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贺雯 《大观周刊》2012,(38):31-31
中西方艺术家不同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孕育了当今世界两大绘画体系,即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绘画和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洋绘画。源远流长的中国山水画与西方的风景画可谓泾渭分明,它们的最大不同在于中国绘画表现出一种写意性,注重的是一种高雅的美,而西方绘画则强调写实性,注重的是一种豪华的美。本文从不同的角度对中西方的山水风景画作一个较全面的分析和比较,使我们对中西方艺术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艺术风格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  相似文献   

2.
中国加入WTO,传播学领域大肆炒作“传媒入世”,中国传媒界正面临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环境。西方通过对中国与西方传媒的集团化的主要途径、特征以及管理方法等方面的比较分析,指出当前我国传媒集团化的弊病和误区,同时也对我国传媒集团化道路的困惑与难点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3.
由于文化背景、知识结构及文献传承等因素的不同,中西方校勘学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存在诸多异同。本文试图通过比较中西方校勘学诸多方面的异同,进而探讨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希望从比较中得到西方校勘学对于我们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4.
有人这样归纳,“需要你知道,我就告诉你”和“你需要知道,我就告诉你”是中国新闻报道和西方新闻报道的明显区别。前者倾向于正面报道,后者倾向于负面报道,正面报道与负面报道也成了比较中西新闻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上升,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加强,西方媒体涉华报道中的偏见报道有所减少,客观、平衡的报道比例加大.但由于中国在文化价值观、意识形态和发展模式上与西方存在显著差异,加之中国崛起对当今西方构成的心理冲击导致西方种种质疑与非难,西方媒体的对华报道仍然存在偏见,尤其是在政治议题上.一些西方媒体对中国民族主义问题的炒作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6.
杨涛 《中国索引》2006,4(2):15-18
本文从使用者的角度,比较与西方中国学博士论文相关的两种检索工具。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图书馆学"的建设与中西文化交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清菊 《图书馆杂志》2005,24(7):3-5,16
回顾百年历史,中国图书馆学的发端、发展过程不仅是一个引进西方文化或西方科学的历程,而且也是中国人思考如何创建中国自身的图书馆学的历程。在这方面,梁启超所提出的“建设中国的图书馆学”的思路,至今依然具有不可磨灭的思想意义。本文以梁启超在中华图书馆协会成立大会上的演说辞为切入点,在中西文化比较的视野下探讨了这一思路的内容,及其所包含的深刻寓意。  相似文献   

8.
刘江 《图书馆学刊》2000,22(5):22-23
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 ,图书馆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图书馆收藏的文献资料反映出每一个时代的知识、文化和思想。图书馆所进行的传播知识的工作反映出一个时代一个社会的文化水平。追溯图书馆的沿革史 ,不仅有助于了解图书馆在各种不同社会所起的作用 ,同时也有助于了解图书馆事业的现状 ,以便形成正确的决策 ,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因此 ,本文将中西方古代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历史加以比较 ,力求找出中西方古代图书馆发展的异同及影响它们发展的因素 ,以作为今后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参考和借鉴。作为人类文化事业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图书馆事业 ,也…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西比较方法越来越多地运用于中国古代书籍史研究,但迄今为止极少对这一方法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和反思。本研究通过梳理以中西比较方法开展中国古代书籍史研究的若干主要论题,回顾中西书籍史比较研究的重要成就,从理论层面对中西书籍史比较研究进行剖析,将相关研究区分为参照对象、观察视角、研究领域、分支学科四个层次,认为开展中西比较研究具有开阔研究视野、发现和提出问题、破除西方中心论等意义与功用,同时也需要规避简单移植西方书籍史理论、不对等比较、本土意识欠缺等陷阱和误区,书籍史领域的中西会通与真正意义上的全球书籍史的书写,有赖于书籍史比较研究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30年》描绘了一个西方人眼中发生巨变的中国。作者观察中国社会不同层面发生的变化,敏锐地发掘了改革开放30年给中国的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等领域带来的深刻影响;在见证中国改革开放巨大变迁的同时,他坚持将中国放在国际政治、经济和社会大环境中去审慎地比较,力图通过自己的写作讲述一个真实的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11.
张自力 《现代传播》2003,38(1):50-52
本文在对健康传播学研究进行初步划分的基础上 ,将中国大陆的健康传播学研究现状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健康传播学研究的建立和发展作一个简单的比较、回顾 ,试图回答一个看似简单、实则关键的问题 :中国大陆是否存在完整的“健康传播学”研究体系 ?通过比较分析 ,笔者认为广义的健康传播学包括“健康的传播学”和“健康中的传播学”两个范畴。作为传播学中一门相对独立的分支学科 ,健康传播学目前在中国大陆尚未完整地建立起来 ,亟需加强这一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中西图书馆建筑文化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比较东西方古代各具风格的图书馆建筑文化,分析近现代图书馆建筑文化发展中的西学东渐,探讨了中西方图书馆建筑文化经历的不同却又充满关联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中西方现代艺术设计的必要性谈起,对中西方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各个元素进行比较,从中揭示文化上的差异是中西方艺术设计的根本差异,并指出中西方艺术设计上的不同风格。同时,提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现代艺术设计要走出自己的出路,促进本土化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中、西方档案学领域,分类都是一个重要的工具,但是二者的建立及应用却有很大不同.为了尽可能获得对二者的整体性了解,本文从分类对象、分类目的、分类方法,以及分类效果等方面对中国档案分类与西方文件分类进行了比较分析,并从比较中得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四库全书》的结构体系及其作品分析入手,剖析中国传统的学科体系,并与西方作横向比较,探讨其产生的社会人文背景。  相似文献   

16.
感悟"一个复本"--探究西方大学图书馆的办馆理念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吴志荣 《图书馆杂志》2004,23(12):42-43,41
文章从西方大学图书馆在图书采购中每种书仅购置一个复本的做法中,感悟到西方图书馆“效益第一”的办馆理念,并认为我国大学图书馆之所以与西方大学图书馆在这方面存在差距,主要是体制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17.
在近代西方人文运动怀腹中诞生的神话学,于十九世纪末在中国与西方文明的碰撞(即中国历史上第三次中外文明大交汇)中传入中国。二十世纪初,在西方人类学、神话学的激活与启示下,中国的神话意识开始苏醒,先驱们在本土进行了神话初探并建立了中国神话学。中国神话学的诞生历程,是近代中国文化在与西方文化碰撞中曲折走向新生的一个缩影。一个多世纪以来,神话研究的一个重要主题是"中希神话比较研究"。二十世纪20年代初,茅盾为该主题的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世界文化格局发生了新变,"中西"成为世界最为重要的文化/文明关系。随着这一世界文化格局的新变,"中希神话比较研究"随之成为中国神话学的"显学",从而使该主题的研究走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崭新阶段。  相似文献   

18.
西方阅读史研究述评与中国阅读史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文章通过对20世纪中后期以来的西方阅读史研究从理论上到实践中的探索作了一个比较全面的回顾,对西方阅读史的一些基本概念、基础理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范围以及相关方法做出了介绍和分析,并指出在阅读史研究中需要跨学科方法的支持,并对阅读史研究中所取得的成就和不足提出了一些看法,最后提出了中国阅读史研究的任务与内容。参考文献34。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艺复兴不可能离开中国经济崛起的大背景,女子十二乐坊的神话一定意义上讲就是中国经济神话的另一层延展。多年以来,在西方人的眼中中国是没有文化、没有艺术、没有音乐的,中国上下五千年、一万年的历史在那些所谓西方文明人的眼里也不过是与猴子或猿人站在一个台阶上,与西方的钢琴、小提琴等比起来,中国的古筝、扬琴等不过就是画眉、八哥等上帝的另一个创造。  相似文献   

20.
立足农村,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公共频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中国学术界关于公共广播电视的讨论很多,一些学者将我国的公共频道与西方的公共电视相比较,津津乐道于中国公共频道的不足和缺陷,这其实是犯了一个偷换概念的错误。西方的公共电视隶属于公共广播系统,通常以议会通过的《广播电视法》或专门的《公共电视法》为法律依据成立,是作为社会的公共财产(Crown entity)、不以赢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