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中期爆发的德国历史学家之争,是二战后联邦德国最重要的知识分子论争之一。论争双方就纳粹德国历史、德军在二战东线战场的作用、德国历史研究的学术多元化、历史学的公共性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思想交锋。论争双方分歧巨大、共识缺席。为了重建德国历史意识和民族认同,诺尔特等历史学家从研究方法、历史叙事的逻辑性以及学术伦理等方面出发,对纳粹历史进行了修正式研究,并将纳粹罪行进行了相对化的处理。与此针锋相对,哈贝马斯及其盟友针对德国历史研究的新保守主义倾向,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他们认为,政治共同体的民族认同和政治认同的重建,不能以对纳粹罪行的修正式研究作为代价,对纳粹历史的反思与批判,必须成为当代德国历史—政治思想结构性重组的关键环节。在即将迎来反法西斯战争以及抗日战争胜利69周年之际,回顾和梳理德国历史学家之争,对于反思二战历史、批判法西斯在远东-太平洋战场的罪行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关于二战前纳粹德国武装干涉西班牙决策的战略得失,学术界的意见并不一致。本文认为,在干涉西班牙内战过程中,不能简单地断定纳粹德国是赢家还是输家。从政治军事战略的角度来看,德国的干涉可谓输赢互见,得失参半。在与意大利结盟和试验德军新的战略战术方面,希特勒基本上达到了目的,但在劝说西班牙参战这一关键问题上却一无所获。  相似文献   

3.
海外文坛     
正2017龚古尔奖揭晓法语文坛最重要奖项龚古尔奖日前揭晓,获得2017年龚古尔奖的作品是小说《日程》,该书作者为艾瑞克·维亚尔德。龚古尔奖组委会给这本小说的颁奖词是:"用一个个眼花缭乱的事件,描绘了纳粹德国的崛起。"此前,法国《费加罗报》对《日程》所做的书评中写道,该书讲述了许多已被人遗忘的"二战"往事,比如德国工业资本家为何要与希特勒媾和,奥地利政治家许士尼格为何在与希特勒的贝希特斯加登会面之后,做出了出卖自己国家的决定,纳粹德国的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又是如何放弃自己的网球天赋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纳粹分子为镇压异己和推行种族主义,在国内和被占领国建立了众多集中营。集中营也称“死亡营”,通常建有用于大规模屠杀和进行人体试验的毒气室、尸体解剖室和焚尸炉。二战期间,纳粹集中营夺走了数百万人的生命,成为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奥斯维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在二战期间修建的最大的集中营,始建于1940年4月,是距波兰首都华沙300多公里的  相似文献   

5.
美国犹太裔作家赫尔曼.沃克的战争题材小说《战争风云》是现代文学史上全景式表现二战进程的一部规模宏大的作品。小说真实地再现了从纳粹德国入侵波兰至珍珠港事件爆发这段战火纷飞的历史,作者在重现历史的过程中,运用了把真实和虚构融为一体,将文学和史实置于一炉,从而使历史的真实感得以呈现的创作手法。这一再现历史的手法集中体现在对虚构主人公亨利.维克多一家命运沉浮的描述,对一部虚构的军事著作的呈现,以及对真实历史人物的勾勒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2008年荣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德国影片《伪钞制造者》,是根据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改编:二战期间,纳粹德国谋划了一个秘密行动,强迫集中营里的犯人伪造货币(主要是英镑和美元),以此达到扰乱金融市场、打击敌国经济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二战"史观教育是当代德国历史和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国"二战"史观教育在20世纪50年代末遭遇危机,在60年代德国政治家、知识精英、司法机构、教育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了历史性变革,并在70年代产生了积极效果.德国"二战"史观教育变革的基础,是德国社会对"二战"历史的全面反思和社会政治文化的转型.  相似文献   

8.
纳粹德国的奴隶劳动制度渊源于纳粹的“种族理论”。在二战爆发之前,这种制度就已初露端倪。至1942年初,随着战争规模的迅速扩大,德国劳动力的状况也日益恶化,奴隶劳动制度最终形成,并在德国本土及其占领区大规模地付诸实施。奴隶劳动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维持德国战时生产水平和削弱占领区人力资源潜力的双重目的,但同时也为纳粹德国的最终覆灭埋下了仇恨和反抗的“种子”。  相似文献   

9.
黎仁凯先生新著《近代中国社会思潮》最近已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在目前已经问世的同类著作中.这是一部很有特色的学术专著,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该书突破了以往不少思想史著作以思想家为中心的论述模式,采用了以社会思潮为经纬的论述新格局,将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思想家的思想融汇到社会思潮中去,从每个社会思潮中撷取社会思想精粹,着重论述社会思潮发生的原因,倡导发起新思潮的社会团体与派别,社会思潮的表征、主要内容与特色,以及各种社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一些德国影片开始以新思维来透视二战时期的纳粹德国,如取得重大突破及在德国本土及海外都极具影响力的《帝国陷落》和《伪钞制造者》。前者因打破以往禁忌而涉及敏感话题,对纳粹头目希特勒的人性化的处理方式招致诸多非议。后者则聚焦战争期间的普通德国人,让我们看到在二战反思中得以稍卸道德包袱的德国人如何剖析普通民众的战争体验,其对非常时期人性的解读也更为复杂。通过对这两部影片的深入分析,探讨德国文化在二战电影新思维下的具体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1.
纳粹反犹屠犹原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犹屠犹政策是纳粹德国整个社会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具有深刻的政治、经济、思想根源及其特定的历史环境,本文从希特勒的思想体系及德国历史传统出发,对这个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2.
《教育与国家形成》是英国当代著名学者安迪·格林(AndyGreen)撰写的一部重要的比较教育学著作。全书的宗旨是综合运用历史比较方法和理论 ,阐述英国、法国、美国和德国教育制度诞生和发展的过程与原因。正因为如此 ,分析该书的历史比较方法和理论 ,可以把握当代西方比较教育研究领域的形态与趋势 ,对我国比较教育研究理论和方法的进步也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1989年东欧巨变背景下的德国统一,不仅给德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带来了重大变化,而且对德国的思想领域、文化生活、文学创作也产生了显著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中期,不仅出现了直接以德国统一为题材的“转折小说”,对刚刚过去的德国统一进行讨论、思考甚至质疑;而且,由统一引发的对德国历史、特别是对纳粹德国历史的反思,催生了“反思小说”.与此同时,从80年代就已经在小说创作中逐渐凸显的对身体、感官和性的描写,在90年代与上述历史记忆联系在一起,成为不可忽视的文学主题和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14.
战争离不开对军民精神动员,因而离不开宣传。日益总体化的现代战争更是离不开宣传。二次大战中,宣传成为各交战国的重要斗争手段,也成了整个二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二战史研究中,宣传应该占有一席之地。在二战中的宣传——这一尚未引起国内史学界重视的领域中,本文选取战时纳粹德国对内宣传模式为题,还有其特定的意义。纳粹党与宣传的关系十分密切。从某种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史学界开展了对30年代德国对华政策的研究。①在论及这一时期纳粹德国远东及对华政策的特点时,一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这一时期希特勒在对华政策上“一直处于一种不稳定和缺乏一贯性的状态”②,30年代中期在德国的远东政策中存在某种“混乱”。③笔者认为,纳粹德国内部在远东政策上的分歧,是造成这一时期德国对华政策“不稳定”和“混乱”的直接原因,而上述论著对这一分歧几乎没有论及或详细分析。本文尝试对这个问题作一探讨,从另一个视角认识纳粹德国的对华政策。一、魏玛政府的远东及对华政策德国的远东政策主要包括对华…  相似文献   

16.
二战爆发前,国民党政府曾与纳粹德国达成一项军火买卖,国民政府将巨款打入德国国家汇兑银行账户,订造2艘德国Ⅱ型潜艇,最后交易因中日战争爆发而中止。但1949年国民党去台后,在财政窘迫的情况下,这笔款项的追索曾困扰蒋介石10余年之久。  相似文献   

17.
在二战中,纳粹德国运用闪击战术,横扫欧洲,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下列事实即为佐证:27天内征服波兰,1天内征服丹麦,23天内征服挪威,5天内征服荷兰,18天内征服比利时,39天内征服号称有"欧洲最强陆军"的法国……然而,"多行不义必自毙",尽管德国运用了当时极为先进的战略,由于它进行的是侵略战争,再者,其国力有限等原因,德国的征服虽辉煌一时,但最后仍以失败而告终,留给后人无限的思索和探究。  相似文献   

18.
这是弗里德兰德尔的第二部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的著作.弗里德兰德尔先生现年75岁.在他的这部著作中,他糅舍当时杂志和书信等相关资料,描写纳粹的残暴行径.弗里德兰德尔指出,"通常有关二战的历史都是根据德国的档案文件来描述的".弗里德兰德尔出生于布拉格.1939年逃往法国,1948年移居以色列.他现在在洛杉矶的加利福尼亚大学讲授历史.  相似文献   

19.
从19世纪后期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建立到二战时第三帝国的覆亡,是历史上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这一时期最为鲜明的特征就是极权主义的思想钳制。本文主要探讨了这一特殊时期的德国德育状况,以及这种我们理解为变态的思想灌输能够在德国取得那样近乎狂热的反应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德国历史文化传统与纳粹主义的产生有无必然的联系 ,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在德国历史发展过程中 ,存在着明显的相互背离的两种发展趋势。一种是狂热追逐军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保守的德意志 ,另一种则是积极倡导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的自由的德意志 ,双方力量对比的消长决定着德国民主化的进程。由于承载了过于沉重的历史包袱 ,德国最终走上了有别于西方主流社会的特殊发展道路。随着二战末期及战后初期社会历史环境的深刻转变 ,德意志特殊道路归于终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