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所谓的传统历史教学,是指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处于中心位置,是知识的发送者。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是知识的接受者。千百年来,历史教师就是凭借"一支粉笔一张嘴"以课本为媒介传授历史知识。而历史学科的教学具有过去性、具体性的特点,是过去了的人和事的再现。即使历史教师有非常丰富的知识,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也不可能活灵活现  相似文献   

2.
<正>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统一的活动。新课程改革呈现新的课程特点,对职业高中历史教学提出新的变革要求。1.历史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1.1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是历史教师不可或缺的学科能力之一。教师良好的语言素质能使学生清晰地了解和掌握史实,获得科学的历史知识和真实情感。因此,教学的成败,以语言为先。1.2书面表达能力。对于历史教师来说,书面表达能力主要是指教学研究能力,撰写教学研究方面论文的能力。积极参与教研活动,深入研究教学大纲、学科指导意见和教材,有利于提高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有利于提高研究水平和总结能力,也有利于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此外,历史教师应该  相似文献   

3.
张嘉宁 《中学文科》2006,(12):29-29
语言表达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虽然现在有了电视、电脑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但教师讲课仍然起着巨大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本文试从历史学科的教学目标和知识特点出发,探讨历史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4.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无论是和学生进行知识信息的传递反馈,感情的相互交流,还是引导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智力创造性活动,都必须借助于教学语言。教师不仅需要有丰富、广博的知识,而且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语言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材内容的特点,精心组织,仔细推敲,科学、艺术地运用教学语言,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我体会,在小学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达到以下四方面的要求: 一、科学性 历史是过去已经发生的客观事实。教师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必须实事求是,符合历史的本来面目,在语言表达上做到准确无误,这就是语言的科学性。要达到这一要求,在教学中应注意三个问题:①注意历史现象与历史题材类文学作品的区别。小学生在课外阅读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人类进行思维和交际的工具,实践表明,课堂教学中,教师语言的情感会引发学生的情感。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关系到师生的思想交流,所以教师的课堂语言是一门独特的艺术,课堂语言艺术既是教学艺术的核心,也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的手段。历史课堂语言的艺术性是合乎教学要求的语言美学,是历史课堂语言的魅力所在,是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的语言表达和组织形式,是历史课堂吸引学生、留住学生、  相似文献   

6.
历史既是一门蕴含着丰富知识、逻辑性强的学科,也是一门趣味性强、非常形象的学科。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按照公式演绎历史,使得教学过程枯燥呆板;有的教师语言表达能力不强,词汇不够丰富,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有的教师高度浓缩历史教科书,使得学生无法很好地了解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和生动的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7.
课堂教学艺术中最重要的是教学语言艺术,历史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对历史知识吸收的程度和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关系到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特别是新课程、新学生形势下的历史教师应具备的才、学、识必须符合时代要求,有更新的内容和科学标准。  相似文献   

8.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师的嘴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产生知识的溪流。语言是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是教师使用最广泛、最基本的信息载体。课堂教学过程就是知识的传递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须依靠教学语言。语言是教师在教学中传授知识和表达思维的主要工具。语言表达能力是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关系教育和教学  相似文献   

9.
教师教学语言表达是向学生传递信息、知识、道德、理想、情感的中介 ,是教师职业最起码的基本功之一。作为语文教师 ,更要充分发挥教学语言表达的魅力和作用。   一、要加强教学语言表达的训练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 :“教学心理学工作者观察一般语言生活得到结果是 :听占 45% ,说占 30% ,读占 16% ,学占 9%。”可见教师教学语言的表达对学生来说 ,占据着重要位置。   笔者听过一些语文教师讲课 ,确有少数教师不善于教学语言表达 ,表现为 :语言平铺直叙 ,概念含混不清 ,判断模棱两可 ,推理自相矛盾等。这不仅会影响传授知识…  相似文献   

10.
徐兴虎 《考试周刊》2012,(44):133-134
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历史教学有很强的表述性。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通过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述,能使学生清晰地了解和掌握史实,获得科学的历史知识。当然,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学语言应该有所改进,形成独特而新颖的历史教学语言,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历史教学中,教师通常把口语作为课堂语言的主体。新课程改革已经到来,历史教学应该让课堂语言变得更具吸引力。  相似文献   

11.
杨海军 《考试周刊》2011,(93):59-60
在教师教学过程中,语言是传达教学思想的最直接的途径,是教师使用最广泛、最基本的信息载体。语言是传递数学知识、反馈学生知识掌握状况、师生交流的载体,因此,可以说,教师的语言直接影响学生的知识接受效果、教学的效果及教学质量。语言艺术包括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方式等,这些都是教师需要注意重视的方面。  相似文献   

12.
正数学是一门以严谨的逻辑思维为主要特征的学科,而思维的工具正是语言,数学教学过程就是通过教师运用数学语言把人类所创造的知识财富传授给学生的特殊认识过程,教师的言语自然成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源泉,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表达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教师语言的情感引发着学生的情感,所以教师的语言表达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教师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把  相似文献   

13.
何军虎 《甘肃教育》2014,(21):71-71
正教学是一种艺术,教学语言更是艺术的艺术,教师的语言表达水平制约着学生智力活动的水平。教学语言是教学思想的直接体现,是教师使用最广泛、最基本的信息载体,课堂教学过程就是知识的传递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等,都必须依靠教学语言,教师的语言表达方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教师语言的情感引发着学生的情感,所以我们说教师的语言艺术就是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有不少中学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啃书本”,而忽视了怎样“教活”历史,更谈不上课堂教学的语言表达艺术。于是,历史教师被学生戏称为“老古董”。历史教学成了“一潭死水”.据调查,回答对学习历史不感兴趣的占85.1%,究问原因,竟然有75.9%的学生认为是老师照本宣科,语言表达生硬。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质量,关键在于历史教师课堂语言表达水平。本文试对历史教师的课堂语言的表达艺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刘训美 《考试周刊》2010,(51):95-96
语言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最主要的"工具",通过语言表达,教师能够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然而教学语言并不仅仅局限在言语语言表达这一块,事实上语言大致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我们通常所指的言语语言表达,  相似文献   

16.
郑学敏 《文教资料》2011,(22):151-152
历史教学中的教学语言表达,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它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效果。历史教师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不是天生的,需要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认真锻炼,才能得到不断提高,达到一定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苏霍姆林斯基曾深刻地指出:“如果你想使知识不变成僵死的、静止的学问,就要把语言变成一个最主要的创造工具.”这说明,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直接影响学生接受知识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因而教师在具有渊博知识的基础上,应努力追求和探索奇妙的语言艺术. 这里讲启发式教学中,语言的运用,并不是指通常要求的语言表达能力,它是除此之外对数学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点新的见  相似文献   

18.
语言表达能力是指通过书面语言或口头语言输出信息的能力,小学语文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章首先简要介绍语言表达能力的概念,然后指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积极影响,最后结合教学案例提出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激活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积累语言表达相关知识、教师以身作则和组织语言实践活动等策略有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9.
教师是通过语言进行讲解,使学生感知教材,获得知识的。教师教学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无论是小学、中学、大学的教师,都必须提高课堂教学语言的表达能力、注意研究课堂语言的表达效果,只有这样才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和课堂教学效果。有的教师从事教学多年,腹中知识广博,手中笔锋锐利,但由于教学语言表达能力欠佳,学生对他的讲课总不满意。可见,教师教学语言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历史课堂教学中,史海知识丰富、知识体系纷繁复杂,这就对教师的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述能力的要求颇高。在教学研究中,大多数历史教师在语言组织能力提高上下了功夫。但对语言的感染效果却不大追求。三尺讲台上历史教师仿佛也变成了“古懂”,语言表达亦或平淡呆板亦或故弄玄虚得晦涩难懂,使历史知识犹如蚌壳里珍珠,埋在泥里不能发出璀灿的光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