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科学文化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马克思恩格斯曾经作出过大胆的预测和设想。随着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人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将人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40年前毛泽东同志所著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科学地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正确提出和阐述了社会主义建设中一系列重大的问题,为探索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转折时期,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同志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特别表现在紧紧抓住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科学地规定社会主义的本质,平反了大量的冤假错案等,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它对我们今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发展的观点是邓小平最基本的观点,同时也是邓小平战略思想的核心。邓小平从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制度出发,对社会主义改革和经济建设进行了总结,概括了社会主义发展观点的基本理论、基本战略和基本模式。邓小平的社会发展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卓越贡献,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南。  一、邓小平社会发展理论的出发点1.社会主义本质。邓小平的社会发展理论源于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深刻认识。邓小平指出的社会主义本质,包括三方面的含义:一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是长期困扰我们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笔者认为:应以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作为理论基础,把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放在首位,并将其与生产关系以及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结合起来,全面、科学、完整地对社会主义本质作出界定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邓小平把发展生产力和实现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把计划和市场作为发展生产力和实现共同富裕的两种手段,从而把长期以来形成的对社会主义僵化的扭曲的认识提高到一个崭新的科学水平,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出了新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作出科学概括。本文对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形成过程、思想方法、深刻内涵及其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作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考察。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产物,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石。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认识经历了初步探索、逐步揭示、科学概括三个阶段。社会主义本质观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以哲学视角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与发展的历史考查,使我们对社会主义本质有了更为清醒的认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是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随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容。邓小平以其深刻的哲学思想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今天,在我国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我们考查哲学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关系,从哲学角度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本质,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无疑会有着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要靠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来保证和支持。邓小平同志在许多论著中,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社会主义民主问题进行了许多重要的阐述,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民主的理论,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在政治上,邓小平同志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民主的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建立,为我们在国家和整个社会生活中建设高度的社会主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和论述,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贡献;他既强调了社会主义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又指出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并坚持社会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关系。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给古老的“民生”思想赋予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内容,它既包括了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观,又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民生”的观点,既是邓小平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又是邓小平理论的一大特点和优点。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实现理论突破,指导和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创新,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及和谐社会的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在本世纪的拓展和深化,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更科学的认识指导下向前推进,也使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学说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得以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集中反映了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党对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认识和探索,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通过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创新和发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内容和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基本内容体系日臻完善,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实践中实现了中国化,产生了毛泽东社会发展动力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论体系两个成果。本文梳理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论及其中国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论体系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是中共第一代、第二代中央领导,以其特有的人生阅历和超凡的政治智慧,准确地把握了中国执政党建设的发展方向,为开创执政党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贡献。执政党思想建设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在执政党建设中起基础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理论博大精深,内容丰富,虽然邓小平没有系统的人学著作,但邓小平理论中蕴含着丰富的人学思想,其内容之丰厚、论述之精湛可谓独树一帜。他是以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为基础,以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为指导,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和实践来阐发他的人学思想,因此邓小平的人学思想可以说是独具特色,个性鲜明。邓小平人学思想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为实践性、时代性、人民性。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重新思考,为坚信社会主义打开了一扇窗户,富有创造性的思想给社会主义制度自信注入了新鲜的空气。在改革开放创新实践的整个过程中,邓小平都以坚定不移的马克思主义立场对社会主义进行毫不含糊的守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定型目标的战略预期,构成邓小平对改革开放过程进行战略设计的重要内容。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制度自信为我们提供了榜样,他阐述的思想是全面深化改革中战胜困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大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理想信念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邓小平理想信念思想中,他重点阐述了理想信念在指导方向、精神支柱、精神动力、团结凝聚四个方面的巨大作用,这些思想对于新时期理想信念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新时期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要始终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特别要加强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时期,指出经济、政治、文化都很落后的国家在走向社会主义道路时,资本主义经济是实现国家工业化的重要力量,是公有制经济的帮手。邓小平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尊重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和意愿,在实践中逐步肯定了新时期的资本主义———私营经济。两位伟人在这一问题上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的辉煌篇章。二者之间又存在着区别,邓小平在对商品经济、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的科学认识方面以及决策的思想特点方面超越了毛泽东,经过了实践的充分检验,更具有科学性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包含着丰富的现代化意蕴,从价值、目标、方法及战略等方面深刻影响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路径选择。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确立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价值;科学发展观追求发展的全面性、整体性,拓展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科学发展观以统筹兼顾为根本方法,探索并完善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机制;科学发展观强调可持续发展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提升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