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地市报人》2009,(4):54-56
作为中国报业塔形结构中最基层的市州报,是一个市州、一个地方、一个区域对人们社会精神生活和思想意识影响最大、最直接的媒体。不可否认,市州报业的繁荣兴旺,是一个地方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和重要的推进器。但报业竞争的加剧使得市州报的发展环境越来越恶劣,湖北的市州报也不例外。2009年,在湖北省召开“两会”期间,湖北省新闻出版局组织召开了湖北省市州报收入创亿元工程座谈会,提出力争要在2至3年内锻铸5个左右收入过亿元的市州报。这给湖北的市州报鼓舞了信心,为湖北市州报业改革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2.
新闻评论是报纸的旗帜和灵魂,报人都知道这个道理。可实际情况却是:在每年的各级各类好新闻评选中,来自市州报的新闻评论不仅数量少,而且大多质量不高;在一些市州报的头版,有时甚至一连几天没有刊发新闻评论。这从一个侧面说明,评论确实成了市州报新闻宣传中的一个弱项。笔者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思想上重视不够。一些市州报的同志认为,市州报上面还有中央和省级党报,自身地位相对较低,理论水平、  相似文献   

3.
评选随想     
吴建 《新闻界》2003,(4):58-59
从三月到六月,连续参加了四川省新闻奖摄影作品评选、全国地市州盟报新闻摄影作品评选、四川旅游好新闻奖评选、宣传四川好新闻奖评选及相关职称评审工作。评选之余,有一些想法欲谈一谈。一、关于摄影参加省新闻摄影作品评选已有十余年,参加全国地市州盟报新闻摄影作品评选也连续五届,其间还有全国晚报新闻摄影作品评选、全国新闻摄影理论年会等活动参与,应该说对我国新闻摄影业界状况还是大致了解的。从今年的评选看,有几点不足依然十分明显。一是数码相机在媒体得到了大量应用,但部分记者却使用不当。从四川和全国的选评照片看,数码拍摄和…  相似文献   

4.
最基层的媒体要不要走基层在"走转改"活动的初始阶段,报社许多新闻工作者认为,县市区域报本身就生存在最基层,天天和老百姓打交道,没有必要再搞"走基层"活动.县市区域报真的不需要"走转改"吗?随着活动的开展与深入,对"走转改"的认识误区逐步得到纠正.现在浙江省的许多县市区域报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走转改"活动,并形成了比较统一的思想认识.一是身在基层并不意味着深入了解基层.二是真正鲜活的好新闻是用脚走出来的,只有深入才能做好新闻.三是再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如果长期脱离基层脱离群众,也会变成两眼瞎,发现不了新闻,更发现不了好新闻、鲜活的新闻.四是走基层只是手段,真正的目的是转变工作作风、采访作风,改进文风,写出百姓关心喜欢的新闻作品,进而改进办报理念、思路,为报社自身转型升级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5.
欣闻 《新闻前哨》2012,(9):43-46
为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宣传贯彻落实湖北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营造"喜迎十八大,争创新业绩"的舆论氛围,6月下旬,湖北省新闻出版局启动全省市州报"荆楚行"采访活动。历时半个多月的市州报"荆楚行"采访活动,精彩开局,完美收官。20多天来,5个采访小组的18名记者分赴15个市州采访,共计写稿54件,15家市州报在头版和其它版面开设专栏、专版,累计刊发通稿、评论、图片、延展文章900多篇(次),全面展示了荆楚大地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新风貌.营造了“努力建设富强、创新、法治、文明、幸福湖北,加快构建中部地区崛起的战略支点”的良好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6.
面对农村税费改革和报刊市场激烈竞争的新形势,特别是最近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发文,提出了对市州县区(含市州报地方版)实行限版、限量、限价出版发行的整改意见,这无疑对县市党委机关报怎样办报、怎样经营、怎样发行提出了必须再认识、再思考的新课题。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是一把双刃剑,它一方面为县市党报规范管理、提高质量、改善结构、稳固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动力;另一方面也对县市报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紧迫的环境和严峻的挑战。对此,县市报必须化压力为动力,倾心打造“贴近性”品牌,在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上下功夫,致力于把县市报办成一张领导满意、群众欢迎、读者喜爱的地方党报,为县市报的生存与发展打下牢固的根基。  相似文献   

7.
目前,县市报已停办,专业报、行业报已与主办单位"脱钩"进入市场。市州报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办什么样的市州报,怎样办市州报,市州报如何面对新的形势求发展,成了市州报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8.
本刊今年开辟"访谈"栏目,邀请市州地媒体的负责同志,介绍媒体的相关情况,旨在引起大家对市州地媒体的进一步重视和关注,也为市州地媒体之间互通信息进行交流提供平台。《新闻窗》从今年第1期至第3期已刊登9家媒体的访谈,他们联系各自的实际畅谈媒体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9.
目前,县市报已停办,专业报、行业报已与主办单位“脱钩”进入市场。市州报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办什么样的市州报,怎样办市州报,市州报如何面对新的形势求发展,成了市州报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10.
林新华 《新闻传播》2004,(12):45-47
在新闻从业队伍中,地市报(本文不含直辖市和省级市的地市报)记者是一支重要的力量,作为最基层的新闻工作者,他们并不缺乏素材,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是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闻资源。但是对于地市报记者而言,他们同样有一个苦恼,基层素材虽多,但身处一地,受地域限制,很难能写出有全国影响的文章。的确,相比于新华社等一些中央和省级新闻单位而言,地市报记者缺乏动辄就能形成全国影响的大新闻素材。但缺乏并不表示就没有,并不就意味着地市报记者不能写出有全国影响的文章来。  相似文献   

11.
近期,全国新闻战线将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解决"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意在提升吸引力感染力上下功夫,使新闻作品让人们爱读爱听爱看,实现最佳宣传效果。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走基层?笔者觉得,一个是要向下,沉下去,接地气;  相似文献   

12.
自2011年8月新闻战线启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一大批来自一线质朴"接地气"的新闻报道获得多方好评。《孝感日报》也将一批批记者、编辑派下基层,通过现场体验式采访,深入田间地头、基层一线,与百姓交朋友,记录他们的真实生活。新闻界有一句名言:活鱼总是在最基层。在走基层活动中,我深感只有沉下身去,才有可能出奇制胜,写出有份量的新闻。活动中,我收获了一些好稿件,更重要的是对新闻的内涵、对记者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以下,谈三点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3.
肖曜 《新闻前哨》2005,(11):28-29
9月27日至29日,一年一度的湖北省市州报年会举行,16家市州报负责人聚首鄂州,总结、交流办报经验,探讨新形势下,市州报如何走出困境,破解难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王柏华  陈蓉 《新闻实践》2014,(11):67-70
核心阅读:随着新兴媒体的强势崛起,传统纸媒面临着发行量下滑、广告额大跌、盈利能力减弱的严峻形势。作为最基层的县市(区域)报,萧山日报应势而动、以变求生。自2011年起,萧山日报围绕"建媒体、强媒体、融媒体"的目标,积极探索适合萧报特色的全媒体发展道路,推进全媒体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   

15.
社区、企业和农村作为最典型的基层组织和基层单位,是记者"走转改"活动的前沿阵地,是新闻的源头活水。记者走进社区、企业、农村,了解和解决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的问题,是改进和创新媒体服务基层的重要途径和形式。荆门广播电视台在"走转改"新闻实践中积极探索将新闻采访和基层服务相结合的新路径,开展进人百家社区、深入百家企业、融入百家农户,拓展记者服务受众的深度、厚度和广度,凸显"走转改"活动的实践魅力。一、进入百家社区,实施"挂牌服务",以采写实践拓展基层服务的深度当前,我国进入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6.
自去年8月中宣部等五部门倡导在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各媒体新闻采编人员纷纷深入基层,采制出一批批高质量的新闻作品,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事实说明,"走转改"是新闻人提高自己能力素质的好机会。  相似文献   

17.
世上很多事,非不能,是不为。市州报的新闻改革波兴浪涌,领导和读的满意度明显提高,便是一个明证。近年来,各级市州报对领导活动、会议和工作性的报道进一步改进,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报道孜孜以求,对舆论监督手段愈加娴熟的运用,使主流媒体的声音比过去放大了许多,从内容到形式都变得更容易让人接受。  相似文献   

18.
2012年6月底至7月下旬,湖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组织全省市州报开展了以“深入贯彻落实省十次党代会精神”为主题的“荆楚行”大型采访活动.全省15家市州报组成5个采访组,分别结对赴对方市州进行交叉采访.所采写的稿件统一时间和版面,在全省15家市州报上同步刊出.这一主题采访活动在全省市州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相似文献   

19.
云南电力集团公司主办的《云南电力报》重视基层通讯员队伍的建设和培养,每年都依托新闻中心驻各地、州、市的记者站对通讯员进行新闻采写知识的业务培训,并聘请省内新闻单位的记者  相似文献   

20.
肖国莲  肖曜 《新闻前哨》2013,(12):99-100
报业发展与时代同步。在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各市州报纷纷试水全媒体传播,拓展多元化经营。10月27日,2013年湖北省市州报年会在黄石召开。全省市州报社长总编汇聚一堂,总结创新实践,探讨发展途径。一、把握时代机遇,推进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