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咬文嚼字》编辑部日前在上海发布"2012年十大语文差错"。一、在谈论新闻事件时,经常用到"发酵"一词,比如"钓鱼岛争端再次发酵","韩日岛争连续发酵"。"发酵"的"酵"往往误读成xiào。根据《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酵"字统读为jiào,不再读xiào。二、在报道黄岩岛事件时,媒体上多次把"潟湖"误为  相似文献   

2.
一、在谈论新闻事件时,经常用到"发酵"一词,比如"钓鱼岛争端再次发酵"."发酵"的"酵"往往误读成xiào."发酵"本指复杂的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比喻事物受外力影响发生某种变化."酵"字历史上有两读:jiào和xiào.根据《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酵"字统读为jiào,不再读xiào. 二、在报道黄岩岛事件时,媒体上多次把"潟湖"误为"泻湖"."潟"音xi,义为咸水浸渍的土地;"潟湖"是浅水海湾因湾口被淤积的泥沙封堵阻泻而形成的湖,也指珊瑚礁围成的水域.我国黄岩岛的潟湖,属于后一种情况.  相似文献   

3.
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了2012年中国出现频率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十大语文差错。一、在谈论新闻事件时,经常用到"发酵"一词。比如"钓鱼岛争端再次发酵""韩日岛争连续发酵"。"发酵"的"酵",往往误读成xiao。"发酵",本指复杂的有机物在微生物作用  相似文献   

4.
《集韵》中的"某某读"并不都是指前代经师的特异读音,大多数"某某读"是《集韵》编纂者错误地沿用前代经师音注中的特殊音切而造成的:一是误把"非注音"的音切看成是"为其字注音"的音切,一是误把"注非其字"的音切看成是"为其字注音"的音切。  相似文献   

5.
一、以"读者"的视角解读文本,告诉了我们什么1.初读文本,要反复去读,读懂文本的字词句、主要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初读时要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有感情。读准每个字音,读懂每一个词、每一句话、每一个标点,读懂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的情感,进而把其情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夹竹桃》(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叶影参差"一词中,"参差"两个字都是多音字,"叶影参差"是说叶子在  相似文献   

6.
《甘肃教育》2012,(4):73
一、社会影响重大的语文差错是:"捍"误为"撼"。二、简繁体转换中容易混淆的繁体字是:後/桓。三、建党九十周年时,媒体上经常出现的知识差错是:把中国共产党党徽上的镰刀与锤头,误说成"镰刀与斧头"。四、在报道工程建设时常见的词语错误是:"合龙"误为"合拢"。  相似文献   

7.
<汉语大字典>把"凵"读作qiǎn和kǎn,把"()"读为qiǎn,<汉语大词典>把"凵"读作kǎn,同时二书认"凵"为"坎"的古字,均误;"凵"、"()"的正确读音是quǎn,"凵"非"坎"的古字而无kǎn音.这两部辞书把"()"、"()"、"()"、"()"、"濈"、"()"、"霵"等七字读为ji亦误,这七个字均应读zi.  相似文献   

8.
<正>1."鸡菌"误为"鸡枞菌"。鸡菌,食用菌的一种,由于生长在泥土中,所以字从"土",味美如鸡,俗称"鸡菌"。后来为表示生物类别写成了"鸡枞菌"。"枞"有两读,读cōng,木名,冷杉;读zōng,地名用字,安徽省有"枞阳县"。二者都与食用菌无关。2."英国作家戈尔丁"误为"美国作家菲尔丁"。浙江省2013年高考作文题给出的材料里有一句名言,试题把这句名言的作者"英国作家戈尔丁"错写成了  相似文献   

9.
正杜老师:我们在办公室讨论"鸡爪"和"鹰爪"这两个词中的"爪"字该怎么读,多数老师认为"鸡爪"一词中的"爪"字应该读"zhuǎ",而"鹰爪"一词中的"爪"字应该读"zhǎo"。"鸡"和"鹰"本来同属鸟类,为什么和"爪"字连用时,"爪"字的读音会不一样呢?究竟什么情况下读"zhuǎ"?什么情况下读"zhǎo"呢?湖北省孝感市孝南区杨店镇高新小学祝新明祝新明老师:"爪"是个文白异读字。在书面语色彩的词语中,一般要文读,读成zhǎo。例如:  相似文献   

10.
一位学生在完成《黄继光》一文课后的“读读写写”习题时,把“持续”一词漏写了。于是,我把这位学生叫到面前问:“这儿还有什么词语没有写,是不是叫我帮你写啊!”他有点儿慌了,忙回答说:“老师,我去补写。”几分钟后,他把作业交来了,我一看,他把“持续”写成了“特读”。这时,我没有发火,却和蔼地说:“请你看一看,这里的字有没有写错?"第三次交来的作业,他虽把"特读"的第一个字改正了,但第二个字仍然是个"读"字。我压住火气,拍拍他的肩膀说:"你再认真地查查看,这两个字到底该怎样写。"第四次交来的作业才是全对的,于…  相似文献   

11.
速读能力的实际培养可按照以下程序进行。读句能力破除“啄字崩词”的一字一词阅读的习惯,培养一眼扫一句的能力。扫一般单句时抓住句子的主干“主谓宾”;扫复杂单句时把各种短语看做一整块,抓住“把”字、“被”字、使令动词和连动谓语;扫复指句时难点在称代复指,抓住代词所代部分的掌握;扫复句时抓关联词带主  相似文献   

12.
夏娟 《快乐阅读》2013,(23):107
音乐是形象艺术,想象力是音乐的灵魂。当一个人把灵魂给了音乐,世界就把听觉和灵魂都给了他,叩开音乐的灵魂,往往会有一种"身在红尘,心在青山"的况味。一、让节奏助推想象节奏是音乐的骨架,如果没有节奏,旋律就无法表达。小学生学习音乐的第一步就是逐步掌握节奏的知识技能。教学时,可让学生听琴拍手读,要求一字一拍手,二分音符拍两下手,读词时字音要拖够两拍。遇有一音一字唱多拍时,利用拍手唱数法  相似文献   

13.
谈"说服"     
"说服"一词从来都读"shuōfú",然而几年前某名人忽然发现该读"shuìfú",于是就在媒体上"shuìfú"起来.名人效应果然厉害,大家马上改口,就连一些语文老师也把持不住,不得不改读"shuìfú",心里还惴惴地生怕别人笑话自己不知道文言里有个"说shuì"字.  相似文献   

14.
一、让学生争当"小老师",做个好学生 学习<燕子>时,学生说:假如我是作者,我要写燕子的外形和飞行.学习这一课,我觉得应该把书读熟背会,要喜欢上燕子.在学习生字词时,学生说:让我来告诉你吧,"偶尔"的意思是……我来考考王艺同学:"生趣"的意思是什么?我想请教朱真宇同学:"小圆晕"是什么?朗读第三自然段,学生说:我还想读这一自然段.有的说:朱楚妍同学"还有"这个词读得好,换气时,语气也调整得轻快了.有的说:老师把"飞到那边的柳树下了"最后四个字一日气读出来,读得好.对学生的精彩发言,我情不自禁地带头鼓掌.  相似文献   

15.
如今,在广播电视媒体及人们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听到"下载"一词,其意思是:从互联网或其他计算机上获取信息并装入某台计算机或其他电子装置上(跟"上传"相对)。但几乎所有人都把它读成"下zǎi"而不被质疑。果真该这样读吗?  相似文献   

16.
随文识字是一种适合低年级孩子学习心理和年龄层次的好方法。我们的识字课,就要充分体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随文识字主张,巧妙地把识字、阅读、说话三者结合起来,在达到"四会"目标(会读、会写、会理解、会运用)  相似文献   

17.
谈一年级的朗读训练李洪谟一年级的朗读先要抓正确。所谓正确就是不读错、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不唱读。教师领读是主要方法。在正确的基础上要做到流利。流利首先是不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要把词连在一起读──词连读。“大兴安岭,雪花还在飘舞。”“雪花”“还在”...  相似文献   

18.
豆豆蜷(quan)缩(suo)着身子,躺(tang)在泥(ni)土里,舒(shu)服(fu)地睡着“不觉(jue)晓(xiao)”的懒(lan)觉(jiao)。  相似文献   

19.
编辑叔叔阿姨: 我在读书时总会遇到一些读不准或不认识的字和词,就连一些以前学过的字也感到有些陌生。请问,怎样才能把字  相似文献   

20.
我们最近对今年上海自学高考现代汉语试卷的答题进行了一些调查,看看考生有哪些较普遍的失误。现把情况调查的主要部分简析如下:一、语音部分在语音基本掌握的考生中,失误较多的是归纳题中把“奇”字误归到“仄声字”中,把“词”字的韵母误归到“齐齿呼”一类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