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汗水流,泪水流,流到墟中危尽头。汶川无有愁。情忧忧,战遒遒,战到家复方始休。共斟欢庆酒。  相似文献   

2.
郎中,人们习惯称中医师为郎中.其实,郎中原是秦代所设立的官名,取分文武,都是皇帝的侍从官员,历朝均有沿用.称中医师为郎中是从宋朝以后民间开始的.当时,有位郎中官名叫陈亚,为人诙谐,又爱好文字游戏.他曾以中药名写诗百首,时人誉为"药诗".如"风雨前湖夜,轩窗半夏凉"、"但看车前牛岭上,十家皮没五家皮"等,都巧用谐音双关的修辞技巧将前胡、半夏、车前、五加皮等中药名糅入诗中,而不觉牵强附会.  相似文献   

3.
<山居秋暝>为我们营造了一幅优美的画卷,它侧重对自然美的描绘,而自然美主要是由它的感性特征直接引起人的美感.因此,人们在欣赏这首诗时,往往只注意到这些景物的色彩、形状等美的属性,而忽略了对情的体会.  相似文献   

4.
悼亡诗特指丈夫悼念亡妻之诗,这是历代文人约定俗成的界定.尽管有封建礼教严格的守丧制度和尊卑观念,但是还是阻挡不住中国文人对亡妻的悼念之情,因为这是人类最基本的人伦之情.悼亡诗的丧葬词汇是非常有特色的.作者往往不直接说"死",而是采用比较委婉的说法,或者运用比喻的手段,曲折地表达对妻子的哀悼.这既表达了夫妻间的恩情,又照顾了作者不愿接受残酷现实的心理,痛失爱妻的伤痛就在简单的几个字上,表达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5.
李冉 《科教文汇》2009,(10):232-232,280
《山居秋暝》为我们营造了一幅优美的画卷,它侧重对自然美的描绘,而自然美主要是由它的感性特征直接引起人的美感。因此,人们在欣赏这首诗时,往往只注意到这些景物的色彩、形状等美的属性,而忽略了对情的体会。  相似文献   

6.
深秋灯下倚危楼,风冷更添夜色幽.   数点银星垂旷野,一江寒水荡孤舟.   天边月落江中月,眉底愁生心上愁.   难晓信鸿何日到,唯将杯酒对窗头.……  相似文献   

7.
古往今来,对于"秋",或讴歌,或诅咒;或因它而寓之以意,或借它而寄之以情.但时有古今,地有南北,意有深浅,情有厚薄,于是"秋"也就显示不同的姿、色、声、味来.秋天,以其独有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文人骚客:走进她的怀抱,观赏着、赞叹着、浅唱着、吟诵着……有欢乐,也有悲伤,有喜悦,也有惆怅.  相似文献   

8.
趣话色猴     
<红楼梦>第二十八回写冯紫英请客,宝玉提议行酒令,每人要说出女儿的"悲、愁、喜、乐"来.薛蟠好不容易凑了几句,其中一句为"女儿愁,绣房钻出个大马猴".有人以为这是无稽之谈,其实这句话源于马猴盗女为妻的传说.  相似文献   

9.
愁人的愁愁     
正小猴愁愁蹲在树梢上有些犯愁。昨天,自己被驱逐出群。以后可怎么办呢?这时,远处飞过来一只金翅雀,边飞边大声喊:"愁愁,山谷外来了四个人,像是朝咱们这边来的。"愁愁一个飞跃,荡向另一棵高树,边荡边说:"山谷来不来人,关我啥事,我得赶紧去找吃的。""我感觉不简单,咱这山谷好久没人进来了,那几个人不会是来祸害咱们的吧。"金翅雀追着愁愁上下翻飞,担忧地说。"我能荡秋千你能飞,山谷来几个人还能  相似文献   

10.
古往今来,对于"秋",或讴歌,或诅咒;或因它而寓之以意,或借它而寄之以情。但时有古今,地有南北,意有深浅,情有厚薄,于是"秋"也就显示不同的姿、色、声、味来。秋天,以其独有的魅力,吸引  相似文献   

11.
杜甫对儿女的呵护疼爱,在其诗里表现得很是充分.诗如其人,透过儿女诗,杜甫向我们展现了他人性中的慈父形象,使其"诗圣"形象更加可亲可敬.  相似文献   

12.
清风、明月、良辰、美酒,是最能触动诗人灵感的事物。对"落笔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李白而言,明月与美酒是其多数诗篇的灵魂。"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美酒是李白诗歌创作的源泉;而皎洁的明月是李白诗歌创作的重要内容。不同题材诗中出  相似文献   

13.
墓志铭虽然是一种应用文,然而优秀的墓志堪与文学作品相媲美,不仅文辞典雅,语言优美,更为重要的是注重"以情纬文",善于使用形象化的语言摹物状情,是"诗家精神"的完美体现.  相似文献   

14.
高焕玉 《科技风》2011,(18):235
月亮是中国文人们所崇尚的自然事物,李白在他的诗中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在他的笔下,将自己的思乡之情、深厚友情、失意之情和月亮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月亮也在李白的笔下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5.
唐朝时的科举考试时间一般设在每年的正月,在京城长安进行,外地参加科考的举子们在前一年的秋、冬之际就来到长安,在这半年的时间里,举子们除要办理许多考前的手续外,另一项重要而具有实质性的活动,则是干谒.应试举子在考试前将自己平日所作诗文呈送给主考官或社会名流,以期在主考官心中预留一个好印象或得到社会名流褒扬,从而对正式科举有所帮助,时人称之为"温卷"或"行卷",也即干谒.行卷之诗,从宽泛的意义上说,都可以视为干谒诗.  相似文献   

16.
林桂 《知识窗》2005,(9):50-51
关盼盼生于唐德宗贞元三年(787年),出身于书香门第,后家道中落,沦为名妓.擅长歌舞,雅多风态,精通诗文.《全唐诗》有存诗四首(一首就是回答白居易"讽其死"的七绝). 地角天涯未是长! 非邙松柏锁愁烟, 燕子楼中思悄然; 自理剑履歌尘绝, 红袖香消一十年.  相似文献   

17.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我国唐代白居易所作,脍炙人口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诗的前半首。其后半首为“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就不一定尽为人知了。此诗写出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而又以草喻情,贴切自然地表达了朋友之间永恒的情谊。诗句也道出了大自然的普遍规律,即使有着旺盛活力的野草也得“一岁一枯荣”。  相似文献   

18.
真柏 《百科知识》2014,(18):42-43
正宋代诗人杨万里在《二含笑俱作秋花》一诗中写道:"秋来二笑再芬芳,紫笑何如白笑强。只有此花偷不得,无人知处自然香。"诗中描写秋天到来的时候,紫含笑和白含笑在无人知晓的地方再次悄然吐艳,散发芬芳的生动场景,读来令人心旷神怡。然而,第一次接触此诗时,笔者心中充满了疑惑,因为在固有印象中,味道似香蕉般甜香的含笑花好像都是在春季开放的,为什么杨大诗人却说含笑是"秋花"呢?秋冬开花尤可贵现在想来,当时之所以会对含笑是"春花"还是"秋花"产生疑惑,主要还是因为  相似文献   

19.
唐代诗人写了诗后,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发表": 呈示寄赠这是最普遍的方式,如李白的诗<赠汪伦>、<沙丘城下寄杜甫>.有些诗虽不以"寄"、"赠"为题,但也是赠送给别人的.有时诗人直接把自己的新作向友人吟诵.杜甫的诗友苏涣曾到杜甫船上拜访,当面吟诵自己的诗给杜甫听.  相似文献   

20.
2012年4月9日,是我一生中最悲痛的日子。这一天与我朝夕相处45年的老伴,离开了我与世长辞了。在她过世的几天里,我魂不守舍,睡不得吃不得,一下瘦了十多斤。在怀念她的日子里,50天内我到她的墓地去了5次,为他写了一首诗:"朝辞遗容夕为伤,忍见庭空像挂墙。物是真情伴去也,相视哑言断肝肠"。以寄托我对她的思念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