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剥皮诗词     
《初中生》2009,(7):46-46
“剥皮诗词”是指套用前人诗词并赋予新意的仿拟之作。 《芙蓉楼送辛渐》是唐朝诗人王昌龄所作,表达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高洁的志向。原诗如下:  相似文献   

2.
"玉壶"新释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中的“玉壶”在诗中使用的是比喻义“明月”而不是玉壶的本义。  相似文献   

3.
习作内容 :依据古诗的简单情节 ,想象故事的具体细节和人物内心活动 ,扩写、改写、续写古诗。训练目的要求 :根据古诗的情节 ,展开想象 ,把古诗改写成内容具体的记叙文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作前准备 :背诵新修版《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提出的“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中的《七步诗》《别董大》《芙蓉楼送辛渐》《回乡偶书》等有故事情节的古诗 ,了解诗的写作背景 ,搜集有关诗人的资料。启发学生思维与口述 :一、背诵古诗《塞下曲》 ,交流诗人卢纶及写诗背景等相关资料。1 同学们 ,唐代诗人卢纶的一首《塞下曲》描写了一位英武的将军 …  相似文献   

4.
剥皮诗词     
"剥皮诗词"是指套用前人诗词并赋予新意的仿拟之作。《芙蓉楼送辛渐》是唐朝诗人王昌龄所作,表达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高  相似文献   

5.
盛唐时期,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和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是三首著名的送别诗。无论是情感内容还是艺术特色,它们既有相同的一面,也有不同之处。形成不同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一、分散式诗歌欣赏。所谓分散式诗歌教学欣赏,就是选取同一题材的诗歌若干首,然后每节课教给学生一首。如送别诗选择《芙蓉楼送别辛渐》《、赠汪伦》、《送元二使安西》、《送孟浩然之广陵》、《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几首诗歌。每天把一首诗抄到小黑板上,上课时把小黑板挂上,组织学生朗读几遍,然后稍作讲解,学生通过朗读和听讲,基本上能够掌握诗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中小学语文课本选有唐代诗人的七首送别诗:王勃的《杜少府之任蜀州》,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又题作《渭城曲》),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友人》,高适的《别董大》、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般来说,送别诗主要是表达友人间深  相似文献   

8.
<正>[教学案例与策略解析]一、一比送别诗,提炼相同点1.出示古诗背诵单元目录,锁定学习内容。2.指导学生读正确整首古诗,并读出一定的节奏。3.明确这是一首送别诗,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送别诗,并随机出示:《赠汪伦》《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4.讨论并发现送别诗的共同点:送什么人、怎么送、到哪里去、看到什么景物、抒发诗人的什么情感。5.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提炼送别诗的一般特点:送别诗一般都包括人、景、情,并附以板书。6.聚焦《芙蓉楼送辛渐》一诗。(1)指导学生联系课题、作者,明确送别的人物。(2)出示前两句诗,抓住"夜"  相似文献   

9.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是王昌龄在江苏镇江的芙蓉楼赠别辛渐去洛阳的诗,是唐代传诵一时的名作。  相似文献   

10.
盛唐诗人王昌龄的七言绝句,历来以诗风雄健清丽为人称道。一曲“秦时明月汉时关”(《出塞二首》)更被评家誉为唐人绝句压卷之作,倾倒无数后来者。王昌龄的七绝,按题材主要可分三类:边塞诗、宫词与闺怨诗以及送别诗。其中前两类,自古倍受推崇,评价很高。而约占七绝总数三分之一的送别诗,除《芙蓉楼送辛渐之一》等极少数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的学生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并在附录中列出70首《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也新增了许多优秀诗词,这让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充分认识到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诗词足生命的歌,是美的化身,是值得后人咀嚼、消化、回味的精神食粮。诗词的阅凑与欣赏应当超越单纯的训诂文字、诠释词语的范围,跨入语义学与美学的领域,用心灵去捕捉诗的意象和境界。  相似文献   

12.
释“连江”     
初一语文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诗云:“寒雨连江夜入吴”。何谓“连江”?课本未注。似乎词意甚明,无庸赘言。于是,有人就掉以轻心、望文生训了。一九八三年第六期《语文教学》上《<芙蓉楼送辛渐>解析》一  相似文献   

13.
在众多唐诗中都暗含大量的隐喻,用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式概念对唐诗《芙蓉楼送辛渐》及其译本中的隐喻进行分析,可以探究意象图式理论对唐诗英译的解释力,同时为鉴赏唐诗中的隐喻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近年的高考中诗歌鉴赏从客观题变为主观题。这对于表达能力差的同学来说难度大大增加了 ,但对于表达能力强的同学来说却是大大拓展了答题的角度和思维。如何把握一首诗的思想内容 ,如何更好地理解鉴赏一首诗 ,一些学生就像初学写作的感觉一样 ,不知从何下手。本人从平时教学中积累了一些自己的做法 ,拟从以下角度入手做题 ,但愿能对广大高三学生有所帮助。一、结合标题解诗诗歌的标题往往告诉了我们诗歌的内容 ,如《山居秋暝》说明了本诗是写秋天傍晚的景色 (写景诗 ) ;《悯农》标题道出了对农民生活的同情 (抒情诗 ) ;《芙蓉楼送辛渐》标题…  相似文献   

15.
<正>“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芙蓉楼送辛渐》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所写的一首送别诗。王昌龄,字少伯,世称“王龙标”,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被誉为“七绝圣手”。他的诗作多是七言绝句,代表作以边塞诗为主,如《从军行》《出塞》等。  相似文献   

16.
韵文,讲究韵律的文学体裁,用韵律格式写成的文章,指有韵的文体,与散文相对,如诗、赋、词、曲、现代的诗歌等。在小学语文教材里韵文以古诗词、现代诗、民谣、儿歌等形式呈现。这一类型文章的主要特点就是内容上高度凝练,讲究韵律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充满意味。韵文类文章最有代表性的是古典诗词。古诗词是我国文学殿堂里最宝贵、最璀璨的明珠。《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了小学阶段学生应背诵的古诗词篇目共计160篇(段),附录"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70首。  相似文献   

17.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是王昌龄在镇江送别友人辛渐时所吟二首绝句的第一首。其第二首是:丹阳城南秋海阴,丹阳城北楚云深。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丹阳,即今江苏镇江市。被送者辛渐,生平不详。少伯的送别诗总三十余首,唯送别辛渐的较多,可知是他的知己至友。芙蓉楼,镇江的西北城楼。镇江,晋时属江南道润州,王恭为刺使时,改建其函南城楼为万岁楼,西北城楼为芙蓉楼(参看《元和郡县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的学生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小学语文教材中入选了近80首古诗词,可见古诗词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古诗词教学应当超越单纯的训诂文字、诠释词语的范围,跨人语义学与美学的领域,用心灵去捕捉诗的意象和境界,涵泳、体味诗词蕴含的情感。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的学生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并在附录中列出70首《古诗词背诵推荐篇目》,也新增了许多优秀诗词,这让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充分认识到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我认为在进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时候应该遵循以下几个策略:策略一:资源整合,在把握基点中生情  相似文献   

20.
古诗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博大精深,灿若繁星,千百年来以其精湛的语言、深邃的意境而脍炙人口、吟唱千古。毋庸置疑,孩子们从小就应沉浸在诗的海洋里。但是,怎样让他们兴致盎然地学而且学得切实有效呢?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做了一些探索,下面以《芙蓉楼送辛渐》为例来谈谈古诗教学。一、反复诵读,读出韵律美古诗之美首先在于它的韵律美。古诗无论是五言绝句还是七言律诗,不管是何种句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