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9 毫秒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指明了方向。本文拟就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充分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和效能的问题试作探讨。 一、思想政治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功能 素质教育是在邓小平关于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指引下,以全面育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生个性和创新能力为宗旨的高质量教育。其实质是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学生身心潜能,培养学生整体素质,养成学生健全个性,发展学生创造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整体性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2.
素质教育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发展、全面发展。怎样才能使学生主动发展、全面发展呢?学校作为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教师作为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者、能力的培养者,当然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操作者。在教学中怎样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而...  相似文献   

3.
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要使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塑造个性,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塑造个性的重要途径。所谓个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教育发展与社会发展的接轨.素质教育是教学改革的方向标.是教师教学的指南针。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为目标,教师的教学戛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转轨,让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培养学生从小具备全面发展的素质能力。为此.本文试就素质教育在小学教学中的实施谈谈笔者的体会。  相似文献   

5.
在化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把学生培养成为素质全面、个性鲜明、勇于创造、适应发展的技术型人才,是知识经济和时代发展的需要。从化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出发,结合化学教学的实际工作,分别从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保证;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前提;改进课堂教学方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等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素质教育理念,使学校教育从只注重于学生成绩高低,转变为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课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一大体现。下面浅谈  相似文献   

7.
素质教育以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为根本目的。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 ,人们逐渐认识到 :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 ,学科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发展为本 ,把学生看作具有发展需要的人 ,具有发展潜能的人。在作为中学基础学科的地理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科特点及优势 ,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这是地理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8.
教育文摘     
素质教育的特点第一,素质教育是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的教育。素质教育的基础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第二,素质教育是塑造受教育者完美人格的教育。素质教育依据学生的个性发展规律,将学生的人格培养寓于教学及各种活动中,这就使教育真正成为了塑造新一代人的活动。  相似文献   

9.
实施素质教育应处理好几个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元利 《教书育人》2001,(15):11-12
一、正确处理素质教育的发展学生特长的关系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有的同志认为,素质教育就是要改变片面追求升学率所造成的学校无特色、学生无特长的状况,就是要发展学生特长。他们把素质教育等同于学生特长的教育。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其根源是对素质教育的目的理解片面,认识模糊,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培养特长的关系混淆不清。注意发现和培养学生的特长,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之一,但决不是主要目的。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要实现这…  相似文献   

10.
素质教育以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为根本目的.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人们逐渐认识到: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学科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发展为本,把学生看作具有发展需要的人,具有发展潜能的人.在作为中学基础学科的地理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科特点及优势,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地理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1.
全面素质教育包括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的培养、人素质的培养以及道德品质的培养几个方面,目的是将学生培养成具有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实施全面素质教育不仅应发挥好教师的“导向作用”,还应发挥好学生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2.
人作为受教育的主体,应能得以全面发展。只有全面发展的人,才是一个完全的人,这一切都取决于教育,尤其是取决于素质教育的实施。素质教育在对人的培养以及人的全面发展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一条重要的途径。因而,人的培养离不开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必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现在的教学任务不仅要使学生获取知识,而要使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产生过程”,同时要使学生学会做人,要使学生具有某种精神、态度和追求。素质教育不仅只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智能,培养优良的学习品质更为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优良学…  相似文献   

13.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不同的是,应试教育主要是注重学生智力的发展,即注重学生学业成绩分数的高低,而素质教育却不仅注重学生的分数,更重要的是注重学生的全面素质能力的培养,即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智力、审美、劳技、应用等能力。目前,各学校尽管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教学改革,但是都始终没有离开应试教育  相似文献   

14.
培养一代人的创新素质,已是当今社会对素质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数学创新学习中就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养成创新思维习惯,培养初步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5.
素质教育是为改变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而提出的一种教育思想。素质教育具有面向全体意识、全面发展意识、学生为主体意识。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素质,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对学生进行美育和公民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16.
陆祖卫 《课外阅读》2011,(4):160-160
实施素质教育,旨在提高全民族素质。素质教育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努力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相似文献   

17.
素质教育需要高素质的教师。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素质教育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为特征,这是与以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和提高考试分数为目的、以面向少数升学有望的学生、实施束缚个性、灌输知识的应试教育截然不同的。所以,素质教育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  健康的身体是从事社会活动的自然基础,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首要条件。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一…  相似文献   

18.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这一论述,充分体现了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教育事业新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精神指引下,职业学校应确立素质教育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合格接班人。一、素质教育的出发点、着力点和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9.
正语文学科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质乃至各种能力上起着重要作用。素质教育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是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着眼于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注重培养学生的态度能力,主张学生生动活泼地自主学习语文。本文试作如下探讨:一、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小学生素质发展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更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为社会的发展而服务。因此,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应围绕素  相似文献   

20.
根据党的十七大精神,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卫生事业的创新人才是高校的历史使命。医学生素质教育的总体设计,以十大系列素质教育组成高校素质教育医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栋梁,是民族振兴和事业兴旺的希望。高校要根据新国际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要求,当代医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结合高等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在深化教育改革中,全面推进高校素质教育,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创新医学人才新世纪医学院校素质教育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1]以学生素质发展为中心,以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为双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2]以学生全面成才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培养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四有"新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