摆放着一张阳早与一位中国老人交谈的照片,工作台上另有一张这位中国老人的单独照.阳早、寒春夫妇在中国工作生活几十年,结交中国朋友并不奇怪,但在这个没有装饰的朴素居室里,见不到其他照片,为何却会有同一位中国老人的两张照片?寒春告诉我,那是他们的作家朋友魏巍.  相似文献   

9.
我家有一张很大很大的照片,那就是我爸爸和妈妈在暑假里的新照。 看,我妈妈多漂亮啊!浓浓的眉毛又黑又长,弯弯的像月牙,粉红色的脸,红红的嘴唇,挽着高高的发譬,穿着纯白色的婚纱,她坐在椅子上,面带微笑,显得是那样安详。再看看爸爸,身穿合体的白色西眼,系着鲜红的领带,他握着妈妈的手,紧挨着妈妈站着,睑上流露出满足的微笑。每当我看到这幅照片,就会想起照相那一天的情景。 一大早,我们就来到了照相馆。爸爸和妈妈开始化妆了。我呢?当时高兴得东跑跑、西跳跳,时而帮着妈妈拿胭脂盒,时而帮着爸爸系领带,时而回答他们提…  相似文献   

10.
一张诗照 郑位三曾赠给我的父亲程朗如一张附有诗歌的照片,照片正面题字是:"朗如兄留作纪念,弟郑位三敬赠",照片的背面是他题的一首诗:"忆我流亡日,招待赖吾兄,廿年成隐惠,今是表扬时."40多年来,诗照经过两代人的珍藏,至今完好无损.  相似文献   

11.
以晋商图书为依据,对晋商图书研究主题变化趋势进行分析,指出晋商研究的内容应进一步拓展,研究方法应多样化。  相似文献   

12.
"鉴湖女侠"秋瑾生前曾有遗愿:"埋骨西泠,与岳武穆相邻。"然而残暴清廷竟容不下三尺孤坟,短短七年里,灵柩辗转于绍兴、杭州、湘潭,迁移了七次,直至辛亥革命胜利,民国建立,终于遂了"埋骨西泠"的遗愿。不料新中国建立后,又遭遇四度搬迁。  相似文献   

13.
道光二年,清未大儒龚自珍以“我劝天公重抖擞”的诗人气魄,勾勒出一个极具超前意识的“西部大开发”计划采。他将他的惊天计划撰成《西域置行省议》一文,上奏道光皇帝,提出把东部、中部和南部城市中的无业人员向大西北迁徒创业,凭借国家的政策倾斜,让这些城镇“待业青年”到大西北去变成有屋有业的成功人士。在龚老先生的设想中,有两个地方的人是不用考虑西迁问题的:一是江浙一带的人,理由是江浙人筋骨柔软,耐不住长途跋涉之苦;再就是山西人,理由是“山西号称海内最富.土著者不愿涉,毋庸议。”  相似文献   

14.
晋侯苏钟     
晋侯苏铜编钟是近年发现的最有价值的青铜器之一,是曲沃县北赵晋侯墓地8号墓即晋侯苏墓的随葬品。钟铭文标有周王纪年与很多历日,为探讨西周年代学的若干问题提供了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15.
金履祥是元代北山学派四书学的代表学者,其代表作为<论孟集注考证>十七卷.该书在体例上,实为朱子<四书集注>之"疏";在内容上,对<四书集注>"隐括其说","演绎其筒妙","摅其幽发其粹","补其古今名物之略","引群言以证之",对朱熹之说多所订正生发,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表明金华朱学在元代初期仍然具有相当的学术活力.  相似文献   

16.
晋王府     
张珉 《山西档案》2004,(5):47-49
公元1367年10月,在陆续平定江南之后,凤阳小子朱元璋派遣大将徐达、常遇春挥师北伐,开始了中国封建时代惟一一次由南而北的统一战争。九个月后,“知顺天命”的元顺帝“退避而去”,远逃塞外,明军攻克大都,元朝灭亡。元顺帝北逃后,元朝在黄河流域的残留势力只剩下山西的王保保和陕甘的李思齐、张思道三支彼此猜忌的力量,1368年8月,按照朱元璋的既定战略部署,明军分三路西进,攻入山西。  相似文献   

17.
《赵城金藏》修复工作始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赵城金藏的入藏 <赵城金藏>是金代佛教信女崔法珍为了表达对佛祖信仰的虔诚,通过断臂募捐的方式,集资刻印的一部"大藏经".这部藏经从金皇统八年(1148)开始刻印,到金大定十三年(1173)方全部刻印完毕,前后共用了25年.藏经印制完成以后,收藏在山西赵城县广胜寺.该藏经因成于金代,藏于赵城,故得名"赵城金藏",又名"赵城藏".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叙述了金代的图书事业,刻书业,图书的形态和流通等。  相似文献   

19.
"金锭桥"是21世纪初新修筑的汉白玉三孔石桥,位于什刹海东岸的出水口处,万宁桥(地安门桥、后门桥)的西边.它的修筑完全是为了往来行人的方便.不仅如此,站在桥上极目西望,但见什刹海波光潋滟,微风拂来,清新而略带湿润的空气沁人心肺,微波拥来,水声涛涛,岸线蜿蜒,垂柳依依.实在是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相似文献   

20.
金门位于福建东南海上,屹立台湾海峡西侧,东距基隆一百九十八海里,东南距澎湖八十二海里,距高雄一百六十海里,西距厦门约十八海里,与大陆最近处为自马山至角屿,仅二千三百一十公尺。金门岛原归福建管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