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学生学习中学阶段生物学知识过程中难点之一。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相关描述为:“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一般情况下,生长素在较低浓度时促进生长;在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甚至杀死植物。”同一株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一样”(见图1所示)。然而,对生长素“低浓度”与“高浓度”的界定却出现了许多种说法,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两种。  相似文献   

2.
<正> 生长素是植物特定部位产生的一种植物激素,有调节植物生长的作用,该激素对植物生长作用具有两重性——既能促进植物生长,又能抑制植物生长。课本对其解释是低浓度时促进生长,高浓度时抑制生长。在教学中,我认为要让学生真正理解生长素的两重性,必须对以下两方面有透彻的认识。首先,对低浓度和高浓度的正确认识。浓度的高低是以生  相似文献   

3.
<正>在浙科版生物必修三中提到:植物激素作用的一个特点是低浓度促进作用,高浓度抑制作用。如图1所示,即为生长素浓1度小于c时,促进植物生长(b点之前,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大,促进作用逐渐增强,b点促进作用最大;b点之后,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大,促进作用逐渐减弱);生长素  相似文献   

4.
植物生长素是高中生物学中的重要教学内容,在这部分教学内容中都无一例外地提到了植物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问题,如在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一册中就提到“一般来说,低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植物生长,而高浓度的生长素则抑制植物生长,甚至杀死植物。”并且该教材中又用名为“同一株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的图表来直观地说明这一问题。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3必修稳态与环境》中也有类似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特点(两重性、不同器官对其敏感度的差异性)和植物的生长特点(向性运动和顶端优势)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是个难点。如果在教学中教师未能协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学生就会被这样两个问题所困惑:一是为什么低浓度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生长素则抑制植物生长,而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却是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植株生长快,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低生长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相似文献   

6.
<正>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特点(两重性、不同器官对其敏感度的差异性)和植物的生长特点(向性运动和顶端优势)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是个难点。如果在教学中教师未能协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学生就会被这样两个问题所困惑:一是为什么低浓度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生长素则抑制植物生长,而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却是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植株生长快,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低生长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二是植物水平放置时重力会引起生长素由远地侧向近地侧  相似文献   

7.
一、低浓度促进生长与高浓度抑制生长(即生长 素的作用两重性) 有的资料上介绍低浓度与高浓度范围的临界点 为如图1的 A 点,有的资料上介绍低浓度与高浓度范 围的临界点为如图1的 B 点。教材也没有具体定位。 到底以哪个点的生长素浓度为临界点?现具体分析 如下,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李艳青 《考试周刊》2011,(30):192-193
在人教版必修三的第三章第2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一文中提到,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一般情况下,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在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甚至杀死植物。这里提到的低浓度和高浓度是在哪个范围呢?很多同学不会从曲线上判断,  相似文献   

9.
在教学中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特点(两重性、不同器官对其敏感度的差异性)和植物的生长特点(向性运动和顶端优势)这两个知识点的对立统一关系的认识是个难点。如果教学中教师未能协助学生突破,会经常被学生追问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两重性是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而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却是背光侧浓度高生长快,向光侧浓度低生长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二是植物水平放置时重力会引起生长素由远地侧向近地侧运输,  相似文献   

10.
生长素的作用机理具有两重性,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作用效果不同,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植物的作用效果也不同. 曲线类型一:植物同一器官对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反应不同. 植物同一器官对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反应  相似文献   

11.
高中生物在陈述植物的“应激性”时,例举了植株的向地性例子,并用生长素促进生长的原理解释之。但由于陈述过于简单,造成教师讲解困难。事实上,这个问题还是较复杂的,产生这种反应,既有外部因素的作用,也有内部因素的影响。外部因素主要是重力的作用,内部因素则有生长素的极性运输特点,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和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地心引力(重力)能影响植物体内生长素的分布,种子萌发时,根总是表现为向地生长,称为正向重力性;而茎总是向上生长,称为负向重力性;当根和茎横放时,则根仍表现为向地…  相似文献   

12.
<正>1题目某研究小组探究避光条件下生长素浓度对燕麦胚芽鞘生长的影响。胚芽鞘去顶静置一段时间后,将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去顶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弯曲度(α)。图2为实验示意图。图3曲线中能正确表示实验结果的是()  相似文献   

13.
郭晓丽 《衡水学院学报》2011,13(1):40-41,44
以大肠杆菌菌株BL21为材料,测定其生长曲线及在不同浓度NaHCO3、NaCl处理下的生长状态.结果表明:大肠杆菌BL21具有稳定的生长状态,高浓度的胁迫条件均可抑制其生长,低浓度的NaCl抑制作用不明显,而低浓度的NaHCO3则极为敏感.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不同浓度铅胁迫下补血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的膜透性,结果表明:铅胁迫对补血草的种子萌发具有低浓度下的激活效应和高浓度下的抑制效应;对幼苗苗长具有胁迫初期低浓度下的激活效应,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转而表现为抑制效应,对幼苗根长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幼苗的生长状况比种子萌发更能体现铅毒性的大小.而根长的变化可作为植物受重金属毒性影响的一个重要指标.幼苗的膜透性的影响是随着铅浓度的增加,膜的通透性增加,选择通透的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5.
陈俐 《生物学教学》2001,26(12):14-14
“生长素”是高中《生物》(必修本 )第四章中“植物生命活动调节”一节的中心内容。本节包括生长素的发现和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两个内容。在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对本节知识的掌握常存在以下问题 :①不能正确理解向光性原因 ;②将果实发育与果实成熟混为一谈 ;③把生长素促进生长的双重性绝对化。对此笔者在教学中做了相应改进 ,取得了较好效果。现简介之。1 如何理解“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1.1 存在问题 以练习一为例 :将云母薄片纵向插入胚芽鞘尖端 ,右侧给予单侧光照射 ,则胚芽鞘如何生长 ?学生常错答成 :弯向光源生长。理由是尖端…  相似文献   

16.
植物的向光性 ( phototropism)是植物向性运动(tropicmovement)之一。植物器官的向光性又分为正向光性、负向光性、横向光性 (指器官与射来的光线垂直的特性 ) ,但一般植物的茎向光弯曲 ,呈正向光性。实验证明 ,正向光性运动与生长素分布有关 ,高级中学《生物》(全一册 )中对此作了说明 :光线能使生长素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 ,因此 ,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得快 ,……使植物的茎显示出向光性。但是 ,光是如何造成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的 ,在一些教学辅导书及高校教材中对此说法各异 ,至今尚无定论。目前主要有以下…  相似文献   

17.
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方式主要是激素调节,生长素(吲哚乙酸)的调节作用是植物向性运动的主要原因。其生理作用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  相似文献   

18.
植物水世界     
活动主题:水培植物研究。 对应标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生命世界”领域有关植物部分,适用于现行苏教版《科学》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通过对水培植物生长的持续研究,有助于学生整合“生命世界”领域的知识。深入了解植物根茎等器官的作用,以及植物生长的条件,初步体验“无土栽培”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镉对绿豆和蚕豆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Cd2 处理液对绿豆及蚕豆种子萌发、幼苗及根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镉处理对绿豆和蚕豆种子萌发率具有一个低浓度下的刺激效应和高浓度下的抑制效应.绿豆和蚕豆种子的发芽势均随着Cd2 处理浓度的提高而降低,并且绿豆的降低速度要大于蚕豆.低浓度的Cd2 处理不影响发芽指数,高低浓度的Cd2 处理抑制发芽指数.低浓度时,绿豆的活力指数比对照高,蚕豆的活力指数比对照低,随着处理浓度的提高,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均下降.在处理初期,低浓度刺激幼苗的生长,随着生长时间的延长,低浓度的刺激效应逐渐消失,随浓度的提高,抑制效应逐渐增强.在处理初期,镉对根长的影响就表现为抑制效应,并且Cd2 对幼苗根长的影响比苗长的影响显著得多.  相似文献   

20.
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和乙烯是举世公认的五类植物激素。每种激素虽然都有各自独特的生理功能,但作为一个整体,它们对细胞的分裂和伸长、组织器官的分化、植株的开花与结实、器官的成熟与衰老以及脱落和休眠等各种生理活动起着协同调节作用,有的互相促进,有的彼此抑制。归纳起来,这种协调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增效作用即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