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改中强调"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励性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但许多教师在实际运用激励性评价时存在一些误区,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激励性评价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促进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激励性评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叶温 《中国教师》2013,(6):50-51
<正>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其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发展情况,最终实现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态,促进学生的发展。本文试图探讨小学科学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利用激励性评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教师口头语言激励营造宽松、民主的评价氛围是追求小学课堂激励性口头评价最大有效性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3.
激励性评价,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的课堂教学表现,对学生进行鼓励的一种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及时对学生进行赞扬,让学生能形成自豪感,对学习充满信心,借此将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出来,以达到优化体育学习效果的目的。关于激励性评价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将小学体育设计的教学目标能更好地实现。  相似文献   

4.
评价是教学中的重要手段.新课程理念认为,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激励性评价,从而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情感.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具有激励性的评价语是提高学生体育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是打造高效教学课堂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一些教师在体育课堂上,对学生体育学习进行的评价却存在评价内容呆板,评价方式单一的现象,这样的评价语是没有生命活力的.那么,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有效地发挥激励性评价语的作用,从而打造高效的体育课堂呢?  相似文献   

5.
激励性评价能够使人正确认识事物,有利于接纳新知识,这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可谓是一剂良药。尤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利用激励性评价,能够促进师生交流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那么教师如何运用激励性评价才能让品德教育瓜熟蒂落、水到渠成?一、批评鼓励结合,促进品德教育教育过程中学生成绩下降、违反学校纪律等,教师需对其进行批评教育,帮助学生改掉坏毛病,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优秀思想品德;若学生取得了优异成绩、乐于助人、勤奋好学  相似文献   

6.
冒石宏 《小学生》2010,(5):20-21
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激励性的评价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学之间的互相评价能纠正别人的错误;学生的自我评价,能让学生及时反省。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课堂评价理念,对学生发表的不同意见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使评价成为学生发展的催化剂,使孩子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让语文课堂激情飞扬。  相似文献   

7.
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情感、语言和行为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能够使学生获得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本文主要从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融入激励性评价;应用恰当的语言,落实激励性评价;注重日常沟通,完善激励性评价等手段,探讨了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8.
张举桂 《甘肃教育》2014,(22):61-61
正随着课改的逐步推进和深入,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认识已经跨越理念走向行动,从尝试到运作,从注重形式到讲求实效。如何真正使合作学习具有实效性,是大家十分关注的问题。笔者认为,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最重要的就是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特别是激励性评价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能使课堂"活"起来。一、激励性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新实施的英语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不仅关注结果而且关注过程,强调学习过程,强调体验参与。课  相似文献   

9.
在新课改政策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我国更加注重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进行授课,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也不例外。为了提升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和专业性,让学生处于一种充满活力和激情的课堂中,教师就要善于采用具有激励性的评价来合理化处理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信心和勇气,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围绕小学低年级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激励性评价为主题来展开分析,再提出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采用激励性评价的可行性对策。  相似文献   

10.
体育评价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体育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评价无定法,激励是主流,关键看效果。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激励性评价的实施,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带来体育课堂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1.
徐慧源 《亚太教育》2021,(1):158-159
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小学科学的教育教学。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学习科学这门学科,教师需要提高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性,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这一过程需要教师灵活地运用激励性评价语言。目前在小学科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激励性评价语言的运用方面还有待提高。以教科版四年级上册“让小车运动起来”一课为例,简要阐述激励性评价语言在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有效性过程中的运用,即:认真倾听,适当引导;捕捉亮点,及时激励;形式多样,针对性强。  相似文献   

12.
<正>教师的评价语言是教师深厚文化底蕴和教育智慧的结晶,它不仅能影响课堂教学气氛,有时甚至能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怎样提高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的品位和水准,我认为应该通过"五性"来提升,才能彰显教师充满磁性的评价语言,构建出灵动的语文课堂。一、评价要有激励性激励性的评价语言是学生学习信心的催化剂。课堂上,每个学生的内心都渴望得到阳光,无论是质疑还是解疑后,总是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与赞扬。教师在评价时要睁大眼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不吝言词地给予热情的鼓励,让学生品尝到学习的快乐和  相似文献   

13.
韩亚男 《学子》2014,(12):31-31
课堂评价吾言是教师课堂教学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师适时调控课堂的一种方式。在当今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智慧评价,从而打造出精彩语文课堂昵?一、激助。让学生备受鼓舞激励可以使学生跳—跳够到桃子;激励还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期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激励性的评价可以为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从而备受鼓舞,以更加饱瞒的热情投入到语文学习中。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正确评价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树立学习信心。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有针对性和激励性的评价,给予学生健康成长的动力。但是在现在的课堂教学评价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对教学评价进行创新。本文通过对课堂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正确进行课堂教学评价的方式,希望能够让学生充满学习的动力,进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教师课堂上灵动的评价语言,能使语文课堂魅力无穷;能使语文教师光彩照人;能使学生兴趣盎然。教师的课堂评价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恰如其分的评价,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有“四性”,即:期待性、激励性、宽容性和民主性。科学评价有助于增强学生勇气,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信,有助于提高学生素养,有助于促进学生思考,有助于引导学生乐学。课堂评价语言虽然只是只言片语,但它的魅力是无穷的。科学评价语言,让课堂焕发生命的光彩,为课堂教学创造一方和谐、融洽的真情空间。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倡导激励性评价,采用激励性评价不仅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更是对学生的鼓励,因此教师要转变以往的评价观念,适时、适度地运用激励性评价,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发挥其主观能动性,积淀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终身学习能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激励性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注重情感的激励;二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三是激励要适时、适度;四是激励的方法要多样。  相似文献   

17.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时,既要注意自己的语言,也要注意评价的手段与方法,确保学生通过教师的评价内容能明确自己学习上的优点与不足,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为了打造更加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师要善于使用生成性评价、发展性评价以及激励性评价等积极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展开全面、立体、客观的教学评价,为学生带来更多愉悦的学习感受。  相似文献   

18.
蒋永祥 《考试周刊》2013,(74):42-42
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注重理念创新,尤其是要深刻领悟新课程改革的精髓,从教学各个环节入手,优化教学工作,促进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文章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潜心研究教学设计,保证教学活动的高效性;二是优化语文教学手段,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动性;三是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参与性;四是给予学生正面评价,增强语文学习激励性。  相似文献   

19.
激励性口头评价是教师使用激励性语言对学生的表现在口头上进行及时有效评价。高职语文教学运用激励性的口头评价,有助于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高职语文教学激励性口头评价对学生的情感参与、思维参与、行动参与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正>将数字技术引入课堂是现阶段一线教师探索的方向。数字技术赋能现代体育课堂不仅能够辅助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极大提升课堂教学效率,而且能够使学生清晰地了解自身在课堂学习中的行为表现,激发学生的学练兴趣。同时,标准一致的智能评价便于学生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提升学生的内驱力。基于此,本文以“四年级武术:基本功和动作组合”为例,对数字技术赋能小学体育教学进行了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