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最近,我们全家人都在看电视剧《茶馆》,我们被《茶馆》里演员高超的演技和精彩的内容吸引,每晚准时"进入"茶馆。我在图书馆找到了老舍的原著《茶馆》,发现电视剧与原著里的内容有很大差别。更让我不理解的是,为什么电视剧里要把茶馆掌柜的上吊改成自焚呢?  相似文献   

2.
在上海话里,茶馆不叫茶馆,要在后面加上一个"店"字,这才是沪语里对茶馆的全称。而泡茶馆也不叫泡,要叫做"孵",一个字的差别,就把那种江南特有的"笃悠悠"的劲头刻画得入木三分。茶馆店是用来"孵"的。可是在上海这样一个一向以"洋派,为主流的时尚大都会里,每个人的脚步都如此匆忙,谁又真的有空闲去"孵"在茶馆里呢?检索记忆,发现上海的茶馆一直是和"老"联系在一起的。从三十年代爷爷辈的青葱岁月开始,到今天海上浮华的夜店,年轻人似乎很少流连茶馆,他们更愿意把金钱和时间耗在夜色里摇曳着的酒影杯盏  相似文献   

3.
江南茶香     
对于茶,我不喜欢喝,了解得也不多,只依稀记得有碧螺春啦,黄山毛尖、凤阳毛尖啦,西湖龙井啦等等茶名。有了茶,自然会产生与它相关的事:茶艺、茶具、茶馆、茶道……听老人们说,品茶的意义在于“三有”:有心情,有环境,再有上等的茶叶。心情可以培养,那么环境呢,便能在茶馆里找到。茶馆有大有小,有热闹,有冷清。北方一般是大碗茶楼居多,我们南方的才能称之为“馆”。相比之下,我还是对江南的小茶馆情有独钟。江南的茶馆大多门外一条弯弯的、狭窄的石板路,透着水乡特有的苔藓的味道。馆舍面街背河,目光穿过屋子便可见河道,不时有小船悠悠地划过水…  相似文献   

4.
茶馆     
《新作文》2006,(Z1)
记得我很小的时候,奶奶总带着我到一个茶馆里去,那个茶馆在一个很幽静的公园里的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那里似乎没有多少人光顾,每次去时,都只有几个老人和茶馆的老板,他也是一个很老的人。我一向不喜欢喝茶,因为茶很苦,而且烫。我更不喜欢喝这茶馆的茶,因为茶馆的  相似文献   

5.
《茶馆》当年差一点要脱眙换骨——周总理看了《茶馆》,“有完全不同的建议”。他对焦菊隐和于是之说,不赞成老舍写的那三幕。为什么呢?。不典型。。什么是典型呢?  相似文献   

6.
《茶馆》这出戏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单单写一个茶馆呢?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可以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这出戏虽只有三幕,可是写了五十来年的变迁。在这些变迁里,没法子躲开政治问题。可是,我不熟悉政治舞台上的高官大人,没法子正面描写他们的促进与促退。我也不十分懂政治。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这些人物是经常下茶馆的。那么,我要是把他们集合到一个茶馆里,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迂反映社会的变迁,不就侧面地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么?这样,我就决定了去写僚馆》。  相似文献   

7.
茶馆     
<正>四川的茶馆,实在是不平凡的地方。一般讲到茶馆,似乎并不觉得怎么稀奇,上海,苏州,北京的中山公园……就都有的。然而这些如果与四川的茶馆相比,总不免有小巫之感。而且茶客的流品也很有区别。坐在北京中山公园的大槐树下吃茶,总非雅人如钱玄同先生不可罢?我们很难想象短装的朋友坐在精致的藤  相似文献   

8.
早年,有父子俩开了间小茶馆,由于店主热情和气、诚恳实在,加上水沸杯净,开门早、收摊晚,小茶馆越办越兴旺。知县白老爷是个贪财好利的官儿,整天不掏钱的大鱼大肉吃足了,便到小茶馆来白喝茶。白老爷天天来喝,这父子俩惹不起他,只好忍气吞声。不久,小茶馆的老掌柜病倒了,便让儿子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是北京古代休闲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外城西区是北京茶馆最主要的分布区,茶馆数目占到了全城茶馆资源六成多的比重,其他城区和郊区只有少量分布。北京茶馆的分布明显有倾向于市场区的特点。茶馆林立的香厂在清末发展成为一处新兴的休闲型市场娱乐区。  相似文献   

10.
问 :为什么要单单写一个茶馆呢 ?答 :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之处 ,可以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这出戏虽只有三幕 ,可是写了五十来年的变迁。在这些变迁里 ,没法子躲开政治问题。可是 ,我不熟悉政治舞台上的高官大人 ,没法子正面描写他们的促进与促退。我也不十分懂政治。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 ,这些人物是经常下茶馆的。那么 ,我要是把他们集合到一个茶馆里 ,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 ,不就侧面地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么 ?这样 ,我就决定了去写《茶馆》。问 :你怎么安排这些小人物与剧情的呢 ?答 :人物多 ,年代长 ,不易…  相似文献   

11.
《茶馆》当年差一点要脱胎换骨——周总理看了《茶馆》,有完全不同的建议。他对焦菊隐和于是之说,不赞成老舍写的那三幕。为什么呢?不典型。什么是典型呢?就是党史——周总理提出,1921年第一幕,1927年第二幕,抗战第三  相似文献   

12.
叶延滨 《新读写》2013,(7):88-90
我说的茶馆不是老舍的茶馆,是成都这座南方省城的老茶馆。 我对于家庭和幼儿园外面的“社会”,最早接触的就是茶馆,是成都的老茶馆。老茶馆是最具成都特色的民俗生活场景,一张木桌,几把竹椅,便可开张迎客。茶馆有大的,比方说,  相似文献   

13.
有那么多的人聚到茶馆里去喝茶,茶馆就成了小镇的社交中心。因为是社交中心,更多的人就去茶馆喝茶,茶馆就越来越闹猛了。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茶馆空间设计中,如何赋予茶馆空间以传统文化的意义及内涵?通过一些设计实例,对传统建筑装饰元素在现代茶馆外部空间设计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与诠释,这对于设计打造出具有传统文化韵味和具有地方特点的现代茶馆外部空间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5.
阮崇友 《文教资料》2014,(26):18-20
店名作为一种应用语言,既具有语言的一般性质,又有区别于其他应用语言的特征。本文主要从修辞运用、语汇特征、文化意蕴、审美特质等角度,对昆明市茶馆名称进行分析研究。修辞手法在茶馆命名中的运用使得店名含蓄地传达出丰富的文化意蕴;词汇的丰富多彩使得茶馆店名表现出较强的开放性特征;独特的审美特质使得茶馆店名具有丰富的精神品质。  相似文献   

16.
本报北京今晨专电 89岁高龄的老舍夫人,画家胡絜青女士昨在京发表声明,谴责“尹盛喜大碗茶贸易集团”负责人尹盛喜侵犯老舍姓名权,盗用老舍名字做其茶馆馆名的非法行为。 胡絜青女士在声明中说:我从来就不同意用老舍的名字做茶馆的馆名。4年前,尹氏茶馆开张前,欲用老舍之名而征求我意见,我断然拒绝,只同意把老舍手书的“茶馆”两字真迹借给他做匾,我替他取名为“北京大茶馆”,并题写匾额。尹表面上挂上了我写的匾,但口头上却一再叫“老舍茶  相似文献   

17.
《现代教学》2011,(10):80-80
“茶馆式”教学是上世纪80年代兴起的在上海乃至在中国有重大影响的教学模式。后“茶馆式”教学继承了“茶馆式”教学的两个最核心、最本质的部分,即学生学的逻辑结构和上课以“议”为核心。同时,又有了三点发展:一是教学的方式更加完善,从过去“书中学”(接受性学习),  相似文献   

18.
茶馆     
在四川、浙江、江苏、福建、广东、北京以及上海等地,茶馆越来越受到追捧。据业内人士透露,经营好的茶馆是不可多得的“蓝筹股”,给自身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也同时提升了个人文化素质和本地的文化水准。茶馆的经营涉及到地方的整体文化氛围,需要融入有地域特色的茶文化,需要因地制宜地经营。开店分析茶馆的定位直接影响着茶馆的客户群,也规定着茶馆的店面装修风格。根据定位的客户群选址,这一点很重要。尽量选在较固定的地方,这样可以避免房屋拆迁,地段改建等意外的发生。在选址之前要作好市场调查,消费群体规定着经营的品位。在设备购买方…  相似文献   

19.
字谜     
北京公主坟有个小茶馆,看上去不太起眼,但却聚集了当地的一些灯谜爱好者。一日,来了一位山东老  相似文献   

20.
随着目前茶叶市场的发展,现代化茶馆建设成为茶行业突破的关键点。以此为基点,开展对茶馆经营策略的详细研究。应以地方茶点特色为突破口,分析茶馆经营策略,完善茶馆经营理念;结合茶馆所处地理位置、面向消费对象、文化传统途径,明确茶馆目标消费群体;注重品牌实力,设计茶馆品牌宣传策略;采用创新式茶馆服务模式,转换提升员工服务意识;促进茶行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