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刑法解释是透过文字发现正义的过程。如何在罪刑法定框架内对现行的刑事规范进行符合正义的解释,这涉及刑法解释的限度问题即扩张解释与类推解释的区别。一般来说,作为解释方法刑法允许扩张解释而禁止类推解释。扩张解释与类推解释的本质区别并非结论的不同,而在于论证过程的不同。  相似文献   

2.
形式解释论和实质解释论,作为两种不同的解释立场,在中国刑法领域中引起了不同程度的纷争。学者关注的焦点主要是两种解释是否能坚守罪刑法定原则。从对司法实践中的案例的分析看,形式解释论有利于维护刑法中行为主义、有利于恪守罪刑法定原则、有利于引进德日阶层犯罪论体系,在目前中国的司法实践中应该倡导形式解释论。  相似文献   

3.
罪刑法定原则是刑法的基本原则.刑法明文规定是罪刑法定原则的核心要求和当然前提,这一要求和前提强调刑法必须具有明确性,即刑法条文中所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内容要明确具体.明确性原则作为罪刑法定的派生原则之一,是对刑法规定抽象性和模糊性的非难.罪刑法定之明确性原则在我国现行刑法中已有一定体现.但在现有体现方式的基础上,还更需要通过对法官适用法律解释权认同的回归和刑事法解释专业体系的兴立的确立,从而更好地限制权力和保障权利.  相似文献   

4.
罪刑法定主义作为现代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它所蕴含的保障人权、保护社会、实现社会一般公正的理念是一国制定刑法应体现的最基本的价值取向。本文通过对罪刑法定主义概念的含义及其产生的思想理论基础以及罪刑法定主义的发展进行总结介绍,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罪刑法定主义核心价值在现代社会中的新发展,并提出在我国罪刑法定主义核心价值的取向。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两高”颁布了大量的刑事司法解释,诚如业界所知,法律解释不可避免,那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如何正确进行及实现解释,而其中最要紧的应是明确颁布刑事司法解释的主要任务及颁布刑事司法解释的限度所在。颁布刑事司法解释的主要任务应立足并完善刑事法律文本,而颁布刑事司法解释的主要限度是坚守罪刑法定原则和坚持解释内容的实质性。  相似文献   

6.
在法家思想的影响下,秦代确立了“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刑法解释原则,私家释律的刑法解释范式被明令禁止。同时文理解释、扩大解释、限缩解释、连事比附解释、指导性解释和修正性解释等多种刑法解释方法在秦代的司法实践过程中被广泛地加以使用。在秦代刑法解释理论与解释方法发展的基础上,两汉时期的刑法解释在指导思想层面上经历了由黄老之学向儒家思想进行转变的过程。受此影响,“应合经义”的刑法解释原则得以确立,私家释律的刑法解释范式迎来了发展契机。与此同时,包含了“声训”“形训”“义训”“互训”四种解释技巧在内的“经学训诂”解释方法在两汉时期的刑法解释过程中被广泛地加以运用。  相似文献   

7.
所谓罪刑法定,就是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可见罪刑法定是区分罪与非罪的根本的唯一的标准,因而它也是世界近现代法制国家制订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作为近现代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的罪刑法定不是从来就有的,它也有一个提出和发展的过程,并且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它所具有的含义也不相同.历史上最早明确提出“罪刑法定”主张的人是中国历史上西晋时期的法学家刘颂.他说:“律法断罪,皆当以法律令正文,若无正文,依附名例断之”.就是说,对罪与非罪的判定和刑罚的使用都应当以法律正式条文规定为准,如正文没有规定,可以依照名例律断之.这种主张是很类似我们今天所说的定罪依刑法分则的条款,如分则没有规定,则依据总则.刘颂还进一步提出“其正文、名例所不及,皆勿  相似文献   

8.
自从刑事古典学派提出罪刑法定主义并将之确立为刑事立法与刑事司法的经典原则,已经过去了一个半世纪。其间,世界发生了剧烈的变动,罪刑法定主义经受了历史的考验,同时也面临着时代的挑战。我国新修改后的刑法已经明确规定了该原则,有必要对罪刑法定的含义和运用作一些探讨。一、罪刑法定的价值取向(蕴涵)罪刑法定的基本含义是“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罪刑法定的思想渊源虽然可以追溯到1215年英王约翰签署的大宪章,但它作为刑法基本原则的确立,却是十七、十八世纪启蒙运动的产物。启蒙运动是对中世纪封建专制…  相似文献   

9.
1997年《刑法》第3条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法律上的依据,实现了罪刑法定原则的立法化。但这一原则的真正实现还体现在其司法化中,即司法人员如何操作法律。这不仅需要先进的立法技术,创新的司法理念,还需要司法机构的独立和合理的司法解释。本文从这四个方面解读罪刑法定司法化过程中遇到的阻碍,提出解决的途径,进而更有利于保障人权和司法公正高效。  相似文献   

10.
罪刑法定不仅是一种形式化准则,更是一种实质性理念,并表现为"保障人权"等内在价值与法的"明确性"等外在形式的辩证统一。正确理解并运用罪刑法定之"法",需对法的"明确性"与"体系化"作充分认识。法教义学方法的体系化功能和体系解释方法对罪刑法定之"法"的认识和走出罪刑法定司法化的困境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口译工作是一项脑力强度非常大的工作,它要求译员在口译现场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在Gile提出的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注意力及精力分配模式的理论基础上,分析了口译中注意力分配失衡的原因,探讨了如何分配注意力来确保口译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经济释义     
孙中山对经济科学的命名乃中国经济思想史上的首例。政治经济学也可以称为国民经济学。历史上对经济学影响最大的经济学家有三人,分别是亚当.斯密、卡尔.马克思和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相似文献   

13.
鲁迅先生的《孔乙己》是继《狂人日记》后最具影响力的短篇小说,笔法老道、意蕴丰厚。从文本解读与教学解读的层面上分析《孔乙己》的文学价值及思想价值,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思想理念,深入地挖掘出旧中国的社会弊端及对新社会的美好愿景。通过叙事学、结构学、符号学的角度分析《孔乙己》的文学价值,从语文教学的层面,探析《孔乙己》在人才培养层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孟子提出了“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的解读文本的方法和原则。“知人论世”主要是背景的解读,意在解读文本的作者背景和社会背景;“以意逆志”主要是内容的解读,意在解读文本作者的思想情志。同时孟子对这一理论有所实践,而且这一方法和原则关联着孟子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5.
摘要:武术不仅是“术”,而且是显学和玄学的文化复合体,蕴藏着复杂而深奥的话语符号及精神意义。为了探骊武术文化的本真渊源与精神,对于武术及其高级阶段的内家拳进行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从文化形态学、文化人类学、宗教哲学和体育学等视角,运用格尔茨的文化“深描”理论,对其学术范式及认知图式进行文化阐释。研究认为,武术是生命科学所涉,武术文化是觉醒的文化;武术文化的原初属性,是其“观念—意义”、“武—道”的符号—结构—编码系统,更多地依赖道德直觉、本能体悟等符号解码系统;内家拳是武术的代表和精髓;道家修真文化和隐逸文化促成了内家拳的原初精神——返璞归真,内家拳进而传承和践行着道家、道教的精神和价值——悟道蓄德;以武入道是武术文化的终极意义。研究价值在于构建系统的武术文化深层分析体系,厘清内家拳丹道武学的机理,挖掘武术背后“道德直觉”的隐形文化式样,还原武术的原初文化精神和普世价值,促进国粹民粹的内化传承。  相似文献   

16.
语言价值观是索绪尔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的核心之一,在《普通语言学教程》里,索绪尔指出语言的价值体现在句段关系和联想关系的各项要素间所形成的对立关系中。索绪尔阐述的观点是在一种语言系统内部的各个要素的价值,然而语言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一种语言系统内部之间各个要素的连带区别,更应该体现在语言作为交际,思维的工具等外在价值,同时根据不同标准语言应该还有价值大小之分。  相似文献   

17.
《离骚》中所体现的哲学思想,一是天人合一的观念,二是事物的对立统一,三是生与死的冲突与归一。这种蕴含于诗篇中的哲理,虽与先秦诸子的哲学思想表现方式不同,但同样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胡艺芹 《职大学报》2009,(1):111-112,123
移就辞格是指把原本属于甲事物的词语转用来修饰乙事物.关于移就的研究大都是从语义、语用特征及翻译技巧等方面展开的.概念合成理论的基本运作方式表现为在两个输入空间中建立起跨空间的映射,输入空间的相关要素有选择地投射到新的合成空间,经过动态地加工发展成为某种新的层现结构.  相似文献   

19.
<手>是舍伍德·安德森的代表作<小城畸人>的开篇之作,从存在主义的角度对主人公飞翼·比德尔鲍姆的生命意义进行了新的阐释:手是理解其生命意义的关键,手所经历的自由和监禁两个阶段是飞翼的两种生存状态的体现.飞翼在理想和现实中挣扎.努力去实现人生的价值,从而界定了自己的人生本质,这就是他生命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20.
艾柯在雅各布森翻译类型三分法的基础上,结合叶尔姆斯列夫的语符学模型,对阐释从符号学角度进行了细致的分类,确定翻译研究的本体,进一步推动了阐释的符号学理论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