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伍子胥复仇 ,是在春秋时代相对平等的君臣关系和楚国特殊的君权强盛的背景下成功的。楚国的复仇模式 ,包括三个要素 :大背景相同、从私仇到君臣仇恨、借外国力量复仇。伍子胥的复仇模式也是如此 ,但他能超越他人而突显 ,是因为他的敌人更昏暴 ,而他本人更有才略 ,更坚忍不拔 ,这使他成就了千古以来唯一的臣子彻底复暴君之仇的大业 ,而变成不可及的一个神话。  相似文献   

2.
《浣纱记》是一部"以生旦爱情寄兴亡之叹"的戏剧,其中位于敌对双方阵营的重臣——范蠡和伍子胥,是忠臣的代表,但其结局大不相同。范蠡是侠义之士,他完成了对自己的人生追求,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上;伍子胥是忠烈之臣,他虽有一身的抱负,奈何受奸人挑唆,未能一展宏图,但他完成了对自己、对帝王的承诺,虽有怨但无悔。古代戏曲作品中忠臣表现了创作者的思想追求和人生理想,并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思想动态。  相似文献   

3.
悠远的集市 听说杭嘉湖平原上的西塘古镇连同周围不远的其它5个水乡集镇正联袂由报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心甚向往,于是匆匆去了西塘。 西塘镇坐落在太湖之滨,属浙江省嘉善县,是一座历史悠远的商贸古镇。早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吴国大夫伍子胥就在这一带兴修水利,开发农  相似文献   

4.
对冰心的“诗的女神”,我们应当是很热悉的。她曾撒下满天“繁星”熠熠发光;她曾伴着一弯“春水”潺潺流淌;沿着半个世纪《寄小读者》的道路,始终可以追寻到她徘徊行进的  相似文献   

5.
水磨年糕     
正中国年糕的起源传说众多,有打年兽说、大禹治水说、伍子胥说、文种说等,其中,大禹治水说、文种说的发生地就与宁波有关。"大禹治水说"认为,年糕最初就是百姓为感恩大禹治水而献的祭品:"相传大禹治水后,给浙江百姓带来实惠,大家就用他整治的水田上种出来的粮食做成糕祭祀。初叫米糕,因为祭祀的目的是希望一年更比一年好,所以改称为年糕了。"宁波制作年糕历史悠久,至少在北宋已经有用米粉做糕的记述。在清代已经非常普及了。清代,宁波地方文献《桃源乡志》卷五《物产志》明确提到:"良湖稻,可做年糕。"年糕  相似文献   

6.
知名青年设计师、浙江传媒学院副教授杨超善于用国际化语言诠释中国文化,他致力寻找东西方文化交叉同心圆,打通中国元素的国际化通道,让中国文化走进西方人的视野,在设计领域屡获国际大奖。  相似文献   

7.
《文化学刊》2012,(6):127-127
陈洁在《人民日报》2011年5月19日撰文指出,过去,我们常有关于中国传统节日和西方节日的争论,提倡兼容并包者有之,视西方节日为洪水猛兽者有之。其实,过中国节还是洋节不是问题所在。真正的问题在于,无论哪一种节日,都有其文化意蕴,并通过节日这种民俗方式将其传递,而现在,这种节日的文化和精神正被现代化潮流和商业资本运作所抛弃和碾碎。如今,在政府的重视下,中国传统节日虽有所恢复,但对多数人来说,只是多了一个公休日;年轻人热衷于洋节,却很少关心其文化背景——节日日趋浮浅化、商业化是世界性的问题,是现代商业社会对传统文化的侵蚀。所以.现在的关键不是过什么节,而是怎么过节。端午节不光吃粽子,也说说伍子胥的家世,吟两行屈原的《天问》和《国殇》,这才是真正的过节,这才是节日在当代社会的生命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8.
王国军 《文化交流》2010,(12):75-78
姐姐辍学打工情深几许 伍苹和伍丽,出生于湖南省益阳市迎风桥镇白沙村。姐姐伍丽比伍苹大两岁。父亲伍大海做一点小生意,以维持家庭开支。  相似文献   

9.
2010年6月18日,满天乐的“浙江风”吹醉了上海,遍地欢的“浙江元素”舞热了世博园。奔放的歌声和喧天的锣鼓在黄浦江畔久久回荡,飞向云霄。  相似文献   

10.
唐君 《职业圈》2014,(17):34-34
本文以基层党支部对铸就一支修井人才队伍的必要性为切入点,在分析修井队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的基础上,为打造、培养富有正能量的修井队伍提出了三点建设性的意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冬天满天阴霾,夏天雾气弥漫,不如法国阳光明媚",以《普罗旺斯的一年》名扬天下的英国人彼得·梅尔,谈到为什么要住到普罗旺斯去的原因,是  相似文献   

12.
2003年底,好像是一个星光满天的晚上,中国外文局副总编辑找我谈话,希望我能负责《对外大传播》办刊工作。说实话,刚开始有点犹豫,因为刚刚参加了所在单位《今日中国》(中文版)主编竞聘,面试、群众评议综合起  相似文献   

13.
《骨》是美国华裔女作家伍慧明1993年发表的处女作。此书一经问世即获得巨大成功,获得福克纳小说奖的提名,还被收录到“手推车奖文选”中,获得评论界和普通读者的广泛关注和好评。伍慧明也借此成为继汤婷婷、谭恩美、任碧莲之后又一位步入华裔美国文学界一线阵营的华裔女作家。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油田消防指战员素质、消防器材装备情况以及油田消防存在的客观条件问题等方面,详细分析了影响油田专职消防队伍灭火救施能力的主要因素,并从队伍管理、思想教育、业务训练、团队精神培养和装备配备等方面提出了增强油田专职消防队伍灭火救援能力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李宜蓬 《文化学刊》2013,(6):134-139
诗群互动现象,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化现象,其中包括从《诗》的应用角度提出的“诗可以群”,也包括从诗的创作角度而形成的“群可以诗”,即一方面强调诗歌的应用对沟通群体思想与感情、凝结群体的共识所起的作用,另一方面,强调群体之间的交流方式对于诗歌创作的影响。诗群互动现象是对“诗可以群”与“群可以诗”的归纳和整合,也是对中国古代诗歌与社会群体关系的总的概括。“诗可以群”与“群可以诗”,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诗可以群”,侧重于揭示诗的社会功能;“群可以诗”,侧重于揭示诗的创作情境。二者相反相成,构成了对中国古代诗歌现象和诗学理论的独特阐释。  相似文献   

16.
孙子,原名孙武,生活年代在公元前544年至公元前470年,齐国乐安(今山东广饶县)人.孙子是我国著名的军事家.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兵圣、东方兵学的鼻祖,兵家流派代表人物,著有《孙子兵法》,对后世影响深远. 练兵有道 因齐国内乱不止,孙子离开齐国去往吴国,潜心研究兵法.孙子结识了因遭迫害逃往吴国的楚人伍子胥.  相似文献   

17.
春秋赋《诗》的形式 ,历来有歌《诗》以赋、诵《诗》以赋、歌《诗》即诵《诗》等多种看法。透过多种赋《诗》定义 ,我们发现后人歧出的赋《诗》解释并不互相抵牾 ,而是昭示了典礼上程式化和多具象征意味的歌诗奏乐向具体生活和实际政治延伸的日常化过程 ,以及诗去器乐因素、表演因素过程 :即 ,赋《诗》言志始于奏乐歌《诗》言志而亡于言语称《诗》谕志 ,中间经历由徒歌吟志到诵《诗》言志的过程。其发展的逻辑乃是基于诗乐的普遍传播 ,藉“乡乐唯欲”之契机 ,为适应礼乐文明兴盛与衰落的历史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季方  叶芳 《生态文化》2010,(6):24-25
雷电交加中,一道白光从天而降。刹那间,爆炸声起,火光满天,浓烟弥漫。 2010年11月6日晚,安徽省宁国市汪溪镇石村突然掉下一个不明物体,砸断房梁砸飞瓦,遇水就烧,落地后竟无一人识得。次日,该物体被宁国市科委带回,等待确认。  相似文献   

19.
次韵诗起源于唐代,在宋代得到发展。宋代的次韵诗以诗人苏轼为代表,他一生写过很多的次韵诗,无论是形式还是题材,次韵诗在苏轼笔下都得到了扩充和丰富。苏轼的次韵诗创作高峰之一是贬谪岭南时期。本文以苏轼贬谪岭南后在北归路上创作的次韵诗为例,探讨苏轼次韵诗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是高校育人的主体力量,为了实现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共同的工作目标,促进第一课堂教学育人与第二课堂实践育人的有效合作,这两支队伍必须协同育人。长期以来,这两支队伍协同育人的思想观念不强,协同育人的沟通交流机制不健全,协同育人的激励保障机制刚性不足,致使这两支队伍在日常工作中缺乏必要的合作,影响了高校的育人效果。基于此,高校应该通过建立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的协同职责机制、健全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的沟通交流机制、完善辅导员与专业课教师的考核评价方式、扩展协同育人的领域来完善协同育人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