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横绝六合, 扫空万古”的稼轩词代表了宋词的最高成就。作为豪放派词人的杰出代表, 辛弃疾在其艺术创作中努力追求一种崇高、壮大的艺术风格。“有心雄泰华, 无意巧玲珑”,[1 ]是这位以词笔当长剑的英雄兼诗人对自己审美理想的生动表述。辛弃疾身处的悲剧时代, 他的生活经历和他的“英雄情结”是其审美理想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辛弃疾是南宋时期著名词人 ,其词作“大声镗革塔小声铿钅訇。”而其“禾农织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刘克庄《后村集·辛稼轩集序》)正所谓一体万殊 ,风格多样。但无可否认稼轩词的主要成就还在其抒发报国激情 ,表达抗金斗志 ,感叹英雄失路的豪杰之词中。王国维曾说 :“苏旷辛豪” ,以一“豪”字来概括辛词的风格 ,可谓得之矣。本文拟就辛词之豪试做论述。翻开稼轩词集便可感到一种昂扬悲壮、发扬奋历之气 ,这便是王氏所称之“豪”。刘熙载在《艺概·词曲概》中也说 :“稼轩词龙腾虎掷。”“稼轩豪杰之词也。”纵观稼轩词集 ,我们可…  相似文献   

3.
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被誉为“词中之龙”,因曾是战场上的英雄,他一生不失军人本色,忠君报国的志向和报国无路的苦闷,注定其悲情一世。这位悲情英雄情寄笔端,给后人留下了一首首意境广博、豪放深沉、蕴藉含蓄、刚而蕴韧性、婉而益显豪情的词章。本文试图从辛稼轩生平事迹探究其词作风格及特点,力图还原一个既豪迈狂放、又侠骨柔情——伟丈夫与儿女情集于一身的辛弃疾形象。  相似文献   

4.
辛弃疾以词名世,其在宋代乃至整个古代词坛上的地位都是毋庸置疑的。夏承焘先生曾称:“词至东坡,花间兰畹夷为九馗五剧矣,其突起为深陵奥谷、为高江急峡,若昌黎之为诗者,稼轩也。”充分肯定了稼轩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稼轩词编年笺注〉序》)。辛弃疾一生作词数量极丰,今存六百余首,为两宋词人之冠。  相似文献   

5.
辛弃疾号「稼轩」与身体多病无关湖南省衡东县一中陈新国《语文天地》(高中版)1997年第1期载叶汉才老师的文章《古代作家别号趣谈》,文中说:“‘稼轩’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号。因为辛弃疾小时候多病,故名弃疾。成年后起字为幼安,号稼轩。其号与名、字一样都...  相似文献   

6.
作为豪放派词人的杰出代表,辛弃疾和他的稼轩词在宋词发展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稼轩词题材广阔,风格多样,“横绝六合,扫空万古”,代表了宋词的最高成就。它熔豪放与婉约于一炉,形成了以豪放为基调,而不失温婉的独特风格。我们认为,“悲壮沉郁,含蓄蕴藉”是对其艺术风格和艺术特色的极好概括。本文将从稼轩词“以气为词”、“以文为词”、“以故典为词”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爱读书的同学可能知道,南宋词人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同学们可知道“稼轩”这个号是怎么来的?辛弃疾在江西为官时,为新建成的房子起名“稼轩”,作为这所房子的主人,便自号稼轩居士,《清平乐·村居》就是他住在稼轩时创作的。辛弃疾与北宋时的苏轼齐名,世称苏辛。但是要论到在词上的成就,无论是数量之多,还是质量之优,辛弃疾足可称雄两宋。辛弃疾生活的南宋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南宋与北来侵略的金国不断开战。辛弃疾在21岁时,就组织民众,成立义军,树起了抗金的旗帜。第二年,他曾亲率50余人,奇袭金兵大营,生擒叛将张安国,真可谓英勇善战。辛…  相似文献   

8.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是神州大地的一位华厦文字史上的杰出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一生是奋发激昂、抗战爱国的一生,也是英雄末路、郁郁不得志的一生。他早年参加耿京起义,抗击金兵,壮志凌云。南归以后,他不为众人所容,受压抑排斥,不被进行重用,拳拳报国之心无处施展,满腹经纶无用武之地,“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一代王佐之才,却落得以爱国词人终老,千载之下,万为人浩叹!  相似文献   

9.
扼腕惜稼轩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坛一代大家,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辛弃疾一生的词作,无论数量之富,质量之优,皆雄冠两宋。有词评家赞:“稼轩者,人中之杰,词中之龙。”  相似文献   

10.
辛弃疾是我国文学史上独特的英雄文人.稼轩词中表现的情感有广泛恒久的可体验性特征,如果我们了解一个英雄文人的心灵历程、壮烈情怀,尤其是辛弃疾一生经历多次角色转换,以及由此而来的词人独特的情感和心态,就会对其作品的深邃博大的主题意蕴、沉郁悲壮的风格特征有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号称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全部词作进行了一番探索,提出辛稼轩的艺术功底与创作渊源还是深深扎根于婉妁词的土壤之中,并同意“诗庄词媚”、“词以婉约为宗”的观点。作者认为稼轩的600多首词作中,大多数含有绮艳旖旎的婉约成分,其情感细腻、韵味真淳、调傥风流的格调,是我们民族审美心理的艺术结晶。  相似文献   

12.
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辛弃疾,是继苏轼之后且能与苏轼并驾齐驱的豪放词人。作为词坛一大宗师,辛词风格是多样的。刘克庄曾经这样描述过他的词风:“大声鞺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浓丽绵密处,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辛稼轩集序》)。《艺概》则称:“稼轩词龙腾虎掷”。陈廷焯又说:辛词“词中之龙”,“气魄极雄大,意境极沉郁”(《白雨斋词话》)。而邹祗谟却云:“稼轩词,中调小令,亦间作妩媚语(《远志  相似文献   

13.
一、辛弃疾自号“稼轩”非始于带湖新居落成之后《宋史·辛弃疾传》中,有一段记述辛弃疾以“稼”名轩的文字,但没有具体说明自号“稼轩”始于何年。这段文字是这样的: 尝谓:“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北方之人,养生之具不求于人,是以无甚富甚贫之家。南方多末作以病农,而兼并之患兴。贫富斯不伴矣。”故以“稼”名轩。梁启超则在他未完稿的《辛稼轩先生年谱》中提到辛弃疾以“稼轩”为号始于何时:  相似文献   

14.
英雄感怆 大声镗镗——论稼轩词的崇高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悲情与壮怀是迷缠辛弃疾一生的两个本质因素,他对它们的逃避是无法实现的。辛弃疾人生的悲剧意味由此而来,其词的崇高美风貌亦由此而来。意象恢奇雄丽,境界阔大高远,是稼轩词崇高美的外在特征。探求稼轩词崇高美的成因需要联系辛氏生活的悲剧时代,他的“英雄情结”和他对和谐美的缺失性体验也是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辛弃疾是我国最伟大的爱国主义词人之一。他一生创作了600多首词,是宋代词人中作品最多的词人。他的词自宋代以来便开始广泛流传。《稼轩词》的序、跋、校、记记载了《稼轩词》图书版本的流传概况。介绍这些概况为的是对研究辛弃疾词的人们提供一些重要的资料线索。  相似文献   

16.
论稼轩诗     
他人之词,也许是“诗余”;稼轩之诗,却是“词余”。平心而论,无论数量或质量,稼轩之诗远逊于其词。与词比较,稼轩诗似乎少一点纵横的英雄气,多一份哲理与平和,分明打上宋诗重思辩重理趣的烙印。然而,与稼轩词一样,稼轩之诗,也是其理想追求与严峻现实之间矛盾冲突的产物。梁启超评陆游诗云:“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赖聊以诗呜。”(《读陆放翁集》)稼轩之诗,亦当作如是观。只有这样才能把握稼轩诗的精髓与神韵。  相似文献   

17.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他不仅是一个词人,也是一个具有实干才能的政治家。本期“品读中国”,让我们一起走近文武双全的辛弃疾。  相似文献   

18.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人,我国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对他的词作,历代评论家都有很高的评价,以豪放派冠之。但是,翻开辛弃疾现存的六百多首词作,却简直是一个愁苦的世界。愁情主题,是辛弃疾词作的一个突出的主题。根据其生活和创作历程,辛弃疾的愁情主题的词作,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一是仕宦稳定的20年(1162-1181);二是42岁以后,罢官不定的25年(1182-1207)。纵观辛弃疾的词作,他一生词作愁情的主题的特征是“闲愁”,一种与众不同、意味独特的“闲愁”。一、辛弃疾词作“愁情”主题的内涵仕宦时期,辛弃疾的“闲愁”,是以悲叹…  相似文献   

19.
辛弃疾的词偏于豪放,不废婉约,其表现男女之情的婉约词,是体现稼轩体特征的一个重要方面。辛弃疾的婉约词包括二个方面:一是摧刚为柔,婉约出之,二是柔中有刚,以气行之。  相似文献   

20.
在教材第十册“积累·运用八”中,我们学过辛弃疾的《西江月》。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是南宋最杰出的爱国词人。他著有《稼轩词》(又名《稼轩长短句》),总计六百多首,内容大致可分为四大类:爱国词、乡村词、闲放词、爱情词。其中爱国词和乡村词是两项重要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