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旱冰     
G862.819 9413971对速度轮滑直道蹬冰技术的改进[刊,中]/任百山//山东体育科技.—1994(1).—39图4(SML)轮滑//速度轮滑//蹬冰技术//动作G862.89 9413972从首届澳门国际轮滑球赛看我队的技术水平与发展[刊,中]/陈荆珊,刘文学,朱志强//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1994,12(1).—54—56(LZF)旱冰球//技术分析//比赛  相似文献   

2.
对速度轮滑直道双蹬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通过对速度轮滑直道双向蹬地技术的具体研究分析,设计了“双蹬技术”动作周期示意图。对双蹬技术的优越性和适用性进行了阐述,并对速度轮滑和速度滑冰界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为了尽快提高我国原有速滑优势项目短距离的水平,在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上创造优异成绩,运用运动技术生物力学诊断的方法,对世界和我国高水平选手的直道支撑腿技术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国际优秀选手与我国优秀选手存在的主要技术差异是:国际优秀选手蹬冰时支撑腿膝关节角度降低造成臀部位置下降,延长了蹬冰距离;我国优秀选手蹬冰时支撑腿膝关节角度保持不变,没有延长蹬冰距离。同时也发现了薛瑞红的技术优势:她在非蹬冰内刃滑行时支撑腿膝关节角度下降,增大了转化为蹬冰腿时膝关节的伸展角度。  相似文献   

4.
第17届全国速度轮滑锦标赛女子300m比赛直道技术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第17届全国速度轮滑锦标赛女子300m运动员的直道技术进行分析。通过躯干角、髋、膝、踝角度变化值,以及重心垂直高度、水平速度变化说明速度轮滑的技术特点和我国轮滑运动员存在的问题。为速度轮滑运动员、教练员及广大爱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今年,挪威速度滑冰代表队在我国访问比赛时,我国运动员直道明显存在着两个主要缺点,一是,开始蹬冰时肩部领先,左右摆动;其二是,身体总重心和冰刀着冰向滑行方向前移不够充分。弯道滑跑除类似直道缺点外,向左的倾斜度和侧蹬冰也都存在着一定缺点。分析现代直道蹬冰技术,它的前提条  相似文献   

6.
该文论述了匀速是速滑运动取得最佳成绩的手段;说明了直道动作具有周期性的特点;指出直道滑跑中一急步的重心运动规律成S状;克服滑动摩擦,空气阻力和利用冰刀成弧度的这些条件,分析并提出了直道滑跑的基本规律。又以生物力学的观点,进一步分析了蹬冰各阶段的合理技术。文章指出:蹬冰的用力方向与滑进冰刀成90°角,为最佳蹬冰方向;在重心成S状,接近直线的前移阶段中,是一滑步中前进速度的最佳阶段;自由滑进是滑步中唯一休息阶段,又是长距离取得好成绩的重要阶段;单脚支撑蹬冰采用逐渐加大用力法蹬冰,对重心的加速运动起到了储备能量的作用;又指出双脚支撑蹬冰是不可忽视的,它具有较强的直线性及对一滑步的速度起到了再加速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速度滑冰中,成绩与运动员每次蹬冰所产生的功量和蹬冰的频率乘积有关。运动员每次蹬冰所做的功取决于与滑行方向垂直的蹬冰力的分力。通过对三个受过训练的速滑运动员测试,测定他们在不同速度时的蹬冰力。结果表明;在不同的速度时,最大的蹬冰力与平均蹬冰力并不改变。而且速度越大,蹬冰时间越短。由此可见,速滑运动员并不是通过改变蹬冰力的大小,而是通过改变蹬冰时间来调节速度。蹬冰力——时间曲线的图形形状取决于蹬冰技术,并且直道滑行与弯道滑行的曲线形状也有区别。速度滑冰的成绩与运动员用于克服空气和冰面摩擦阻力的外功P。密切相关(Ingen Schenau)。外功P。等于每次蹬冰  相似文献   

8.
孙一  杨岳  孙显墀 《冰雪运动》2007,29(5):38-41
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教学实验等方法,系统地阐述了速度轮滑直道双蹬技术的教学方法.将双蹬技术的教法分为:专门性陆地体能训练、一般滑行体能训练、专项滑行体能训练及双蹬技术的诱导和完整动作4个阶段,为教练员和运动员提供了双蹬技术"体能、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9.
对2009年世界速度轮滑锦标赛场地比赛中的直道"双向蹬地"技术,带坡弯道滑跑技术、长距离比赛中双摆臂动作、电动计时起跑技术、超越与尾随技术、终点冲刺动作6个方面的技术进行分析归纳.  相似文献   

10.
从动力学角度分析和探讨弯道蹬冰技术。弯道滑行蹬冰技术制约着运动成绩的提高,认真分析研究蹬冰技术动作、改进弯道蹬冰技术,是提高我国速度滑冰水平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运用三维摄像DLT法,对我国优秀女子速滑运动员直道滑行技术进行运动学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优秀女子速滑运动员各动作阶段时间比例不合理,自由滑行时间和单支撑时间偏长,降低了蹬冰频率,影响蹬冰效果;运动员大腿带动小腿蹬冰动作不明显,在单支撑蹬冰阶段应加大髋关节的蹬伸幅度,这样有利于发挥肌肉力量,提高蹬冰效果;在整个蹬冰过程中单支撑蹬冰阶段膝关节伸展幅度过小,造成消极蹬冰,影响肌力发挥。  相似文献   

12.
揭示滑行速度与蹬冰力之间的关系是速滑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国内外有关滑行速度和蹬冰力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 ,进而探讨了滑行速度与蹬冰力之间的关系。结果提示 ,滑行速度与蹬冰力曲线形态有关 ,表现为低速滑行时垂直力曲线为单峰型而高速滑行时为双峰型 ;水平力的峰值点力值和平均力值与滑行速度相关 (P <0 .0 5 ,P <0 .0 1)。但是 ,这一提示也仅反映出了直道的特点 ,在弯道中是否适用还有待于今后探讨。  相似文献   

13.
马国东 《体育学刊》2007,14(5):59-62
为揭示速度轮滑双蹬技术的规律和特征,正确理解速度轮滑双蹬技术动作原理,为寻找更先进和省力的速度轮滑技术提供科学依据。运用足底压力分布测试系统,以专业轮滑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获取不同速度滑行过程运动员在双蹬技术一个单步中的足底动力学参数。结果说明足底压力随时间变化是影响速度轮滑蹬动效果的主要因素;不同的足底压力传递特征体现了不同的技术动作,从而形成不同的运动效果;在快速滑行中双蹬技术更有利于保持身体平衡。  相似文献   

14.
一、研究目的速度滑冰运动发展非常迅速,比赛争夺十分激烈。谁占鳖头,技术是关键。弯道滑跑技术比直道滑跑技术难度大,而且,弯道滑跑比直道滑跑速度快,可见弯道滑跑技术是提高速度最重要的环节。本文从力学角度对速滑弯道单足支撑蹬冰进行力学特征的初步分析与研究,目的在于探讨运动员弯道滑跑时身体产生运动数值变化一般规律,为速度滑冰的教学、训练提供科学的部分理论依据。二、动作分析与结果我们来分析一下单足支撑弯道单足支撑蹬冰动作。(见图一)弯道单足支撑蹬冰动  相似文献   

15.
3.2.4 我国选手与国际高水平选手直道蹬冰横向距离测量 本研究选择第18届冬奥会实况录像可分析部分,对女子500 m第2、3、4、6、7名选手和我国4名参赛选手直道蹬冰横向距离进行了测量。以每位选手正前位支撑腿膝盖到冰面的直线距离为标量,测试其两冰刀之间的最大蹬冰间距,见表4与图9。  相似文献   

16.
本文比较全面地介绍了轮滑速滑技术,分别对滑跑姿势、身体重心、轮子蹬地、全身配合、直道和弯道技术以及起跑等技术特点和要求做了具体分析,并同冰上速滑技术进行了对比,能较好地帮助轮滑爱好者掌握滑跑技术。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优秀和一般男子速滑运动员直道滑行的蹬冰角度、蹬冰角速度、蹬冰时间及蹬冰腿膝关节蹬冰用力的有效范围等关键性技术进行了详尽的研究,并做出结论。优秀运动员的蹬冰时机恰到好处。因而蹬冰腿能做快速爆发式伸展和造成有效的侧蹬冰,其特点是,滑行时间长,蹬冰时间短,蹬冰速度快,方向侧,蹬冰角度大(见图2蹬冰角度的测法)。又提出了蹬冰腿膝关节角度蹬伸的有效范围在119°—149°之间,因此必须在此范围内达到蹬冰最大用力高峰。  相似文献   

18.
专项力量的水平对取得速度滑冰的优异成绩是至关重要的,滑冰技术要求最大蹬冰功率,因此要发展速度力量,蹬冰时间是很短暂的,只有大约0.15s。在这么短时间内滑冰必须产生很高的功率。这个功率不仅依靠蹬冰的力量,也依靠蹬冰的速度。功率大小是由蹬冰量和蹬冰速度的乘积决定的。在训练中把握信专项力量的本质要求,采用多种形式的手段,巧妙运用转换训练的内容和时机,是教练员提高执教水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速度轮滑与速度滑冰直道技术的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从分析速度轮滑与速度滑冰直道技术的异同中,指出二者的技术训练可以有选择地相互借鉴。充分认识两项运动的差异,对速滑运动员有效地利用轮滑训练是有积极作用的。  相似文献   

20.
速滑初学者教学中,直道滑跑技术的教学重点是支持平衡动作;直道滑跑技术的教学难点是蹬冰动作。认为在教学中抓住重点和难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