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苗新萍 《传媒观察》2011,(10):37-39
从电影史发展看,我国喜剧电影始终没有断流过。喜剧电影在我国的发展分成了大致两条支脉:一条在大陆——以讽刺批判为核心,与时代社会紧密相联;另一条由香港从西方社会引进,成为香港电影赖以生存的一大法宝,无厘头成了力量最为汹涌澎湃的主流。20世纪90年代以来,从《甲方乙方》开始,大陆黑色幽默电影的发展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2.
从电影的发展历程来看,喜剧电影以其独特的魅力影响着人们的观影感受,成为电影史上举足轻重的一种电影类型。虽说喜剧电影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有着不同的特点,但是如果对中外喜剧电影进行深入分析,我们会发现它们之间其实存在着许多的相似点和共同点。本文选取卓别林和周星驰为中外喜剧电影的代表人物,并结合他们的作品探究中外喜剧电影的相似之处,以便更好的探索喜剧电影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落叶归根》是一部根据新闻事实改编而成的黑色幽默喜剧电影,被认为是开启了中国公路电影的先河,然而喜剧都带有悲的内核,张杨导演将镜头对准了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以赵本山饰演的务工者为主要表现对象,沿着公路道尽了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人间万象,集齐了人世间的浮世骄阳、人情冷暖,社会人性的对比被展现得淋漓尽致,呈现出一幅芸芸众生相。本文主要从该电影的主题、表演与导演的叙事特色来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4.
袁志丽 《传媒》2016,(12):64-6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传播技术的提高,消费文化也在我国各个领域得到普及和深化.人们的消费能力提高,使消费行为不再局限于自身生活的需求,非生产性消费欲望也亟待满足.在注重符号的占有及操控的消费环境中,许多文化产品不再具有精英属性,开始成为“消费型”的大众文化.中国的喜剧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产品也表现出了相应的消费文化特征.在消费型经济驱动下,电影市场急剧扩张,电影产业也趋于开放和多元.面对中国电影整体上升的新趋势,消费文化背景下的文化产品,如何满足市场的商业诉求和观众的心理诉求,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发挥文化产品的艺术魅力成为国产喜剧电影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丑"历来为艺术着力表现的重要内容,也是喜剧电影中极其重要的一个元素.周星驰喜剧电影经典中丑角纷呈,尤以众多"丑女"形象深入人心,达到很好的喜剧效果.  相似文献   

6.
丁聪  徐明 《东南传播》2021,(2):60-62
《受益人》是宁浩导演发起的"坏猴子72变"电影计划中的第三部具有"现实主义美学风格"的喜剧电影,也是青年导演申奥的第一部院线电影。影片以底层人物为对象,涉及"骗保""代驾仙人跳""未成年人打赏女主播"等现代社会热点话题,彰显了电影现实主义的本质。本文试从类型融合、角色构建、城市空间三个方面来分析电影《受益人》的创作内涵。  相似文献   

7.
王锐 《视听》2023,(5):69-72
从2007年到2022年,李睿珺导演共拍摄了六部长片和一部公益片,以其独特的乡村纪实风格在各大电影节斩获佳绩。他的作品带有强烈的个人风格:用平凡人物讲述极具人文关怀的浪漫故事,关注个体在时代发展中的无力坚守,书写不煽情而充满力量的悲剧结局。他选择乡村题材作为叙事对象,记录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的社会转型期,西北乡村日趋式微的优秀传统文化与尚礼、崇节的传统道德秩序。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品了《我不是王毛》《无名之辈》《平原上的夏洛克》《大赢家》等荒诞喜剧电影,这些影片结合当下的时代语境,已然形成了一种较为完备的本土化类型机制.本文将从荒诞喜剧的学理定义切入,从人物、情节、视觉等多个层面探讨荒诞喜剧是如何通过类型构建在我国实现本土化发展的.  相似文献   

9.
何鹏 《东南传播》2015,(12):39-41
国产奇幻喜剧电影《捉妖记》上映后口碑爆棚,连续数周稳坐国产电影票房冠军宝座,该片不但继承了东方文化的美学意蕴,还突破了原来中国奇幻电影的叙事模式,对好莱坞电影叙事套路进行了本土化的移植和改造,本文从戏剧化叙事、奇观化叙事、主题化叙事三个方面对其进行文本分析,并探讨其在中国奇幻电影发展道路上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10.
陈蒙 《新闻大学》2003,(3):43-45
作为八十年代香港喜剧电影的承继者,周星驰已成为香港电影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其主演的电影也以“无厘头”的名目赫然成为一种类型电影。在2002年4月第21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上,周星驰导演的电影《少林足球》获得七项  相似文献   

11.
徐繁 《新闻世界》2012,(7):270-271
剧场版电影在我国电影事业中还是一个比较新的名词,却在短短一年内凭借其独特整合营销手段迅猛崛起,成为国产电影的一个里程碑,也使国产电视剧走进电影院,为电影爱好者所瞩目。但是,剧场版电影在我国兴起和发展的同时,由于其特殊的评价体系造成衍生产品过剩和票房惨淡等问题逐渐浮出了水面,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国产剧场版电影产业发展的瓶颈。本文从剧场版电影的受众评价体系来分析制约国产剧场版电影发展的因素,探求一条剧场版电影在中国的健康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费英凡 《新闻世界》2013,(11):181-182
中国当下现实题材电影的功能正在发生着变化,它所代表的价值导向从单向度向多层面转变;隐喻式表达向自由表达转变;人性探讨向人文关怀转变;社会责任意识向多元体系转变。但,现实主义电影核心价值体系流转亘古不变的道理只有一条:保持一种平衡,一种在不断打破平衡中寻找的平衡,即在真实表象与内在精神层层碰撞中取得内容与美学协调的平衡。  相似文献   

13.
齐雪晴  顾玉兰 《视听》2023,(10):52-56
科幻喜剧电影《独行月球》凭借科幻搞笑催泪又治愈的故事、华丽震撼的视听奇观、细腻动人的情感表达,不仅呈现了在科幻题材的向度下富有中国精神的奇观化叙事,还将命运共同体的概念融入影像实践中,体现了故事背后的生命价值、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14.
我国体育新闻经过一条由实事求是报道新闻事件到以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方式满足大众娱乐心理的发展模式。体育新闻的发展道路在实质上反映了我国在经济建设的过程中体育新闻价值取向的转变,也体现了我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中的人们的思想认识对待同一社会系统认识的变化。体育新闻在发展中的娱乐化倾向的转变,只有从多种角度理解,才能如实反映出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15.
华莱坞大片一直处于与好莱坞大片竞争的红海之中,与之相反的中国小成本喜剧电影则开辟了自己的蓝海市场,基于本土陌生人文化的定位,使其在两个意义上获得了成功:首先,从社会意义上而言,通过对陌生人的解构,帮助改变了城市化进程中本地人对陌生人的刻板成见;其次,从经济意义上而言,这种解构的手法所产生的审美张力,带来了极大的票房成功。华莱坞大片是文化软实力建构的重要成分。影像中国人的建构不应成为西方人眼中的东方人,而应当对中国人的形象积极进行解构,从而实现中国居民全球化身份的构建,并在此同时获得票房的成功。无论从哪个意义上而言,小成本电影中陌生人的解构策略都能够对其产生深刻的启发。  相似文献   

16.
一部好的电影不仅能够引领正确的主流价值观,还能荡涤人们的心灵。作为一种声画结合的艺术形式,现代战争电影正是充分利用了这一特点,通过声音与画面的交相辉映完美表现了战争场面的宏大和战事的惨烈,进而突显了故事情节,引导了一定的社会价值观和爱国主义情怀。然而,无论是对声音的运用还是对画面的选取以及蒙太奇手法的施展,其渲染技法的不同使得最终电影中爱国主义情怀的表达效果也不尽相同。美国的电影工业无论是从发展速度还是制作水平来讲都比我国要高出许多档次,尤其是在现代战争电影的渲染技法方面更是值得当今中国电影人比较、学习,同时,由于两国国情与文化的差异,其爱国主义情怀的思想内核也不尽相同,如何在渲染技法方面取长补短、为我所用并开拓出一条能够弘扬中国人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怀的电影渲染方式,是本文课题的来源及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形式,是公有制条件下的有计划商品经济。商品经济需要我们在本部门体制改革基础上完善和健全竞争能力,努力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来。从这个意义上讲,制定和确定适合本部门、本地区、本单位实际情况的经营战略,探寻一条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就成了当前社会经济改革和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方向。作为生产精神商品的出版社,  相似文献   

18.
杨晶 《声屏世界》2014,(5):34-36
冯小刚导演、王朔编剧的喜剧电影《私人订制》在2013年末抢入贺岁档,故事讲述了葛优领衔的"私人订制"公司帮助当事人圆梦的故事。从市场和观众表现来看,此次冯氏"圆梦"也陷入了"高票房、低口碑"的中国式电影"怪圈"。其实,《私人订制》的"反常"不同以往,其反常原因在于影片的改革性意识得到了观众的认同,但改革性的解释未必真正走进了观众的心底、点中了事理的命脉。  相似文献   

19.
我国信息市场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我国信息市场存在的问题1.信息产品供应不足。主要表现在:(1)数据库记录量偏少,其中有用的就更少。据统计,我国的数据库记录总量仅占全球数据库记录总量的1.95%,按人均计算大约每10人才拥有一条数据库记录。这一状况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信息...  相似文献   

20.
龙艳 《东南传播》2012,(10):100-102
道德伦理电影在中国电影史上不但是一条贯穿清晰的线索,而且是中国电影里的一个主类型。伦理电影,指以伦理为主题的电影,它是对社会道德规范的探讨。它主要以反映伦理、道德问题为主要内容,着重表现人伦关系与人伦之理,具有较强的世俗性与大众性。伦理的精神几乎体现在每一部影片之中:爱情、婚姻、家庭、宗教、代沟、社会问题等等都可以在伦理的范围之内,因此伦理片有着比其他片种更为广阔的领域和更模糊的边界[1]。本文主要探讨了早期伦理电影对新时期伦理电影的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