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每个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成长,将来能成大器,而每个孩子都具有潜在的天赋,天赋的才能若以正常展现即可称之为天才,这就需要家长和社会对孩子进行正确科学的培养和潜能的开发。  相似文献   

2.
每个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成长,将来能成大器,而每个孩子都具有潜在的天赋,天赋的才能若以正常展现即可称之为天才,这就需要家长和社会对孩子进行正确科学的培养和潜能的开发.  相似文献   

3.
数学天赋教育是数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分支,美国最近20多年的数学教育改革提供了关于数学天赋教育的有价值的经验,天才班并不是培养数学天赋学生的唯一选择,数学教师必须努力在一般课堂中识别数学天赋学生并开发他们的潜能;必须学会运用基本的策略来调整课堂教学以提高对天赋学生教学的能力;必须逐步建立自己的信念,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来培养数学天赋学生。  相似文献   

4.
德国汉堡的心理学家安格利卡·法斯说:孩子自愿做的和给自己带来乐趣的事情实际上可能是提前发出的他们具有这方面天赋的信号。因此,如果父母仔细观察并发现了孩子有某些爱好,对其成长是非常有益的。通过仔细观察婴儿潜在天赋的信号,父母就能发现他们的天赋并进行开发,使之得以发展。根据专家的研究,婴儿主要具有以下的潜在天赋:  相似文献   

5.
告别     
高三了,即将告别中学,告别《中文自修》杂志上的“六人行”。自己在“六人行”上的表现并不令自己特别满意,所以希望自己在今后多学一些东西,多读一些书。真心地希望每一个聪明的同龄人都不辜负自己的天赋,不浮躁,学到真正的知识。  相似文献   

6.
孔子说,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千万)不要让别人去做。也就是说,对自己不喜欢、不擅长,没有多大兴致甚至有些讨厌的事情,也希望他人和自己达成共识,不要去做(从事)——别强迫人家去做。  相似文献   

7.
“天赋探索”的全称是“威斯康星州数学科学和工程天赋探索”,二十七年以前由麦迪逊威斯康星大学数学系的L.C.杨教授创办。“天赋探索”是一种系列的带有竞赛性的中学数学兴趣活动。创办者的宗旨是:通过解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题,使年青人在科学和数学等方面从发现和实践他们天赋的机会中得益。凡威斯康星州的初、高中学生都可参加,以自愿为原则。在将近两个学期的时间内参加者解答由主持单位分期寄发的五组数学题;整个过程都以分散、开卷、自由活动的形式进行,但强调这是一种个人活动,参加者必须自己独立解答问题。  相似文献   

8.
朱艳 《班主任》2014,(11):43-43
音乐课上,陈若愚不但自己做数学作业,还发动别的同学和他一起做。音乐老师制止时,他竟然反驳说:“你工作轻松,音乐课又不考试,学了有什么用?还不如做好主科作业,考试能多拿分。音乐太简单了,靠喉咙就行,我一首歌都不用学,照样是‘麦霸’。我有这个天赋,不需要再上课。”  相似文献   

9.
心理学家埃娃·翁德拉科娃说:“有天赋的儿童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比普通儿童更早地学会说话、读书、写字和做数学题,更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记忆力很好,学东西很快。有天赋的儿童经常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表现得很执著,有时会很固执地要求别人满足自己的需要。”翁德拉科娃说:“有些儿童在某些方面很出众,而在其他领域,如社交和运动方面显得发展滞后。”有天赋的儿童对周围环境的要求很苛刻,他们经常用捣乱的方式以吸引别人的注意。如果成年人不知道如何对待这样的儿童,那么他们的天赋往往不能得到发展,以致最后完全泯灭。  相似文献   

10.
一当我还是孩童的时候,希望自己成为大人,当我到了青春年龄,又希望早一天成熟,而当我临近40,真希望能再年轻一回。上高中的时候,总希望成为作家,用自己的眼睛审视世界,凭自己的良知指点江山;上师范之后,总梦想早一天登上讲台,拿学到的知识教给学生,以崇高的人格影响学生;做教师多年又盼望做个学者,创设教学模式,创建教学方法,创立教育思想。人在希望中生活,也在希望中演变。教育便是把希望变成现实的一种事业。二从我记事起,我就知道自己和别人不一样,70年代,由于家庭出身的原因,到了上学年龄不准上学,上了学不准…  相似文献   

11.
我们需要你们中的每一个人都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天赋、技能和才智,来解决我们所面对的最困难的问题。假如你不这么做——假如你放弃学习——那么你不仅是放弃了自己,也是放弃了你的国家。  相似文献   

12.
博览     
博览警惕“超常儿童综合症”当今的竞争社会里,父母亲普遍怀有望子成龙的心态,期望过高,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别人的孩子聪明,有天赋,发展比别人更快更好,别人不会的,我们会,最好生养一个神童。有的父母自己进不了名牌大学,却希望孩子将来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学生...  相似文献   

13.
莱布尼茨是17世纪天赋观念论的代表。在反驳洛克的经验论及对笛卡尔天赋观念说的批判继承的过程中提出并阐述了自己的天赋观念说。本文从他的天赋观念的含义入手,分析了他对天赋观念理解的独到之处,阐释了莱布尼茨“天赋观念”在认识形成特别是真理性认识的形成中的作用,以及对我们研究人的认识活动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告别青春     
8月4日 晴 时光总是拂逆人意的。当我们渴望长大的时候,它总是不慌不忙的。幼时,我们最大的希望不就是设想着长大做什么。做什么?不管做什么,潜意识都是希望不再受大人的管束和干预,可以有随心所欲支配自己的权利。终于长大了,方知随心所欲根本只是海市蜃楼,但支配自己的权力的确有所增加。我们可以尽情地沉醉于虚幻浪漫的爱情;  相似文献   

15.
让天赋自由     
树人 《辽宁教育》2010,(3):53-53
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几乎是家喻户晓,在《盖茨是这样培养的》这本书中其父老盖茨回忆了自己如何教导童年和少年时期盖茨的经历,认为那是一个“让天赋自由”的精彩历程:“那些拥有奇思妙想的孩子其实从一开始就希望获得自由的发展空间,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相似文献   

16.
回想女儿的成长经历,我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天赋,这天赋就像星星微弱的光芒一样,容易被人视而不见,或像丑小鸭一样,我们还不能把它和未来的“白天鹅”联系起来。我们疏忽的仅仅是一种可能的希望,对孩子而言,也许正是这一小小的疏忽,而影响了孩子一生的成长。  相似文献   

17.
李瞳 《教师》2013,(20):40-40
职业教育的本质就是一种就业教育,而学生往往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择业,希望在工作岗位上展示自己的专长,突显自己的个性。因此,中职学校应采取在"生本教育"的新课改理念引领下的企业化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挖掘学生的天赋潜能,  相似文献   

18.
杜比宁在《人究竟是什么》中写道:“只有人才具有认识自己,认识和改造周围世界的能力。”因此,如何在生物教学中以生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掘学生的心智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天赋,是当前生物教学改革面临的课题。只要走生本之路,生物的教育教学就会出现乐教、乐学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黄亚栋 《教育导刊》2004,(16):51-53
孩子身上寄托了父母所有的希望,父母们都期望自己的孩子有天赋、聪明及有好的发展。他们竭尽所能地为孩子营造心目中“最理想”的学习环境,孩子的双休日于是纷纷被钢琴、舞蹈、书法、绘画等兴趣班占满,孩子的玩耍不断地受到限制,幼小的心灵过早背上沉重的包袱。请看:  相似文献   

20.
<正>韩愈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我却要说:千里马,你要做自己的伯乐!我们常常惊羡别人的成功,却往往忽视自己的努力;常常喟叹命运的不公,却很少发掘自己的潜质。那么,从现在起做自己的伯乐吧,别让自己把自己埋没,努力地去发现自己的天赋和潜能,并将其发扬光大。把我们心中的巨人唤醒,让我们发现自己,赏识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