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拉的父亲是个探险家,大半生都在外漂泊。二十年前的一天,德拉的母亲收到他从遥远的地方拍来一封电报:“我成功了,即将归来与你们团聚!”  相似文献   

2.
镜头一母子游世界公园。孩子指一建筑物:“真棒!……”母亲:“那得有知识才能设计得出来,你行吗?”孩子游兴大减。镜头二孩子在听录音机,高兴地对母亲说:“妈,您听,唱得多好?”母亲:“你就知道追星,功课做了吗?”镜头三一家人看电视,火箭起飞。孩子:“我将来要当宇航员!”父亲:“你那学习成绩,也就配蹬三轮!”孩子大扫兴。孩子(自言自语):您瞧见没有,我无论说什么,我爸妈都能拉到学习上去,我算服了!用这种方法启发人学习,就是成年人也会厌烦的,何况孩子?这是最笨拙的家庭教育方法。实际上是在培育孩子的逆反心…  相似文献   

3.
生命的花     
父亲以前是做测绘工作的,一年中有大半时间在外面的崇山峻岭中度过。每次家信,都不忘叮嘱母亲:“带好阳阳,别忘了浇花。”母亲看后无不嗔怪地说:“他的两个宝贝,谁敢忘了呢!”后来,父亲年纪大了,身体状况也不适宜到野外,我们全家终于可以________了。于是家里和单位的阳台与窗台上就到处生机勃勃地长起各种各样的花草植物。我出嫁后,偶尔回来看看,总能________到父亲的春华秋实。母亲________父亲,说他是用刻度的瓶子计算水量给花浇水,就像小时候给我喂药一样。我有了小双双后,就忘了父亲的花,倒是父亲常来看小双双。一天,…  相似文献   

4.
“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 那边向我来交账!”这最后一句 证明基督教徒应该是守财奴的 宗教。 “哦!不——父亲!”欧也 妮由于受惊过度,最后晕了过 去。在病床上,她目光呆滞,似 乎死神已向她招手。也许对于 她来说,应该是高兴的。因为父 亲是个守财奴,从小到大都不 曾关心过自己,都是母亲把自 己拉扯大的,而父亲却活活气 死了母亲。父亲死后,自己可以 拥有那么多遗产,并且可以如 愿和自己所爱的人查理在一 起。可为什么她却感到孤独,周 围的一切对于她来说都是空 的,她在坠落……  相似文献   

5.
<正>主题演讲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来自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的卢柏文,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忠于宪法,守护万家”。在儿时的记忆里,父亲总是穿着一身藏蓝色的警服,接着没完没了的电话。他是家里的“大忙人”,也是街坊邻里口中的“大好人”。我曾问过母亲,“爸爸每天这么忙到底为了什么?”母亲听后微笑着望向窗外,自豪地说:“为了这万家灯火。”这一刻,父亲的形象在我心中变得高大起来,妈妈的话也让我在心底埋下了一颗想当警察的种子。  相似文献   

6.
翁秀美 《老年教育》2010,(12):35-35
自打我记事起,一家人吃饭时,父亲盛的第一碗饭必先端给母亲,然后再给自己盛。若尝着哪样菜好吃,总要夹点给母亲,说:“这菜好,你多吃点。”等母亲碗里的饭快没有了,父亲会轻声问一句:“再添点?”母亲摇摇头说饱了。父亲就劝道:“那,来碗汤吧,你喜欢的丝瓜汤。”母亲把碗递过去,父亲舀了汤放在母亲面前。母亲也不谦让,坦然接受。  相似文献   

7.
父亲的100元     
崔鹏飞 《高中生》2010,(10):61-61
吃晚饭时,父亲突然说:“我的工资怎么少了100元?“母亲忙问:“怎么了?”父亲说:“我的工资是1500元,装在一个红包里。我拿了钱,在商店前拆开了红包,就进去买东西了。”“会不会是拿出来花了?”“我身上本来就有200元.算来算去就是不对呀!”父亲放下筷子。说是要骑摩托车出去一趟。我们知道父亲是要去找钱,母亲放心不下,让我陪父亲去。  相似文献   

8.
1770年12月26日贝多芬出生在德国莱茵河畔的波恩城。父亲是嗜酒如命的宫廷乐师。童年的贝多芬很不幸福。父亲企图把幼小的贝多芬变成摇钱树,一心想让孩子成为莫扎特式的音乐神童,拼命强迫4岁的贝多芬练琴。他常常大吼大叫:“不行,继续弹,不停地弹!”就算是贝多芬母亲的哀求也无济于事。楼上的房东,一个烤面包师,更是受不了。他说:“体谅体谅我吧!我晚上工作,白天让我安静地睡一会儿,但你强迫孩子从早到晚地弹奏钢琴,我怎么受得了?你们还是搬到别处去吧!”贝多芬的父亲傲慢地说:“你会后悔的,你要赶走的是位音乐神…  相似文献   

9.
母亲     
母亲叫我把楼上的箱子拿下来。我站在楼梯口,看着手里笨重而结实的箱子,手一松,箱子便顺着楼梯鼓咚鼓咚地滚了下去。同时从客厅里传来拖鞋噼哩啪啦摩擦地板的声音,紧跟着是母亲的女高音:“当心点当心点!怎么了?怎么回事?”看见母亲拿着梳子披头散发地冲进来,惊慌失措地冲着滚下来的木箱大喊:“慢点!摔疼了没有?赶快揉……”母亲终于定了定神,疑惑的目光顺着楼梯向上移。四目相对的刹那,我竟莫名其妙地冲母亲微微一笑。母亲孩子似的拍着胸口大大松了一口气:“我的天!”然后气急败坏地冲我大喊:“死丫头!一天到晚吓人!”大…  相似文献   

10.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家境贫寒,父亲从来没有送过我什么礼物。我也不敢奢望得到什么有一天,父亲摸着我的脑袋说:“孩子,明天你就10岁了,爸爸送你一件礼物——你想要会么?”这一问问到我心里去了,我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想要双皮手套。”家乡冬天比较冷,我体质又不好,手上年年长冻疮,手背肿得像个熟萝卜,要是有一双皮手套该有多好啊!父亲稍稍愣了一下,就答应了:“好,明天爸就给你买。”第二天,我果然如愿以偿,得到了一双暖融融的皮手套。当我蹦蹦跳跳跑去让母亲看时,母亲却轻声责备我了:“你真不懂事,怎么可以要这么贵的东…  相似文献   

11.
录取通知书     
<正>我小学毕业那年,统考前学校组织我们住校补课。一天,我丢了15张饭票,合计3斤12两(旧制16两为1斤),是5天的定量口粮。我哭着跑回家,母亲一听慌了:“怎么得了!这5天吃什么?”我沮丧地说:“不读了!”父亲说:“虽然饭票丢了,但书还是要往上读!”他立即从队上的食堂称来3斤12两米。这是父母亲两天多的口粮,给了我。他们吃什么?我没要,咕哝道:“反正考上了,也供不起!”“谁说的?我肩膀顶不起脊背顶!丢了几张饭票就不读书了?以后不知还要碰到多少难事呢!”60岁的父亲着了魔似的把我拖到学校,把米交给学校食堂。我担心父母亲饿肚子,中午又往家里跑,却看见他们在稻草树下忙碌。生产队的稻草扎在树腰上,下面悬空,两头小中间大,呈漂亮的弧形,像一个巨大的球,雨再大都淋不进。  相似文献   

12.
小时候,爷爷时常念叨:在贫困的岁月里,最快乐的事就是添一碗白米饭,浇一匙猪油,一匙酱油,全家人围坐在炕头,分享这一碗奢侈的美味,细细品味,每一粒饭都充满了幸福的香气。幸福的香气是什么?就是猪油拌饭!小时候的我这样认定。随着岁月的流逝,对“香气”有了另一层的理解,窥见了那深处的疲惫和幸福。父亲出差回来,端着自家饭碗,一个劲地咂嘴:“香!”母亲看着父亲笑,父亲看着儿子笑,儿子却莫名其妙———自家的饭真有那么好吃?带着疑问,带着久飘不散的香气,儿子长大了。一场意外。瓢泼大雨砸在他的脊背上,白雾笼罩着他…  相似文献   

13.
有一个家庭,父亲是下岗工人,一次父亲背着母亲给乡下患病的奶奶多寄了些钱,为此父母争吵开了。女儿很伤脑筋,就分别劝说:“妈,你能不能少说几句,吵得四邻不安,我可有意见啦!”“爸,你自己下岗了,还背着妈妈给奶奶多寄钱,怪不得妈骂你!”结果,女儿分别遭到父母的斥责。“你有意见,滚回自己的房间去提个够!”“原来你也是这么不懂事,孝顺老人有啥错呀!”女儿本来是好心相劝,由于没有好好考虑,反而连自己也被数落了一番。如果换一个说法,也许效果就会不同。———妈,爸下了岗,家里生活是苦了点(道出苦衷,表明理解)。…  相似文献   

14.
虽然我是个名副其实的男子汉,心理素质却比女孩还脆弱。一年级期末全校开大会,隐约听到校长好像是表扬了什么人,但没我的名字。我竟伤心地呜咽起来,父亲知道此事后,赶忙将我“牵”回家。母亲凑过来问缘由,父亲却大笑起来:“哈哈,人家校长是在表扬优秀毕业生啊!”直到后来,得知自己考了年级第一名,我才几乎忘记此事。  相似文献   

15.
父亲带儿子远足。看见的山只有馒头大。儿子说:“爸,这山……这山离咱们太远了。”父亲说:“不!能看见就不远。只要我们向山走,山就会越来越高大的。”看见的山有马那么大了。儿子说:“爸,真的,山变大了,山离咱们不远!”父亲说:“不!孩子,山离咱们还很远很远...  相似文献   

16.
永远的父亲     
钱国丹 《家庭教育》2007,(7S):82-83
母亲卧床以来,父亲几乎是寸步不离地陪伴在身边,哪怕父亲上一回厕所。母亲就张大眼睛,惴惴地问:“你爸呢?你爸呢?”  相似文献   

17.
重点点击】“我”写的第一首小诗,母亲是怎么评价的?“我”当时表现怎样?父亲又是怎样评价的?“我”听了以后表现如何?几年后,作者对自己写的第一首诗又是如何看的?解决方案】母亲兴奋地嚷着“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我“既腼腆又得意洋洋”;父亲的评价是这首诗糟糕透了”,我听了“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痛哭起来”。几年后,我再看这首诗时,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糟糕的诗”。难点提示】不管是“精彩极了”还是“糟糕透了”,这两个看似矛盾的结论是否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解决方案】母亲的赞扬…  相似文献   

18.
凤凰 《少年月刊》2010,(11):33-33
小的时侯.我发现父亲有两块表,我却一块也没有!于是有一天我就对父亲说:“爸.我要一块表!”父亲就把两块表拿了出来.对我说:“你就选一块吧!“有一块表十分精美,  相似文献   

19.
开心一刻     
凑条幅古时候,有一人家十分迷信,凡事都要讨个“吉利”。年三十晚上,父亲和两个儿子商议:“堂上要贴一条幅,现在咱们每人说一句吉利话,凑出一条幅。”两个儿子点头称是。父亲先捋着胡须念道:“今年好!”大儿子想了想,念道:“倒霉少。”二儿子紧接着念道:“不得打官司!”念完了,大家称赞了一番,就由父亲执笔,写了一条没加标点的长幅,贴在堂屋的正中。第二天,邻居们来拜年。一进门,看见那一条幅,大声念道:“今年好倒霉,少不得打官司!”众人愕然。爱哭的小弟弟“为什么你的小弟弟总是整天哭个不停?”一个小朋友问另一个…  相似文献   

20.
六月雪     
的金锁,对着它大喊:“爸爸,我是锁儿,你在哪儿?”她把金锁贴在耳朵上,噘起漂亮的小嘴,有些生气地说:“我怎么听不见爸爸说话?” “这个金锁能让爸爸听见你说话,却不能让你听见爸爸说话。”母亲解释道。 “不过,这样已经很好了。”锁儿说完,兴奋地拿着金锁跑出屋子,对爸爸说话,只留下母亲独自流泪。母亲没有勇气告诉锁儿父亲死了这个事实。尽管母亲知道,锁儿早晚会知道真相的。 每天早晨,锁儿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对着金锁大喊:“爸爸,起床了,要是睡懒觉,就会被老板解雇的!” 吃西瓜时,锁儿会对着金锁笑着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