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马振宝 《文教资料》2012,(14):23-24
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有《再别康桥》等许多名篇传世。可是在二十岁之前,他却与诗歌无缘,而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三位女性与他的美丽动人的爱情,给他带来了无穷的创作灵感,成就了徐志摩这一伟大的诗人。境由心造,诗为情生,像许多抒情诗人一样,女性是徐志摩灵感的源泉,也是他创作情诗的根源。本文分析三位不平凡的女性对徐志摩诗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林徽因是新月诗派与京派的重要诗人,但她的诗歌却区别于这两派的其他诗人而显现其独特的风格。文章通过对林徽因的诗歌《昼梦》的细读,阐释其诗歌在技巧上的"情绪的联络",思想艺术上的"真"与"美"的特点,以及这些特点与她诗歌创作理念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3.
北京香山,对于新月社的两位诗人——徐志摩和林徽因来说,确实是不能忘怀的。1931年春夏之交的香山,中国现代文学史也不该忘记,这里不仅是女诗人林徽因诗歌的诞生之地,而且也是徐志摩诗歌的终结之地。而这一切是和林徽因的病与徐志摩的死联系在一起的。因此,我们不能不追踪探源。看看香山在两位诗人笔下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4.
戴望舒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现代派诗人代表,其诗风与新月派诗人闻一多、徐志摩诗风迥然不同。戴氏诗风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表现为沉哀,中期为寂寞,晚期为昂扬。其诗论和新月派代表性诗人闻一多的诗之“三美论”相反,主要宣扬诗的纯粹性,拒绝音乐、绘画入诗。  相似文献   

5.
徐志摩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所谓“新月派”是一九二三年成立,以闻一多、徐志摩为主干的“新月社”而得名。从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初的十年中,徐志摩一面在北京、上海等地大学任教,一面积极从事文艺创作,别的著作不算,单是诗集就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等四部。他的诗作,除少数是礼赞革命,同情下层人民痛苦生活的不满黑暗现实的外,大多是表现对资产阶级理想的向往与追求,以及表现理想破灭后的仿徨、感伤、空虚、颓废情绪的东西,没有多少积极进步的社会意义。然而,徐志摩毕竟是一位极有才华的诗人,在我国新诗发展史上确有  相似文献   

6.
由于能够理解的原因,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代表作《再别康桥》在建国近50年后才第一次编入普高、职高语教材。  相似文献   

7.
粱宾宾 《留学生》2014,(3):40-41
中国“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那首诗歌《再别康桥》,让许多中国人认识了英国剑桥大学和那里的康桥。然而那并不简单地是诗人抒发浪漫情怀的所在,而真正是一所世界著名的大学城。  相似文献   

8.
新编高中语文第三册选录了“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关于这首经典之作的写作时间和背景,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著的《教师教学用书》(2000年12月第2版)上却采用了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1920年徐志摩远渡  相似文献   

9.
上世纪20年代,印度诗人泰戈尔访华,徐志摩与林徽因陪同。当时报纸报道:林徽因人面桃花,泰戈尔仙风道骨,长袍白面,加上郊寒岛瘦的徐志摩,犹如苍松瘦竹春梅的《三友图》,成绝世佳品。  相似文献   

10.
以闻一多和徐志摩为主要代表的新月派,在新诗的形式发展上极力提倡格律化,新月派诗人以《晨 报·诗镑》和《新月》为阵地,既有理论的鼓吹,又有创作的张本,在中国新诗史上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尽管他们的 理论建树和创作主张有缺陷和失误,但他们在诗歌形式方面所做的探索性贡献是不可否认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聚焦于《荒原》对中国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现代诗歌的影响的分析。这里的现代诗歌是指"新月派",剖析了《荒原》之风是如何影响"新月派"诗人,"新月派"有哪些创新以及创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林徽因(1903-1955),又名林徽音,福建闽侯人。上世纪30年代曾从事新诗、小说创作,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之一。其诗作风格委婉细致,讲究韵律,富有音乐性。这里所选的诗歌《笑》,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诗人的创作特色。  相似文献   

13.
一、现代诗的情感性及其教学中的解读现状诗歌最本质的属性是抒情性。古今诗人和评论家都强调诗歌的抒情性: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陆机在《文赋》中说"诗缘情而绮靡",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说"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新月派诗人闻一多、徐志摩等认为情感是比诗的音节这一"外在的质素"更为重要的"质素",是一首诗歌的"灵魂";咱1暂现代派诗人戴望舒也曾说"一个人在梦里泄露潜意识,在诗  相似文献   

14.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宁人“,新月派”代表诗人之一。著有诗集《志摩的诗《》冷翡翠的一夜《》猛虎集》等,代表作有《再别康桥》等。徐志摩生性浪漫,情商极高,短暂的一生留下了许多美丽的故事,同时也留下了大量动人的诗篇。《偶然》便是其中的一篇:  相似文献   

15.
徐志摩是中国现代诗坛上少数几个引人瞩目的诗人之一,是新月派的主要代表,他的诗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诗坛上曾经风靡一时。朱自清先生曾经说过:“现代中国诗人须首推徐志摩和郭沫若。”徐志摩的一生极其短暂,他的创作生涯不到十年,写过散文、小说、剧本,但主要致力于写诗。他却用自己的一生在追求爱、追求自由、追求美,并创造出了许多感情真挚、意境优美、让人过目难忘的诗歌。徐志摩共留下四本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  相似文献   

16.
意象是诗歌艺术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是诗人通过想象创造出来的可感可触的视觉具象。徐志摩作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恰恰是一位最善于捕捉意象、最擅长运用美的意象抒发思想感情的诗人。在徐志摩的诗歌意象里蕴涵着丰富多彩的美:绘画美、复叠美、朦胧美、动态美、轻柔美……从而造就了他风格清新、意象丰富、形式多样、情感真挚充沛的诗风,与闻一多成为并峙的新月派双峰。  相似文献   

17.
新月诗派作为现代中国新诗的一个流派,对新诗的艺术发展与进步作出过重要贡献,因而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可抹煞的。作为新月诗派典型诗人的徐志摩,其对新诗的探索和创造也应给予充分的肯定。一、新月社与新月诗派1923年成立的新月社,按徐志摩发起成立的本意是想在艺术界或政治思想界开辟新路,因而它是一个有一定文化倾向的重要文学团体,最初以《晨报》副刊和《现代评论)为园地。1925年,徐志摩授编晨报副刊,开辟了《诗镌》专栏,新月社作家就开始了大量的文学创作活动。ITh年春夏,留美回国的闻一多与徐志摩共同耕耘《诗…  相似文献   

18.
林徽因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后期新月派的代表诗人,她诗作不多,却不乏精品.她的诗作综合了前期和后期新月派诗歌理论的精华.她继承了前期新月派的“唯美主义“创作观,又用自己的真实情感实践了后期新月派“回到内心世界“的理论主张.同时作为一位知识女性,在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积淀之后,她的诗风又契合了后期新月派的“主智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19.
新月派诗人在新诗成熟和发展的过程中自觉进行艺术尝试,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诗歌个性、风格,而徐志摩正是贯穿新月派前后期的重镇。他的诗歌创作集个性化与创造性为一体,从意象创造到情绪情感的宣泄以及音律和谐,都带有"徐志摩式"的艺术风格,他的诗歌和散文作品也被广泛收录于中学教材与读本中,对于学生掌握现代新诗的艺术技巧和体味诗美大有裨益。教师在教学时往往侧重于对课文逐词逐句的翻译和解释,忽略了从整体上分析诗歌意象与诗人情感表达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20.
<正>《再别康桥》是"新月派"代表诗人徐志摩的诗作,题材为一首离别诗,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表达了诗人对康桥依依不舍之情,诗歌语言明丽轻柔、形式整齐精巧、画面优美宁静,营造出了一种美妙的意境,堪称中国现代诗歌中的精品。此篇课文无论是在高中语文教材之中,还是在中国文学史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一、案例题旨《再别康桥》是一首现代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