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克杰 《师道》2003,(8):29-29
据《三湘都市报》报道,“六一”前夕,长沙市雨花区59所中小学的568名同学被评选为该区第一批“新概念三好学生”。该报道说,这种做法在湖南省乃至全国都是首创。何谓“新概念三好学生”?依照该区教育局《“新概念”评价三好学生方案》规定,“新三好”摒弃了以往老师说了算的一元评价,改为学生本人、同学、教师、家长、社区的“多元评价”,倡导“在校做个好学生——主动学习全  相似文献   

2.
“新概念三好学牛”亮相王文隆长沙市59所中小学的568名同学昨天被评选为该区第一批“新概念三好学生”。据悉,这种做法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首创。“新三好”倡导学生本人、同学、教师、家长、社区的“多元评价”,“在校做个好学生——主动学习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在家里做个好孩子——勤俭自强孝敬长辈的好孩子,在社区做个好公民——诚实守信道德规范的好公民”。——2003年6月1日《三湘都市报》  相似文献   

3.
滕朝阳 《教育》2006,(10):31-31
鉴于传统“三好学生”评价标准业已暴露的弊端,而学生评价标准又“兹事体大”,一些地方正积极寻找更合理、更符合时代要求的替代物。比如,成都市龙江路小学就创造性地提出“新三好”学生评价标准:“做家庭的好孩子、做学校的好学生、做社会的好公民”。类似“新三好”标准,此前也见到过,表述上有细微差异,但大体都指向好学生、好孩子、好公民这三个方面。此种情形,倘说已就“新三好”标准形成共识,似言过其实,但或真是英雄所见略同也未可知。  相似文献   

4.
“三好学生”在学生的心目中是一个非常光荣的称号,它既是一种荣誉,也是对学生追求上进的一种肯定。“三好”即思想好、学习好、身体好。长期以来,在评定“三好学生”的过程中,很多学校把“学习好”当成主要标准,一切分数说了算。评选出来的“三好学生”没有代表性,社会上对“三好学生”的评定标准也出现了诸多争议。近年来,景泰县草窝滩学区推行家校联谊活动和“新三好”评选办法,对新时期学生评价工作进行了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5.
李艳 《湖南教育》2003,(22):20-20
2003年初,雨花区教育局从教育评价机制改革入手,推出了以“新概念”评价三好学生(以下简称“新三好”)的评价体系,打破了传统的“三好学生”评价模式,首次将“三好学生”的评价体系建立在“学校、家庭、社区”相结合的立体教育网络的基础上,确立了“在校做好学生,在家做好孩子,在社区做好公民”新的评价体系,使学生在广阔的社会生活领域中,自觉主动的接受教育。在这项教改工作中,我们发现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一、教师必须成为连接学校与家庭之间的纽带“新三好”的评价体系,进一步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紧密联系起来,而教师则成为连接学校与…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三好学生”一直以来是人们心目中优秀学生的代名词。学校评选“三好学生”的做法在我们国家已经推行了时间跨度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三好学生”体现了我国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党的教育方针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特别是在我国提出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形势下,评选“三好学生”的做法已与当前的素质教育不那么协调了。可以这样说,中国的教育到现在为止,已经到了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交接处,到了全面讨论和接纳新的教育理论的时候了。其实,过去学校评选“三好学生”,许多人并不真正按“三好”的标准…  相似文献   

7.
又到了期末,学校里开始评选“三好学生”。“三好”通常是指“德、智、体”三个方面全面发展,但在湖南省株洲市八中,“三好学生”有了全新的涵义和评选标准:在校做好学生,在家做好孩子,在社会做好公民。据该校校长曾湘漳介绍,“好学生”的具体标准为“合格+特长”,“好孩子”的具体标准为“勤俭+孝敬”,“好公民”的具体标准为“公德+责任”。记者在“新三好”学生评选表上看到,“新三好”每一项都包括许多非常具体的指标,而且,每一指标都被赋予不同的分值。“好学生”的指标中,除原来“三好”标准中涉及的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10分;学习…  相似文献   

8.
《教育导刊》2005,(8):15-15
武汉市中小学三好学生有了新标准。“新三好”与传统的德、智、体“老三好”不同,更强调其个体发展和社会性,要求学生做社会的“好公民”、学校的“好学生”、家庭的“好子女”。“新三好”标准将从今年春季起在武汉市的部分中小学进行试点。  相似文献   

9.
信息平台     
本月聚焦:“三好学生”制度应不应废?事件:不久前,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发出倡议,废除在学生还没有成熟时就将他们分为三六九等的“三好学生”评选制度,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材,任何学生的进步都应该受到鼓励。顾明远说,实行了20多年的这种评选制度暴露了很多弊端。评选“三好学生”和教育方针是相违背的,教育方针是要每个学生都变为“三好学生”,而不是少数人;同时,少数人评上“三好学生”使大多数人的心理受到了伤害;许多学校在实际操作中,“三好”学生标准却变成了“一好”,即学习成绩好;一些学生评上了“三好”,就有择校的权利,这对于…  相似文献   

10.
鉴于传统“三好学生”评价标准业已暴露的弊端,而学生评价标准又“兹事体大”,一些地方正积极寻找更合理、更符合时代要求的替代物。比如,成都市龙江路小学就创造性地提出“新三好”学生评价标准:“做家庭的好孩子、做学校的好学生、做社会的好公民”。类似“新三好”标准,此前也见  相似文献   

11.
史林友 《教书育人》2000,(13):45-45
评选三好学生是学校一项常规性期末工作,涉及到学生一学期总体情况的评价、认定,它能起到表扬先进、鞭策后进、正确导向、形成良好校园舆论、促进优良校风形成的积极形用,在学校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要。但是由于一些学生对德育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加之学生德育素质、水平难能用分数测定的客观原因,许多学校往往是按学习成绩排队,然后考虑体育是否达标来评选“三好”。这样的“三好”虽然说大多数确实不错,但是难免有一些品行表现不够好的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评上了“三好”,而一些品行表现非常好但学习成绩优良只是不够突出的学生评不上“三…  相似文献   

12.
三好学生     
<正>一帆是一个公认的好学生:思想好、学习好、身体好。从上小学开始,帆每一年都被评为三好学生,今年也不例外。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评选要求有所改变,“三好”被赋予了新的涵义——要做家里的好孩子、学校的好学生、社会的好公民。帆毫无悬念地当选,可是当她听到“社会的好公民”时,却有些惭愧地低下了头。  相似文献   

13.
《教育》2008,(28)
叶祝颐9月15日在《广州日报》撰文:9月13日,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呼吁,停止评选"三好学生",因为评选"三好学生"实际是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这样会给学生造成一定心理压力,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据9月14日《重庆晚报》)"思想好,学习好,身体好"的"三好"标准,一直是人们心目中优秀学生的代名词。"三好学生"评选在树立榜样、奖励先进方面也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到了今天,评选"三好学生"的弊端逐渐显现。  相似文献   

14.
话语     
《天津教育》2008,(11):3-3
停止评选“三好学生”,因为这样会“过早给孩子贴上‘好学生’与‘坏学生’的标签”。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在深圳市举办的基础教育首届学术年会上呼吁,停止评选“三好学生”。他说,评选“三好学生”实际是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这会影响学生今后的成长。早在2004年,顾明远就曾发出倡议:废除“三好学生”评选制度,在教育界引起争论。不少教育界人士认为,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仍应进行,但标准应该改革。  相似文献   

15.
近来,关于“三好”生评选的问题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有人认为,“三好”生应保留,但评选方法应改革;而笔者以为,“三好”生评选不应再搞了。有以下主要原因。一、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需要抓好三个关键:全面性、个别性和全体性。首先是全面性,即教育要尽可能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心(心理素质)等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基础。“三好”不能成为全面发展的代名词,只是全面发展教育中的某几个方面,而且所指也不十分明确,学习好很容易被理解为学习成绩好。所以“三好”生评选在促进学…  相似文献   

16.
《青海教育》2006,(12):52-52
位于湘水之畔的长沙市雨花区着眼于现代教育理论和素质教育思想新理念,在社会发展新时期探索“新概念三好学生”(在学校是好学生、在家庭是好孩子、在社区是好“公民”)的评选途径,推动了本地素质教育的实施。他们以“目标导向、激励评价、多元支持”等途径合力育人的经验已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数十家新闻媒体刊载。  相似文献   

17.
《南昌教育》2005,(5):31-32
毕业临近,“三好学生”评比又提上日程。因为只有10%左右的学生可以入选,升学时可以享受加分,这给学生造成了分等级的压力。为此,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北师大顾明远教授曾数次在全国性的教育论坛上呼吁,废除“三好学生”的评选。武汉最近开始试行“新三好”标准,上海一些区县和中小学也开始创新“三好”的评选,打破传统名额限制,让更多“阳光少年”享受到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18.
一次在饭桌上,一个五年级女学生在回答身边奶奶级的女士问话时说:“我们小学生要进好的中学,一是看父母的关系和经济实力,二是看户口,第三才是看自己的学习成绩。”这位女士听后满脸惊讶,无言以对。这让我想起了我们延续了几十年的“三好学生”评定。一般说来,我们说的“三好”是指品德好、学习好和身体好,要求学生全面发展。但在大部分学校中,选班干部要看成绩,入少先队要看成绩,评“三好学生”更要看成绩。“三好”几乎成了“一好”或“一好两差”。成绩名次不排一二三,你别想当“三好”。我们都知道,一些地方“三好生”在升…  相似文献   

19.
王若懿 《教育》2006,(10):30-30
当“新三好”的欢呼声此起彼伏之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原德育处处长孙学策发出了冷静的声音。他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一针见血地说:“‘新三好’与‘老三好’并无本质区别,对三好学生的评选,需要建立起一个更加科学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20.
《中国高校招生》2008,(12):58-58
不久前。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在某学术年会上呼吁:停止评选“三好学生”,因为这样会“过早给孩子贴上好学生与坏学生的标签”。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三好学生”评选在我国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也确实引导、激励过几代人的成长。那么在教育观念已逐步发生改变的今天。“三好学生”评选还有没有必要存在?是应该改革评选方式还是彻底废除?让我们一起来关注一下事件的重要主角——学生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