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海伦·凯勒(1880~1968),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一个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熬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绝岁月的弱女子。正是她,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学院,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处处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海伦·凯勒为我们勾画的能见光明的第二天,感受这个笑看人生,热情拥抱生活,勇敢面对困境的奇女子的光明世界……  相似文献   

2.
一、谈话导入
  1.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曾经说过:“19世纪出现了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另一个就是海伦·凯勒。”(板书课题:海伦·凯勒)
  2.“海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 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这样一个生活在盲聋哑世界里的弱女子,究竟是如何创造生命的奇迹的呢?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就是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一个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熬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绝岁月的弱女子。 然而,正是这么一个幽闭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学院,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处处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 创造这一奇迹,全靠一颗不屈不挠的心。海伦接受了生命的挑战,用爱心去拥抱世界,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困境,终于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光明面,然后又把慈爱的双手伸向全世界。 海伦·凯勒的故事感动过无数的人。这里是从华文出版社出版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摘录的,有关海伦·凯勒拍摄电影的片断,以飨读者。 ——编者  相似文献   

4.
精品导读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20世纪,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就是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子,一个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的孤独岁月的弱女子。然而,正是这么一个被幽闭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竟然毕业于哈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海伦·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一个度过了生命的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独岁月的弱女子。然而,正是这么一个幽闭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学院,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到处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马克·吐温说,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伦,一个是海伦·凯勒。创造这一奇迹,全靠一颗不屈不挠的心。海伦·凯勒接受了生命的挑战,用爱心去拥抱世界,以惊人的毅力面对厄运,终于在黑暗中找到了人生的…  相似文献   

6.
晓桦 《初中生》2006,(5):12-13
20世纪,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就是海伦&;#183;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给人类带来光明的女性;一个度过了88个春秋,却熬过了87年无光、无声、无语的孤独岁月的弱女子。然而,正是这么一个幽闭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竟然毕业于哈佛大学,并用生命的全部力量处处奔走,  相似文献   

7.
【正】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生命教育的国家。自20世纪20年代,伴随着美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上获得满足的同时也出现了严重的精神危机,尤其是青少年吸毒、自杀、他杀、暴力袭击等危害生命事件的频发,引起了美国各方的关注。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引导青少年敬畏生命、珍惜生命,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在1968年首次明确...  相似文献   

8.
一、名人故事,激情导入世界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说:“19世纪有两个值得关注的人,一个是拿破仑,另一个就是海伦·凯勒。”海伦是个什么人?你了解多少?她是20世纪美国十大偶像之一。她留给人们最大的启示就是:勇敢地接受生命的挑战就能赢得生命中的光明。她又聋又哑又盲,发出“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呼喊,并在文章开头写道“:我常常想,如果每一个人在刚刚步入社会时,患上几天聋盲症,那将是一个很好的经历:因为黑暗将会让他珍爱视觉,寂静将会让他更加明白声音的愉悦。”可是有的学生却由于在平时生活中粗心大意,忽略了大自然中各种美妙的声音。…  相似文献   

9.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生命教育的国家。自20世纪20年代,伴随着美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在物质生活上获得满足的同时也出现了严重的精神危机,尤其是青少年吸毒、自杀、他杀、暴力袭击等危害生命事件的频发,引起了美国各方的关注。为了扭转这一局面,引导青少年敬畏生命、珍惜生命,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在1968年首次明确地提出生命教育的思想,并且在加州阿南达社区创建了第一所生命教育学校,将其理论付诸教育实践。40多年来,生命教育不仅在美国,而且在世界的许多国家和地区传播开来,成为一种新的国际性的教育思潮。  相似文献   

10.
<理查德·科里>是美国20世纪诗人埃德温·阿林顿·罗宾逊的一篇代表作.诗歌从科里邻居的角度刻画了一个处处受人景仰,颇得世人钦羡的人物形象.然而,科里在一个宁静的夏夜,却用一颗子弹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样的结尾留给读者震惊和迷惑.通过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塑造以及措辞,可能揭开理查德·科里自杀之迷.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就是海人伦·凯勒——一个生活在黑暗中却给人类带来无限光明和奇迹的女性。  相似文献   

12.
19-20世纪是彻底改变中国和美国命运的二百年.立国不久的美国在沉寂了半个多世纪之后迅速崛起,最终在19世纪末挤进世界强国的行列,给20世纪的国际关系带来了全新的局面.中国则历经了从衰落到屈辱的一个半世纪,在多年艰苦探索之后才于20世纪的最后20年进入持续快速的发展时期.与美国相比,中国真正的大发展时代整整晚了一个世纪有余.本文从中美两个大国不同时期崛起时的不同国际环境,分析了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艰巨性与复杂性.展望21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我国面临着复杂的国际环境等诸多挑战,但前景依然是光明的.  相似文献   

13.
美英等发达国家是生命教育开展较早的国家,美国的生命教育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发展至今成绩斐然。不仅在整个美国开展,而且受到了世界各国的关注、认同和效仿。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引入生命教育,目前对生命教育理论层面的研究较多,对生命教育的实践层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因此,希望通过介绍美英等国家开展生命教育的经验,能对我国开展生命教育带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1776年7月4日,北美大西洋沿岸的13个殖民地联合发表了《独立宣言》,经过几年的浴血奋战,于1783年获得正式独立。尽管合众国的缔造者们信心十足、豪情万丈,但刚刚诞生的合众国却很弱小,当时13个殖民地的总人口只有260万左右[1](p.2)。可是,这个诞生时弱小的国家却发展成了一个一流的世界强国。在过去的两次世界大战中,美国的地位举足轻重,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关键时刻参战,挽狂澜于既倒,使世界文明免遭纳粹法西斯蹂躏。在随后的冷战对峙中,美国作为西方阵营的主帅,与当时强大的苏联抗衡。20世纪90年代初前苏联解体后,冷战结束,美国却作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继续引领西方,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无与伦比。考虑到美国不到250年的短暂历史,人们禁不住惊叹美国的飞速发展。在促成美国快速发展的诸多因素中,边疆为美国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这里的“边疆”并不是指国与国之间的边界线。在地理意义上,边疆“通常指每平方英里居民人数为二到六人的地区”[2](p.3)。若是考虑到边疆存续期间的进化因素,边疆“可以被更形象地描绘成为一个不断西移的广大区域,这一区域紧邻已经开发的那部分北美大陆,形形色色的人来到这里,准备利用这里极其丰...  相似文献   

15.
轮滑运动起源于欧洲,是比利时的J.J.Merlin于1860年发明的。20世纪初期,德国成立了第一个轮滑协会,20世纪90年代,轮滑运动在美国相当火爆,并很快遍及整个世界,  相似文献   

16.
孙建党 《历史教学》2005,3(7):25-30
20世纪初以后,随着在世界事务中的影响和作用的日益强大,美国开始谋求改变旧的世界体系下的制度安排.一战后倡导对殖民地实行委任统治制度,二战期间提出殖民地管理国际化的设想,力图改革或摧毁欧洲殖民体系.美国关于殖民地区的整体政策,直接参与并促进了20世纪的世界非殖民化运动.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80年代,在中国发生了一场关于"儒教"问题的学术争论.20世纪60年代,在西方发生了一场关于"国民宗教"的学术争论.尽管这两场争论发生的时间、空间不同,但涉及的问题却类似,即是否存在一种以政治秩序和政治制度为指向的宗教.就功能而言,"儒教"和"国民宗教"都是与生命神学截然不同的政治神学.  相似文献   

18.
宋亮 《教育》2010,(12):38-38
近日看到一则报道,在2009年,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进行的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象力却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还看到报道说,在美国专业学会评出影响人类20世纪生活的20项重大发明中,没有一项由中国人发明。难怪美国专家评论说,虽然中国学子成绩突出,想象力却大大缺乏。  相似文献   

19.
一、选择题20世纪以来的100年中,世界格局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请回答1~3题:1.英法这两个昔日战场上并肩作战的盟友却在巴黎和会上怒目相对,甚至以退出和会相要挟,两国的矛盾焦点是A.远东与太平洋利益之争B.国联的组织方式和控制权之争C.海军军备及其比例之争D.欧洲大陆均势与霸权之争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所体现的国际关系的实质是A.帝国主义试图扼杀苏俄B.国际社会要求世界和平C.美国企图建立全球霸权D.帝国主义重新安排世界秩序3.当前的世界格局与20世纪初期、中期两次格局变化情况相比,···不同点是①…  相似文献   

20.
走过多少路,一个人才被称作男人? 飞过多少大洋,白鸽才安详地长眠沙滩? ……所有的答案,朋友,答案在风中飘扬。——(美)鲍勃·迪伦这是20世纪80年代流行在美国的一首乡村歌曲,每一段歌词都以对生命、对世界的疑问起首,又以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