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从前有个牧民,辛苦一辈子所得的全部财产是17匹马.临终前,他把三个儿子叫到身边留下遗嘱:"孩子们啊!我把17匹马留给你们,老大得12,老二得13,老三得19,要把马分完,但不许把马宰了再分."事后,三兄弟在一起商量了很久,始终无法按老人的意图把马  相似文献   

2.
本刊2005年第6期上发表了《“不借”也能解》一文,对我在2004年第10期上发表的《“有借有还”问题要合乎科学性》一文提出不同的看法,并提出了不同的解法。我认为该作者的立论是错误的。再以“把17匹马分给三个儿子,老大占1/2,老二占1/3,老三占1/9。三人各得几匹马”为例,分析《“不借”也能解》一文的立论为什么是错误的。1.直接判断(或是分数乘法) 老大:17x1/2=8 1/2(匹);老二:17x1/3=5 2/3(匹);老三:17x1/9=1 8/9(匹) 而《“不借”也能解》一文认为老大  相似文献   

3.
<正> “分马”与“喝水”这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事件怎么能联系在一块?不过,你认真看看下面的一道趣味数学题和一道中考题便会发现其中的奥秘. 趣题有一个老牧民临终前给他的三个儿子留下一份遗嘱:“我把劳动一生所得的17匹马留给你们,分的时候老大得1/2,老二得  相似文献   

4.
相传,古代一牧民临终前对三个儿子说:“我仅有17匹马留给你们三人,老大得一半,老二得三分之一,老三得九分之一,但不得把马宰了分.”说完就去世了,兄弟三人怎么也想不出一个分法.聪明的邻居先“借”来一匹马,这样一共就有了18匹马,老大得9匹,老二得6匹,老三得2匹,还剩下1匹,“还”给了邻居.还有  相似文献   

5.
相传,有一个牧民临终前对他的三个儿子说:"我有17匹马留给你们三个人,老大得一半,老二得三分之一,老三得九分之一,但是不能把马宰了来分."说完这些话,老人就去世了.兄弟三人绞尽脑汁也想不出分法.他们聪明的  相似文献   

6.
朱元生 《初中生》2008,(9):48-49
相传,古代一牧民临终前对三个儿子说:“我仅有17匹马留给你们三人,老大得一半,老二得三分之一,老三得九分之一,但不得把马宰了分.”说完就去世了.兄弟三人怎么也想不出一个分法.聪明的邻居先“借”来一匹马,这样一共就有了18匹马.于是,老大得9匹,老二得6匹,老三得2匹,还剩下一匹,“还”给了邻人.还有一个同样有趣的数学故事:篮子里装有几十个苹果,  相似文献   

7.
刘冠辉 《师道》2011,(4):28-29
课堂上,我给学生布置了一道有趣的练习题: 从前,有个财主临终前把三个儿子叫到身边,准备把家里的17匹马当遗产分配,大儿子分得其中的二分之一,二儿子分得其中的三分之一,三儿子分得其中的九分之一,请问:17匹马应如何分?  相似文献   

8.
相传,有一个牧民临终前对他的三个儿子说:“我有17匹马留给你们三个人,老大得一半,老二得三分之一,老三得九分之一,但是不能把马宰了来分.”说完这些话。老人就去世了.兄弟三人绞尽脑汁也想不出分法.他们聪明的邻居听说了这件事,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相似文献   

9.
“借一还一”的方法,也就是先借后还的方法,它能帮助我们分析和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有一个古老的故事在新疆流传:从前.有个牧民辛苦放牧一生,全部财产只有17匹马.临终前,他把三个儿子叫到身边,要把马分给三个儿子.  相似文献   

10.
古阿拉伯民间流传着一则如下非常有趣的传说,一直流传至今: 一个老牧民有11匹马,临终前对他的三个儿子说:"我死后,按老大得一半,老二二得四分之一,老三得六分之一的比例把马分掉,但不能把马杀了来分."不久这位老人就去见"真主"去了.这三兄弟想尽了各种办法,总是想不出按老人意愿分马的办法,他们只好去请求他们那聪明的舅舅,舅舅想了一会,就把自己的那一匹马牵来添加到这三兄弟的11匹马群当中一起分配.这样,刚好一共有12匹马.于是,很容易分出:老大得6匹,老二得3匹,老三得2匹.最后剩下一匹物归原主,由舅舅牵回去.  相似文献   

11.
从前,有一位老人,家有3个儿子和19匹马,他在遗嘱上写道“将马分给3个儿子,老大得1/2,老二得1/4,老三得1/5”.老人去世后,兄弟三人不知该怎么分,急得一筹莫展,后来请数学家雪克帮他们解决了这一难题,雪克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呢?请看: 雪克首先向邻居借了1匹  相似文献   

12.
快马加鞭     
史书明 《数学小灵通》2004,(9):F004-F004
①墨西哥农村现在仍然可以看到人们用马和驴运载货物。一位商人想把四匹马从甲村拉驯J乙村。i薪廷尧币牙矜压艺衬的路矿A马票用1小时,刀马要用2小时c马要用4小时、D马要用5小时。I、,‘护一尸/谈专为渔加杯一③商人每次只能拉两匹马,回来时他还得骑回一匹马,从甲村到乙村所需的时间为走得较慢的那匹马所用的时间。④商人的小女儿帮爸爸想了一个办法,只用了12小时就把四匹马全部拉到了乙村,你勺泪潜扭卜}急加拓r才卜平11白勺门虱亨快马加鞭@史书明 @蔡迎红~~  相似文献   

13.
相传,有一位老人,他有三个儿子和十七匹马.临终前他留下遗嘱:我把十七匹马全都留给你们,长子得一半,次子得三分之一,给幼子九分之一,不许杀马.老人去世后,三兄弟看着遗嘱,长嘘短叹,迷惑不解,无法完成老人的遗愿.于是他们只好请教当地的智者.这位智者看完  相似文献   

14.
古阿拉伯民间流传着一则如下非常有趣的传说 ,一直流传至今 :一个老牧民有 11匹马 ,临终前对他的三个儿子说 :“我死后 ,按老大得一半 ,老二得四分之一 ,老三得六分之一的比例把马分掉 ,但不能把马杀了来分 .”不久这位老人就去见“真主”去了 .这三兄弟想尽了各种办法 ,总是想不出按老人意愿分马的办法 ,他们只好去请求他们那聪明的舅舅 ,舅舅想了一会 ,就把自己的那一匹马牵来添加到这三兄弟的11匹马群当中一起分配 .这样 ,刚好一共有12匹马 .于是 ,很容易分出 :老大得 6匹 ,老二得 3匹 ,老三得 2匹 .最后剩下一匹物归原主 ,由舅舅牵回去 …  相似文献   

15.
脑筋转个弯     
《红领巾》2014,(5)
正1.要把九匹马平均放到十个马圈里,并让每个马圈里的马的数目都相同,该怎么分?先把九匹马放到一个马圈里,再把其他九个马圈套在这个马圈外面。2.用什么可以解开所有的谜?谜底。  相似文献   

16.
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一天,他们来到一个集市上,见不少人围着看热闹,也凑到近前,一看,三个人正在吵架。孙悟空问道:“三位在吵什么呢?”三个人一听有人询问,便停止了争吵。甲说:“我们三人合伙贩马,辛辛苦苦跑了一年多,赚了17匹马。事先讲好,买卖赚了之后,按股本钱分利。依照按本得利算,我该分1/2,乙该分1/3,丙该分1/9。可我们只赚了17匹马,既分不开,又不相让,杀掉几匹分肉,又太可惜。我们三人正是为此事争吵。”  相似文献   

17.
<正>三兄弟分遗产,共17匹马。按遗(yi)嘱(zhu),老大得一半,老二得三分之一,老三得九分之一。面对必须把马“四分五裂”的难题,邻居“指鹿为马”,让门口的石马代替活马。这样一来,一共18匹马,老人得9匹, 老二得6匹,老三得2匹。剩下的那匹石马,依旧在原地蹲(dun)着。这个故事叫《分马》。有个卖杏子的老头规定,3块钱买10个杏子,3个杏核可以换1个杏子。有个聪明的小孩用3块钱,吃到了 15个杏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开头,小孩用3块钱买了10个杏了,吃完,用10个杏核中的9个核换了3个杏子,再用吃剩的3个杏核换1个杏了,也吃了,至此,小孩已经吃了14个杏了,剩下2个杏核。小孩的聪明之处在于:他问老头借了1个杏子,吃完后连同前面剩下的两个杏核一起还给了老头。3个杏核与借来的杏了等值, 公平交易,而小孩却一共吃到了15个杏了。这个故事叫《有借有还》。三个各自打鱼的人,打了一会儿后决定集体行动,结果收获颇丰。他们躺在河边的树林中休息,准备等一  相似文献   

18.
《小学教学研究》在2004年第10期刊登了《“有借有还”问题要合乎科学性》这篇文章,文中提到了这样两道题: 1.把17匹马分给三  相似文献   

19.
数学趣味题     
古印度流传着这样一个趣题:一个农民有17头牛.临终前.他嘱咐把牛分给3个儿子,大儿子得上1/2,二儿子得上1/3,三,儿子得1/9.按印度的传统.牛被视为神灵,不能宰杀,只能整头分。  相似文献   

20.
明师 《初中生》2009,(6):35-36
一、忘记改变不等号的方向 例1 解不等式3(x-1)≤4x+10. 错解:去括号,得3x-3≤4x+10.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x≤13. 把系数化为1,得x≤-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