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初中数学中,涉及扇形与圆锥的有关计算问题常常是各地中考的热点.学生对课本给出的几个公式通常印象不深,一旦考试往往失分,原因有二:第一,许多学生不能从理解的角度记住公式;第二,学生对公式中字母代表的量往往混淆不清致使失分.如果我们学会用比例的思想去处理并解决这类题,相信会远离失分的"惨局".  相似文献   

2.
由于三角问题公式繁、题型杂、技巧多,学生在做这类题时,往往盲目探索,超时失分现象较为严重.若将各种题型技巧全部强化训练,又会陷入题海.如何解决这一矛盾?笔者认为:三角高考题都有比较明确的解题方向,只要在复习中让学生从整体上加以把握,掌握其常规的解题途径,就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刘丽丽 《学周刊C版》2011,(10):142-142
数列是高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就是其中最为常见的题型之一。由于求通项公式时会渗透多种数学思想方法.因此求解过程中往往方法多,灵活度大.技巧性强。而且数列问题背景新颖.综合性强,能力要求高,内在联系密切,思维方法灵活.致使很多考生在数列题当中失分较多。  相似文献   

4.
在考试中,学生失分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引起师生注意的是因为知识的缺漏造成的失分,而另一种“隐性失分”却往往被忽视.所谓“隐性失分”就是非知识性失分,如因思维定势、心理因素、解题策略失误等等引起的失分,且这种失分很难自我发现.本文对考试中学生因“隐性失分”作肤浅分析,并提出防治对策,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初中数学中一些定义、法则公式及定理对零都有特殊的限制条件,而在各种考试中经常用这些限制条件设置陷阱出题,来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全面性和思考问题的周密性,不少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往往忽略0的陷阱,导致不必要的失分,为了防止掉入陷阱,应该找到它藏在哪儿?  相似文献   

6.
陈孟勇 《中学文科》2009,(2):119-120
有机化学试题在高考中难度虽然不大,但往往比较新颖、灵活,因此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很高,要求能够正确理解教材,以点带面,举一反三.以下归纳的是许多学生由于理解错误,导致在解题中失分的几个常见的有机知识点.  相似文献   

7.
陈德前 《初中生》2002,(23):35-37
在考试中,失分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表现的形式也不尽相同.我们最注意的是知识的缺漏造成的失分(概念不清、公式记错、定理与法则运用错误等),而"隐性失分"却往往被忽视,且比例还相当大.所谓"隐性失分",就是指非知识性失分,即因知识以外的失误造成的失分(如解题策略、思维定势、心理因素等).在解题时,很难发现"隐性失分",因此我们要注意其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8.
定义域是函数的基本要素之一,定义域问题是函数知识的重要考查内容,如果单纯求函数定义域,学生往往容易得分,但如果将定义域作为一个细节放在其他问题中考查,学生往往容易忽略定义域这样的“小问题”,从而导致大失分.  相似文献   

9.
高中物理中弹簧类问题在历年高考中屡屡出现,而学生往往失分较高.因此,学习了胡克定律、弹性势能及弹簧振子等知识后,教师可结合常见的考点对弹簧类问题进行系统的总结,让学生逐步掌握这类问题的解题思路,领会其解题方法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数列是高中数学知识的基本模块,主要涉及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概念、性质问题,以及求与这两个数列相关的通项公式、前n项和问题.学生在解题中由于对相关概念的理解不全面,不注意公式应用的条件,以及n的范围等,易造成无谓失分.下面针对这些失分点举例分析,给学生提个醒,避免错误再次出现.  相似文献   

11.
邓先德 《中国教师》2010,(Z1):368-368
历年来高考阅卷的事实证明,学生政治学科的主观题失分普遍严重,而造成学生主观题失分的原因,归纳起来,无外乎是智力因素失分和非智力因素失分两种。一般来说,智力因素失分,学生往往是"不得已"而为之,但因为答题欠规范而造成的非智力因素失分,则是可以尽量避免的,如何尽量避免学生因为规范问题而造成的非智力因素失分,已成为提高学生高考成绩的重要因素。因此,规范化答题问题已成为广大教师和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教师只有想方设法帮助学生提高规范化答题意识,提高学生规范化答题水平,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学生因为规范问题等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失分,以帮助学生在高考中考出最佳水平。  相似文献   

12.
许多物理试题往往存在隐含条件,使问题具有一定的迷惑性,一些学生常常因思维定势,在鳃题时往往忽略了试题中的可能变化而进人命题者的陷阱.导致错解失分.  相似文献   

13.
<正>在高中数学命题过程中,命题者为了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往往更喜欢设置学生注意不到的"陷阱".如果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得不扎实,且在做题时对命题者设计的"陷阱"视而不见,那么就会严重失分.我们只有清楚命题者在哪些方面设置"陷阱",才可能绕过"陷阱"顺利解题,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针对学生对概念掌握不清设置"陷阱"命题人往往围绕数学概念设置"陷阱".如果相关的定理、定义、公式掌握不清,理解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历史材料分析题已经成为中考中一项非常重要的题型.它的特点是所引用的材料大都是原始史料,学生往往读不懂材料,失分很多.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对材料解析题的能力培养。要指导学生仔细阅读、认真思考,那么,我们教师如何去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15.
不经意失分就是由于不仔细而使已做题不准确或不正确造成的失分,这种失分往往是考生不知不觉的,常使考生考试时感觉良好,非常自信,故又称为“高高兴兴失分”.造成不经意失分的原因是很多的,为使同学们在中考中考出理想成绩,引起大家注意,下面特举几例作说明.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高考中,学生的实验能力、时间分配、审题能力等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考试成绩;其中尤为突出的是审题能力欠缺,如02年的“蹦床”一题,大部分学生不理解试题情境,盲目找公式,造成较多的过失性失分.  相似文献   

17.
有些学生走出考场后,觉得试题难度不是很高,但是,最后成绩并不理想.原因往往是因为答题不准确、不规范,造成失分.为了顺应考纲要求,必须高度重视非选择题答题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相似文献   

18.
经济常识中有不少计算公式,这些公式常在历年的高考试题中有所体现,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但由于这些公式分布得比较散,很多同学往往没有系统理解,在考试中也常常失分。在此,笔者把这些公式整理出来并加以例题分析,以期提高政治备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薛兴 《甘肃教育》2011,(10):83-83
一、在公式的推导中运用一题多解 数学公式在解题中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很多学生对公式的记忆大多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对公式的推导过程往往不够重视.其实,推导公式的过程就是获得一种解题的方法或是一种解题技巧的过程.如果在公式的推导过程中运用一题多解,就会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掌握解题的规律和方法,也便于对公式的理解与记忆.  相似文献   

20.
从近几年的高考实验题题型变化来看,设计型实验题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是高考生物试题中的热点题型.而教材中对有关的实验理论并未系统讲授,因此对实验设计题多数学生感到棘手,往往由于思路不清或回答不全面导致失分严重.下面就实验设计题的一些理论及注意事项系统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