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典性即世界性主讲:孙曾田访谈:肖平肖:孙先生,关于纪录片的国际性问题,早在您的《最后的山神》创作中,就已成了一种现实,我想,您是能很充分地完成这个话题的。孙:现在看来,《最后的山神》似乎过去很久了,我们别太急于谈这个题目;况且,艺术创造的世界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电视纪录片的策略主讲:郭清华(《最后的山神》制片人)采访:谢圣华谢:郭先生,您作为《最后的山神》的制片,请谈一下电视纪录片如何把握宣传角度。郭:中国有一句老语:文无定法。纪录片也是这样,任何体裁任何主题的东西都可以拍,关键是角度。《最后的山神》可以说...  相似文献   

3.
专业化:纪录片国际化的一个方向主讲:申晓力访谈:何苏六何:创作自然题材的纪录片,从科学的角度来说,较人文题材的纪录片更需要有专业化的知识,您是以创造自然纪录片为主的,可不可以请您从纪录片的专业化方向方面谈点您的感受?申:纪录片作为一个片种,它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4.
冷凇 《声屏世界》2010,(2):19-20
冷凇:约翰娜女士,您好!2009年举办的第六届中国国际纪录片选片会.很荣幸地邀请到了您作为评委参会。2008年您来过中国国际纪录片选片会,观看了数以百计的中国精品纪录片.此届您也看了差不多100部最经典的全国优秀纪录片.给您留下什么印象?您认为与2008年相比有何变化?约翰娜:首先的印象是中国的纪录片在坚持多元化发展。我欣喜地发现,中国纪录片在艺术把握能力上更加“自由”了,许多纪录片的社会批评和批判意识更强了。  相似文献   

5.
找寻人的共性主讲:高国栋访谈:刘敬东刘:高先生,您创作的几部电视纪录片已连续拿了5个国际大奖,针对当前纪录片的热潮,想请您谈一谈中国的纪录片创作是否存在着与世界相接轨的问题?高:我认为不存在接不接轨的问题。纪录片创作与市场经济不同,它完全是一个文化范...  相似文献   

6.
1 新纪录片时代的开始 问:关于新纪录片的开始.普遍有两种说法:一说始自央视的《望长城》,一说发端于吴文光的《流浪北京》。您觉得新纪录片的开端在哪里?  相似文献   

7.
冷凇 《声屏世界》2006,(5):19-20
冷凇:菲利普先生您好!很高兴能在FI PA电影电视节与您不期而遇。去年在中广协会纪录片研究委员会举办的优秀国际纪录片展播的大型活动上,中国很多纪录片导演都看到了您的《老鳄鱼与小雏鸡》,能否谈谈这部片子的创作情况?菲利普·杜提尔:这部片子的立意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因为在中国不存在种族的问题,中国人都是一种肤色,而在欧洲却不是,种族歧视比比皆是。我们记录了一个半残疾的白人老人和一位年轻的黑人女性的联姻,经过许多困难他们终于能走到一起,这是很难的,其中是有许多艰辛的。但是我没有用一种悲惨的遭遇和痛苦的过程来反映情况,…  相似文献   

8.
一本全面反映汉字读音的工具书《两万汉字中日韩越英俄读音释义字典》将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在2002年上半年出版。汉字早已跨越国界,流传到日本、朝鲜半岛和越南,变成国际性的,每个汉字在这些国家的语言中都有与中文不同的一个或多个对等读音。 该字典将计算机使用的“GBK统一码中日韩大汉字库”中的简体字、繁体字、异体字、部首符号、常用日本武汉字、某  相似文献   

9.
陈俊杰 《东南传播》2016,(7):137-139
近几年,地方台或者地方影视制作机构摄制的带有浓郁地域特色的纪录片在一些全国性和国际性纪录片评奖中有很好的表现,但是却难以融入国际化的交易体系当中。笔者作为福建闽南地区纪录片创作者之一,从自己多次参与国际性纪录片赛事与学术交流活动、节目交易活动的经历出发,结合央视和闽南地区兄弟台纪录片的成功创作范例,以及自己连续多年获得国内、国际性奖项的点滴创作经验,从文化结合点等四个方面阐述地域性纪录片如何走出中国、走向国际。  相似文献   

10.
菅红丽 《大观周刊》2012,(23):136-136
摘要:语言研究的目的是要尽可能客观实际地观察和描述语言行为本身,而不是制定一套规则用以指责使用语言的人在多大程度上背离了我们的语言理论。这应该成为我们汉字研究的原则。在六书研究中,语言学家尽可以指出汉字构形理论及方法如何复杂,却不必要求普通人都得掌握它,以免徒增语言学习和使用的负担。采用意象思维跟辩证思维方法对六书系统进行整体观察和系统分析,用逻辑语言来确切地描述汉字六书中形转假三法的关系,会对它产生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科学纪录片是一种广受公众欢迎的科学传播载体。本文基于叙事学理论,以BBC史前系列科学纪录片《与恐龙同行》为研究对象,从叙事结构、听觉叙事语言、视觉叙事语言等方面入手,分析了该系列使用的科学传播技巧。研究发现,《与恐龙同行》在听觉叙事和视觉叙事效果的双重作用下,从解说、音乐到自然音效,从丰富的镜头语言到电脑动画技术呈现的视觉奇观为观众逼真地重现了恐龙生活的世界。该系列纪录片主要使用了以下三种传播技巧:(1) 对内容进行简化;(2) 使用“讲故事”、戏剧化的叙事手法;(3) 使用模型、CGI等技术进行可视化。这些传播技巧的综合运用,使该系列纪录片实现了科学和大众想象的结合、科学和娱乐的结合,增强了其科学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2.
201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9月,全国各大卫视相继推出了纪念抗战胜利的专题片、纪录片。深圳卫视推出的8集纪实专题片《赤子功勋——华侨抗战纪实》是其中的佼佼者。在中国纪录片领域国家级国际性大展——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上,《赤子功勋》在几百部抗战70周年特别节目中脱颖而出,成功入围国家级大奖"金红棉奖"特别奖。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在国际纪录片市场上,最活跃的还是美国和加拿大、欧洲、澳洲这些地区。欧美的电视纪录片市场已经培育了相对科学的运行机制、完善的市场运行规则、训练有素的创作队伍和高效的市场营销。因此,纪录片的整体水平比较容易保证。中国已加入WTO,面对激烈的国际电视节目市场的竞争,中国的纪录片如何才能占一席之地呢?我想,恐怕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学会发掘具有国际性的创作题材。近20年来的实践表明,我们和国际纪录片的创作有了更多的共同语言,但经常出现的一个问题是我们所热衷表现的主题和内容拿到国际主流媒体时却反应平…  相似文献   

14.
军队纪录片创作群体以中央电视台军事部和后来成立的解放军电视宣传中心为核心,以各大军区记站为中坚,涌现了一批优秀纪录片创作,连年创作了一批很有影响的纪录片《望长城》,《毛泽东》,《中华之门》,《中华之剑》,《邓小平》,《孙中山》,  相似文献   

15.
杨蕾 《新闻前哨》2001,(8):13-15
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始,以《望长城》为转折点,我国的电视纪录片逐渐形成“纪实”创作风格,随着《东方时空》栏目以及《舟舟的世界》、《神鹿啊,我们的神鹿》等作品的出现,纪录美学作为一种创作观念已深入人心。 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纪录片创作中尚存在若干“误区”,比如,从理论上承认纪录片,应该是纪实与艺术并重,但实践上对究竟什么是纪录片所应追求的真实,纪录片能够到达怎样的真实,在追求真实的过程中要不要以及如何使用更加丰富的媒介和语言手段等,认识却比较模糊。这些问题有必要对纪录片自身作一番考察,从源头探…  相似文献   

16.
2006年7月,大型电视纪录片《再说长江》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开播。它是对20多年前《话说长江》创造40%收视奇迹的呼应和延续,似乎注定要在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历史上留下浓重的一笔。笔认为,《再说长江》的成功不仅仅在于运用了高端的电视技术和新鲜的电视素材,或展示了壮阔的时代背景和巨变的现实面貌,更重要的是巩固了一种电视纪录片的创作理念——“纪录片故事化”。它以人物为故事载体,通过画面语言与声音的表现,对纪录片的视听信息进行故事化表达。  相似文献   

17.
于倩  洪宏 《记者摇篮》2006,(11):29-30
新闻纪录片的本性是“通过纪实语言体现出的一种人文精神”,“是一种人类的生存之境,它介于新闻与文学的中间地带,构成一种具有历史意义和人文意义的新的文体形式。”中国军事题材纪录片从发轫到勃兴更有着自己独特的道路与风格,纵观近几年来《大拉练》、《兵者》、《腊梅花儿开》等一批优秀军事题材纪录片,我们不难发现,他们都不再浅显地向受众传达某种政治性意念,不再向人们灌输某种生硬的教条,而是以走进军人现实生活,在橄榄绿的方阵中体现其人生,自然展示其心灵,让人们在审美的愉悦中体悟生命的本真。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字影像技术的进步,影像创作手法的不断更新,涌现出一批像《故宫》《河西走廊》《敦煌》《外滩》《冈仁波齐》等制作精良意义深刻的优秀纪录片作品,它们都在保证纪录片特有的纪实属性基础上,融入了电影化的影像品质和戏剧化的故事结构。本文通过对当今电视纪录片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电影生产模式、视听语言和叙事结构的案例分析,探讨新时期我国电视纪录片的生产方式。  相似文献   

19.
殷亮 《传媒观察》2011,(11):41-43
作为当今社会最重要的影像记录方式,纪录片以镜头语言,对中国社会进行独特的挖掘与再现,审视身边的生活和时代的变迁,让受众重新认识和体察自我。但是,无论是曾经很受追捧的《生活空间》,还是后来转换门庭的《社会纪录》、《纪事》,一个典型的纪录片电视栏目,其生存状况并  相似文献   

20.
肖平 《现代传播》2003,(5):73-76
纪录片的叙事结构真实是纪录片叙事原则之一。本文从纪录片叙事结构的真实方面来考察《阴阳》和《夏天》两部电视作品。《阴阳》的叙事结构是展示完整的事件和事实 ,《夏天》的叙事结构则是改造并重建材料现场 ,栏目的影响方式是以蒙太奇为基础的叙事方式 ;《夏天》叙事结构体现出的是非纪录片的叙事方式 ,而《阴阳》的叙事结构则充分体现了纪录片语言的叙事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