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浪花》是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散文。文章通过比拟的手法,写出了浪花在不同情况下的特点。文字生动活泼,读后能使人获得一种美的享受。教学本课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 1.通过《苗家儿童庆丰收》的演唱,感受苗族儿歌的风格特点,体验苗族民间音乐的美感和苗族儿童的生活情趣。并用喜庆、热烈的歌声表达、感受苗族人民喜获丰收后的喜悦心情。  相似文献   

3.
<正>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学应该立足于儿童。数学注重思维,是具有抽象性、逻辑性等特点的学科。因此,数学教学需要基于儿童视角和学科特点,使数学课堂既能葆有儿童的情趣,又能彰显教学的价值和学科的味道。下面以苏教版四下《认识三角形》一课的教学为例,简要阐述笔者的思考。一、秉持儿童视角,追寻有意思的数学教学儿童的内心世界非常丰富,认识事物也时常表  相似文献   

4.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学用结合。”因此,在教学中应把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带进课堂,使学生把抽象的词语和已有的生活经验融合在一起,这样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词义,又能丰富学生的词语积累,使单调、枯燥的词语变成了直观形象的生活画面,营造出一种情趣盎然的识字氛围。  相似文献   

5.
情感教学在中学《公民》课教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能将《公民》课上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都是通过情感来实现的。《公民》课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确立  相似文献   

6.
《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原稿)教学目标1援能借助拼音会读生字"丫",读写"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水墨画"等词语。2援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出诗歌的趣、乐。3援感受"安、悠、爬、染"等动词的精妙,体会童年生活的美好。4.通过想象感受诗的意境、体会诗的情趣,初步培养鉴赏儿童诗的能力,激发读写儿童  相似文献   

7.
《骆驼和羊》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科书第三册中的一篇看图说话。教学时我遵循了“语文学科重要的特点,是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辨证统一”的教育思想,力图融教路、学路为一体,采用情趣阅读教学方法,调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优化教学结构,激发儿童情感...  相似文献   

8.
(一) 十九世纪俄罗斯现实主义作尔屠格涅夫的《白净草原,》收集在1852年出版的《猎人笔记》中。蒙古族著名作家玛拉沁夫的《活佛的故事》,1980年发表。两个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短篇小说有某些相似之处,使我们有可能进行比较分析。首先,作者都以儿童的口吻揭示了儿童的心理情趣、性格特征。《白净草原》写的是儿童生活中的一个片断;在《活佛的故事》中,我们则窥岁了“我”童年的小伙伴玛拉哈一生的全貌,其中,不无孩提时代的生活画面。他们那“金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中国散文名家中,丰子恺的散文数以千计,其作品是颇能经得起读者反复咀嚼的。阅读丰子恺的散文,就像咀嚼味道香醇的橄榄,嚼完之后,口里还“老咂着那味儿”,余味历久不散。丰子恺抗战以前的散文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描述赞美儿童情趣的散文:丰子恺成了儿童的崇拜者,他进入纯真的儿童世界后,用人间的贪婪病态跟儿童的天真健全对照,反映自己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寄托自己的感情。这类作品有《给我的孩子们》、作父亲》、《儿女》、《送阿宝出黄金时代》等。另一类是探求人生哲理的散文:丰子恺能从平凡琐屑的事物中,写出深刻的人生哲理或暗示现实…  相似文献   

10.
研讨背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与反思菁英论坛在海滨城市青岛隆重举行。会上,杨屹老师以情趣教学理念执教了观摩课《多彩的夏天》。由于听课教师对杨屹老师的情趣教学理念反响  相似文献   

11.
教学年级:三年级下册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拾豆豆》教材分析:《拾豆豆》是一首由山西民歌改编的儿童歌曲,六声徵调式,一段体结构。它的旋律和山西方言紧密结合,具有浓厚的民歌风格。歌曲活泼而富有情趣,以诙谐的音乐语言及民谣式的歌词,描绘了孩子们在田间拾豆豆时顽皮而又朴实的形象。  相似文献   

12.
陈兴良 《云南教育》2003,(31):32-32
小学语文第一册的《比尾巴》采用三问三答的对话方式,形象、生动地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内容简明易懂,富有儿童情趣。教学时教师应根据儿童特点,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丰富课堂情趣,有效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同时拓展学习空间,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具体教学步骤如下:一、导入今天,动物园里可热闹了,小动物们要开展一项特别的比赛。请每个小朋友去做裁判。它们比什么呢?(生:比尾巴)教师板书课题,引导学生认识“比尾巴”三个字。二、看图小朋友们看一看课文讲了哪些动物来参加比尾巴的活动。(出示课件,认识六种动物。随…  相似文献   

13.
《社戏》的教学评析何天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若把传统教学手段和多种媒体的电教手段有机结合,就能相得益彰,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青年教师杨枝苍《社戏》一课的教学,在这方面有两点值得我们借鉴。一、使用幻灯,激发情趣,拓展意境教学开始,教师演示投影片,引导...  相似文献   

14.
作品赏析 歌曲《小宝宝睡着了》采用拟人的手法,以星星、月亮、白云、小虫、小鸟为形象,营造了浓郁的童话氛围和散文诗般的优美意境。歌词浅显易懂,富有儿童情趣,全曲以××××节奏贯穿,易于幼儿掌握。适合在中班教学。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十二生肖歌》是苏教版教材二年级《音乐》(下册)中的一首轻快活泼,富有诙谐情趣,融趣味性、知识性于一体的儿童歌曲。歌词简明,曲调欢快,歌曲根据十二生肖的排列顺序,逐一表现了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教学目标:一、聆听音乐,参与游戏活动,初步了解十二生肖这一民俗化的人文主题,感知和体验各种生肖动物的特征,并能根据音乐用动作、语言加以表现。二、用自然的声音,诙谐的情趣演唱歌曲《十二生肖歌》。  相似文献   

16.
陈星 《中国教师》2013,(10):46-47
<正>绘本,图文并茂,充满情趣,给予儿童巨大的想象空间。近几年,绘本已逐渐成为儿童青睐的读本和教师开展课外阅读教学的辅助"教本"。在我看来,只有基于儿童学习需要的绘本阅读教学,才是真正有益、有趣和有效的教学。本文旨在结合我的教学经历,谈谈执教绘本《朱家故事》的实践和探索。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是由《和时间赛跑》、《检阅》、《争吵》、《绝招》四篇课文组成,主题是围绕儿童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展开的,四篇课文分别为学生打开了一个充满情趣的儿童生活的窗口。  相似文献   

18.
《哈利·波特》与《西游记》是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产生的不同的经典,但我们仔细思考这两个作品,会发现它们之中有着一致的共性,那就是游戏精神。这两个作品都是成功的幻想小说,两部作品所体现出的是读者真实的内心需求。都走进了儿童独特的生命的空间,切中表现了他们的欲望、愿望、渴望。相较而言,《哈利·波特》是专门为儿童而创作,而且是为当下的儿童,因此,比并非有意为儿童而写的《西游记》游戏精神更集中,更亲切,更浓烈,更迎合儿童的情趣爱好,这也是它为全世界读者倾倒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9.
小学自然第三册第5课《秋天》,是一篇颇有情趣的课文。其教学目的是通过观察秋季的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儿童认识秋季的显著特点。可全篇课文除了命题《秋天》两字外,只提供了一幅“秋天”的彩色画面。画面上,天高云淡,一行大雁向温暖的南方飞去,远处的山峦青黄相间,几幢农舍在一片小树林的衬托下,几堵白墙犹  相似文献   

20.
小学自然第三册第5课《秋天》,是一篇颇有情趣的课文。其教学目的是通过观察秋季的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儿童认识秋季的显著特点。可全篇课文除了命题《秋天》两字外,只提供了一幅“秋天”的彩色画面。画面上,天高云淡,一行大雁向温暖的南方飞去,远处的山峦青黄相间,几幢农舍在一片小树林的衬托下,几堵白墙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