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秦可卿是《红楼梦》的“败笔”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可卿是《红楼梦》中形象不够丰满的一个重要人物,有人因此认为秦可卿是曹雪芹“一时的败笔”。从秦可卿与小说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分析,这个人物集中体现了作者创作意图与主旨,是《红楼梦》的纲领性人物。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作者塑造了秦可卿这个理想的女性形象,把她作为“情”的化身,她的毁灭奠定了全书的悲剧色彩。因此,秦可卿是作者创作意图与主旨的集中体现,是《红楼梦》中的纲领性人物。  相似文献   

3.
“金陵十二钗”正册之一的秦可卿,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用笔较少而又意义非比寻常的人物。她的美丽,她的智慧,以及她的乱伦情事都是复杂而又矛盾的。解读秦可卿,解读她的悲情人生,也就读懂了她在整个《红楼梦》中所体现的深刻的人物内涵,同时对理解《红楼梦》的思想价值、美学价值,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对《红楼梦》中“兼美”形象的内涵及其艺术价值、审美意义进行了探寻,认为“兼美”形象主要是作“钗黛合一”艺术构思的体现,表现了作的审美理想;对秦可卿悲剧形成的原因也作了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秦可卿与贾瑞死因破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可卿与贾瑞是《红楼梦》中一组有特殊美学意义的人物。这两个人物一贵一贱,但都在一定程度上象征着贾府的荒淫。作者以秦可卿之“淫”来揭示贾府衰败的根本原因;以贾瑞的贪欲丧身预示贾府的必然衰落命运。  相似文献   

6.
著名作家刘心武潜心红学,十多年来坚持从秦可卿这一人物入手解读《红楼梦》,开创了红学中的“秦学”分支。他曾这样说:“我通过秦可卿入手来研究《红楼梦》,又因为我前面很多讲都是讲秦可卿,所以有的人就误会了,以为我就是研究秦可卿那么一个人物,其实不是的。《红楼梦》是一个艺术宝库,一个思想宝库,一个文化宝库,一座巍峨的宫殿,我从哪个窗口往里望更好呢?我迈过哪一道门槛走进去更好呢?我个人先选择了秦可卿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是一部公认的谜书,原著散失、作者身价、时空描写、人物命运等,至今都是令古今读者探索不尽的无底谜。这一年来,随着著名作家刘心武先生揭秘《红楼梦》节目的播出,在文化界掀起一股锐不可当的“秦学”风潮。不论刘心武是在“忽悠”《红楼梦》还是在“解读”《红楼梦》,他的一个主要论点还是很值得注意的:研究《红楼梦》应该从秦可卿入手,《红楼梦》中最大的一个谜是秦可卿! 作为原著和译本比照阅读的读者,我们是否可以把  相似文献   

8.
秦可卿是《红楼梦》中少有的几个“全始全终”的人物。他的一生扑朔迷离,令人难解。传统评论认为她是一个道德论丧的人,《红楼梦》是揭示大清王朝社会生活的《红楼梦》的正文多侧面地揭示了满族的历史文化,人物设置也往往体现有满族文化意蕴,如果把秦可卿看作萨满女神下凡,把他与公公贾珍、叔叔宝玉暖昧关系纳入萨满文化中民风古俗里去考察便不足为怪。秦可卿在书中有预示作用,是《红楼梦》悲剧序幕的预演。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中的秦可卿判词至今没有发现它的真解,使读对秦可卿这个人物产生了很多误解。“护花主人”王希廉有“秦氏不足论”的评述,“太平闲人”张新之有“以‘国风’正贞淫”的评述。这些认识,直接影响到对‘红楼梦》的正确评价。曹雪芹创作秦可卿这个人物,他的真正用意是什么?他赋予秦可卿什么使命?笔利用‘红楼梦》书中提供的方法,发现了秦可卿判词真解,解答了这些问题,进而解开了围绕秦可卿的谜团。  相似文献   

10.
秦可卿三题     
秦可卿在《红楼梦》中原是一个次要人物,由于种种原因,近来学界兴起一股秦可卿热,甚至还出现了所谓“秦学”。文章认为:一,“秦学”不能成立;二,秦可卿不是什么皇家公主;三,所谓“删去”“淫丧天香楼”诸文的脂批不可信。  相似文献   

11.
王坤 《滨州学院学报》2011,27(2):100-103
秦可卿是《红楼梦》中一个重要人物,她的身份扑朔迷离,有很多疑点。根据《红楼梦》中的一些描写可以大胆推测,秦可卿可能出身高贵,可能和某个关系到贾府兴衰的人物有关,她的命运直接关系到贾府的兴衰。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中的秦可卿形象模糊、死因神秘,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对象。2001--2010年间,秦可卿研究成了红学研究的热点,取得了一些成果,也存在一定不足。文章从人物原型、审美形象、秦氏死亡、情节改写和研究方法等五个方面对这一时期的秦可卿研究作一番爬梳整理,并进行客观评述,以求为秦可卿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文章评述了《红楼梦》里两个截然相反的女性李纨和秦可卿的性格特征及其社会意义 ;指出她们虽然一个是心如“槁木死灰”的年轻孀妇 ,一个是“宿孽总因情”的风流女子 ,但她们却有着相同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塑造了众多鲜活生动、让人过目难忘的人物形象。胡文彬的《红楼梦人物谈》从一个新的视角,抓住人物具有个体特性的“情态”,用相对精短的的篇幅,评析了《红楼梦》里60多位人物形象,列举了红楼人物情态的多样性,揭示了红楼人物情态的心理活动基础,分析了红楼人物情态与肢体语言相映成趣的关系,阐明了红楼人物情态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意义,为《红楼梦》人物研究提供了新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钗黛合璧众美归一——《红楼梦》理想女性的审美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虽以真实为创作原则,但其中又不乏作者关于理想女性的审美构想。这个构想就是钗黛合璧,兼取众美之长。《红楼梦》的作者首先将这个构想落实到秦可卿身上,其次,又着落在薛宝琴身上。然而,构想终归还是构想,现实中的她们无一例外地都进入了薄命司。  相似文献   

16.
对红学研究领域关于《红楼梦》情节主线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总结和概括,提出了《红楼梦》三条情节主线说的观点,并对三条情节主线的流动过程以及作品独特的艺术结构的思想意义、美学意义进行了解析。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第十六回末关于秦钟之死的异文众多,且相去较远,只有早期版本中秦钟还魂并劝宝玉立志功名的处理最为妥善,最贴近作者本意.早期版本中秦钟遗言劝宝玉相对于前文显突兀,但并不矛盾,这样的处理中带有作者的深意.秦钟这个角色在《红楼梦》中是一个功能性重于情节性的人物,其临终遗言中“悔迟之恨”的设置关乎全文要旨.《红楼梦》有将宝玉、秦钟二人合一的倾向,秦钟临死悔悟是作者对宝玉的讽刺和惋惜,也是作者本人忏悔之情的表露.从《红楼梦》的对称性上看,这种设置符合全文结构特征,更贴近作者本意.  相似文献   

18.
秦可卿浅论     
秦可卿——金陵十二钗之一,是《红楼梦》中一个极具神秘色彩的人物。她的判词为:情天情海幻情深,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她的人物形象本在作者制造的一种欲说还遮的笔法之中,唤起人们无尽的兴趣。小说对她身世、才干、情感历程和最终的死亡的讲述和一些写作技巧则如同恒星永远绚烂在文学史的天幕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