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文气”的把握和理解需要回归其产生的历史语境;“文气说”的产生可上溯至中国古代哲学里诸多诠释“气”的文字材料,大致归类为“天之气”和“人之气”;以孟子和庄子分别为代表的儒道二家的气论,共同影响了气论的后续形态发展;“文气说”最终由曹丕提出,发展成为一个包容万象而又有所侧重的概念范畴.  相似文献   

2.
罗钦顺是明代中期气学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在理气论上,他主张气为本体,理气不能分离,理乃气之理。在理气论思想的影响下,他的人性论表现为明显的气质人性论,反对将人性分为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认为性乃人之生理,离气质则无天命之性,性必有欲,欲出于天而非恶。罗钦顺的气质人性论思想,是明清人性论由天命、气质二分的人性论向气质一元人性论转变的开端。  相似文献   

3.
张雪敏 《天中学刊》2003,18(1):52-54
中国最早以“气”论文艺的当为公孙尼子的《乐记》。在《乐记》中,“气”的含义有两种:一是自然之气,即天地阴阳之气;一是指人的气质个性。作者主要以“气”来论述音乐的审美特征、音乐与气质情感的关系、音乐的社会作用等。《乐记》之“气”论借鉴了中国古代哲学之“气”论,并与之相通,直接启迪和影响了其后中国的“文气说”,并形成了中国文艺的“重气之旨”。  相似文献   

4.
“气”是中国文化的核心范畴。作为文章之“气”,可析之为三:作者之气、创制之气和文本之气。由此可推演出“文气论”的三个组成部分:着眼于作者的“养气说”、关乎创制的“行气说”和立足文本的“神气说”。因“文气论”在“作者——创制——文本”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故而,它成为中国文章理论的核心  相似文献   

5.
"养气"说在中国古代文论中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它最早发源于对宇宙自然之"气"的体认,经由中国传统朴素唯物主义哲学"气"的元素论,被儒、道两家各自发展为二脉.然又因魏晋曹丕的融合,始见其一脉两经纬的文艺气论.刘勰在继承前代气论思想的基础上,将其引向文艺批评,形成了以作家为中介,自然之气、主体之气、文本之气--三者回环呼应的循环流动的圆型批评模式.从中也可以窥见出,刘勰<文心雕龙·养气>偏于道家,不废儒家的文艺思想.  相似文献   

6.
<正>对谈缘起:2022年4月,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举办了一场“气论与中国哲学”学术座谈会。这场活动的主轴在于通过“气论”来反省牟宗三对中国哲学诠释之限制,尤其聚焦在牟宗三因低看气论、贬低气学而造成他对宋明理学系谱分判之可争议性。我邀请了当前对气论哲学极具关键影响力的两位重量级学者,杨儒宾和陈荣灼教授,进行一场面对面的深入对谈。两位先生都著作等身,名重一时,且长期对牟宗三的气论限制提出了创造性的观点进行挑战与诠释转进。  相似文献   

7.
“文气”论以气之阴阳刚柔论作家的生命形态,深入探求作家伟大的生命价值和强健的生命活力,积极倡导作家的生命形态与其艺术风格的统一,充分展示了天、人、文同气相求,真、善、美和谐统一的理想的生命境界,这对当代文学创作、当代文论及美学建设具有重要的思想启示。  相似文献   

8.
《嘉应学院学报》2017,(10):34-37
朱熹的命论思想与其理气学说相联系,朱熹认为理是一而气有万,理纯粹而气驳杂,由秉气的状况决定了人的命运的差异。气禀之不同不仅直接决定人的贵贱贫富寿夭等,同时也影响到对性、理的障蔽实现状况,由此产生出气命、理命、正命、性命等命论的主要内容。朱熹命论的主旨在于通过修身养性、变化气质复返性理、回归正命。  相似文献   

9.
朱筱园的“气论”内涵与溯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庭珍的"气论",集中国古代"气说"之大成,建构起从养气、炼气的理论基础到具体内容、方法;从文学创作的"真气"说,到艺术鉴赏诚中形外之"文气"论等,是较为系统,较为完整的"气说"理论。  相似文献   

10.
"气"是中国近代教学论的本原,"中国气派"是中国近代教学论的结果,"气化"是中国近代教学论的动因。中国气氛、中国气质、中国气度、中国气息气化形成了"中国气派"有机的系统,并表现出"适切性"、"民族性"、"现代性"、"诗范性"这样一些文化特征。从当今中国教学论建设的需要出发,看待我国近代教学论的文化特征,其清浊之气对于当今建构"中国气派的教学论"能够提供正面的经验、反面的教训。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生态美学理论对《聊斋志异》进行分析,揭示了作者"倾听自然--欣赏自然--化为自然"的生态观.《聊斋志异》重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描写,显示出难能可贵的生态美学价值.它体现出中国古代文人独有的审美心胸与追求和谐的审美趣向,继承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天人关系的传统,与自然平等对话.  相似文献   

12.
性具实相论与天台宗美学思想的特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天台宗是中国佛教史上最早形成的,具有民族化特征的佛教宗派,它在两千年中国佛学的发展进程中,以其久远的历史,圆妙的思想,缜密的判教,完备的观行,成为汉地佛教的义学高峰,天台化成为中国传统化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天台化的组成部分的天台美学,因具有人生美学的内容,而成为中国传统美学(人生美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天台宗人“天下万物,唯人为贵”,而人又以“心为贵”的人本观点出发,来看待宇宙人生。它在对人生的哲学思考中,又特别重视对人的心灵的叩问,它以叩问心灵的本真为归缩。从而以心灵美学的形态体现出人生美学的特质。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审美文化史上,山水诗的产生标志着自然美从作为社会美、人格美的陪衬地位中解放出来,走向了独立。山水诗产生在东晋时代绝非偶然的文学现象,而是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的。山水诗的产生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中医美学是医学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典哲学思想、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和中医理论交融其中,其核心是对人的生命的关注,注重从身体、心理、情感及与自然万物的关联中研究生命关感。中医美学所追求的气韵生动之美、天人合一之美、形与神俱之美、阴阳五行之美等医学美学的思想彰显了对生命的人文观照,在医学美学向人文医学回归的当今时代,显现出了巨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传统文化中规则意识出发,研究传统文化中“合规则性”的表现、发展。认为规矩意识来自中国传统文化对规范的认可、服从和崇拜,在中华民族发展的过程中,人们普遍接受社会通行的价值观及规则,“合规则性”是国人自然品性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人从生存到审美的合规则意识都为在职业教育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有机整合提供了基础,职业教育必须从传统文化的营养中培育以“合规则性”为核心的现代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16.
从表层上看,无论是在“以自然景物为主要素材”、“将美学观注于其中”,还是在“以回归自然为理想”方面,王维与华兹华斯的自然诗歌都极为相似,但从深层进一步分析,便会发现二者相似的背后存在着分歧与差异。文章试从文化历史角度对王雏与华兹华斯的“自然观”、“哲学、宗教背景”等作综合性比照,指出其间的差异在本质上是由中西不同的文化传统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7.
近代作家林语堂书法美学思想从“气韵”、“性灵”、“韵律”、“自然”等角度论及中国书法特征,显示其敏锐的观察力和以及对中国书法美学的精深把握。林语堂书法美学思想展示出中国书法共时性发展规律。作为近代中国书法美学的初步奠基者,林语堂书法观具备向西方介绍中国书法文化的积极意义。辩证对待林语堂书法观,有助于当代中国书法研究多向层面的展开。  相似文献   

18.
美轮美奂的汉画像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汉代特定的政治与文化背景对汉画像的价值取向产生了重要影响。自然力量的巨大和神奇使古代先民对自然一直怀着尊敬和欣赏的思想感情。这种情感既是汉画像走进自然实现人的自然化的思想基础,也是汉画像孕育生态美的重要动力。汉画像的发掘出土,能够帮助我们厘清以前生态美学研究中的许多模糊认识,对于在学术视野中考察生态美学的哲学内涵、构建生态美学的理论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美学受儒家诗教的影响,总是把审美与道德纠缠在一起。20世纪上半地,中国学从西方引进美学,形成了支撑美学学科的独立原则:“超功利性”和“形象的直觉”。这两个原则不仅支撑了中国独立的美学学科,把美从道德的纠缠下解放出来,而且承担了新化运动“借思想化以解决问题”的启蒙使命。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陈设艺术理念浅谈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人文哲学与基本思想以及对自我人性的探索一直延续至今.在陈设设计领域,如何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中国传统室内陈设的特征是,在传统习俗、哲学理念、审美文化等几个方面的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室内陈设的演变过程即是其特征的形成过程,从中可以看出传统室内陈设的应用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