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备课:在“洗”“磨”中创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指出:“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尽管读者对此话因解读角度不同,见解多元甚至迥异,但有一点毋庸置疑:文学创作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方显“生气”而达“高致”。  相似文献   

2.
柳泽泉 《当代学生》2012,(Z2):36-37
刚读完这一组高中生写的考场作文,我不由地想起了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的一段话:"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我们的学生,能在这几"入"几"出"之间,努力锻炼  相似文献   

3.
黄伟星 《江苏教育》2007,(18):34-35
解读教材必须入乎其内,教学设计方可出乎其外。课程改革后,传统的应用题教学已经结合数和运算的意义被分散编排在各单元教材中,又单独增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下面笔者结合实践经验,谈谈对这部分教材的解读与设计。  相似文献   

4.
朱瑛  史剑波 《辽宁教育》2010,(1):110-112
记得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说过:“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我认为,我们教师解读教材,也应该如此,既要入乎其内,又要出乎其外。只有入乎其内,走进教材,你才能和作者心心相印,息息相关,同呼吸、共命运,成为作者的知音;唯有出乎其外,跳出教材,你才能设计出符合学情、吸引学生的教学方案。“入乎其内”,是要把教材读“厚”;出乎其外,是要把教材读“薄”。读“厚”是为了深入,读“薄”是为了浅出,“厚”是为“薄”服务的。  相似文献   

5.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有这样一段论述:“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从这段话中,我们不仅能看出这位同学大师独特的为文之道,而  相似文献   

6.
《新作文》2006,(1)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有这样一段论述: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从这段话中,我们不仅能看出这位国学大师独特的为文之道,而且能感悟到其中深蕴的人生  相似文献   

7.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有这样一段话:“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语文教学,莫不如此。  相似文献   

8.
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曾指出:"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此种内外之辩,讨论了诗歌写作与宇宙人生之间的一种关系,涉及到体验视角与写作效果的承续性问题。当然,此处的内外之分所导致的写作"影响"并无高下,所谓"生气"与"高致"乃是两种不同境界。于王国维言,诗人  相似文献   

9.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这对探求文艺创作规律、欣赏规律的文艺学尤其是文艺学教材来说,提出了内强品质、外重实践、内外兼修的更高要求.自现代高等教育体制建立迄今,《文艺学》(以前多称为《文学概论》)一直被作为中文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各门课程中,《文艺学》教学却成了老大难问题:课程理论性太强,晦涩抽象,深奥难懂,学生兴趣索然,听课倦怠,一头雾水,学习效果自然较差.即使学生似乎理解了,也很可能是平面化、肤浅化的,这样的教学让师生都感到有些被动和无奈.  相似文献   

10.
朱瑛 《小学语文》2014,(1):107-110
教师解读教材,既要入乎其内,又要出乎其外。只有人乎其内,走进教材,你才能和作者心心相印,息息相关,同呼吸、共命运,成为作者的知音;唯有出乎其外,跳出教材,你才能设计出符合学情、吸引学生的教学方案。  相似文献   

11.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王国维的真知灼见,讲的是文学创造,移至语文阅读教学,未尝不是一个好方法。语文阅读教学也要人乎其内.出乎其外,学生才会以心契心,学得通透;才会心领神会。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12.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人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人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这是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一段文字,论述了诗人观察和表现宇宙人生的态度和方法。其实这则文字所包含的思想,对我们解读文本也有着很深的启发。  相似文献   

13.
<正>高考是具有选拔功能的一次较高水平的考试,如何科学备考,成为众多高中教师持续关注和探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根据笔者多年的高考政治教学经验,备考复习要乐于"钻进去",善于"跳出来"。一、什么是"钻进去"与"跳出来""钻进去"是教师指导学生钻入教材和《考试说明》,夯实基础,提升能力的备考教学活动。教材是学科应考的理论知识依据;《考试说明》则明确了学科高考的能力要求,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备考复习中只有入乎其内,才能让学生明白高考"考什么",做到心中有数。"跳出来"是临考时教师指导学生从教材和《考试说明》中走出来,树立和增  相似文献   

14.
我国近、现代著名学者、诗人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思考"入乎其内、出乎其外"这简短扼要的八个字,对于今天我们全面认识教师角色的定位有着很大的启迪作用.在飞速发展的新世纪,在历经八年的基础教育音乐课程改革的今天,作为一线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在教学中能做到"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吗?  相似文献   

15.
吴建 《现代语文》2008,(8):64-65
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摅己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以境胜,或以意胜。苟缺其一,不足以言文字。”诚然,鉴赏诗歌的角度可以因人而异,有的讲气质,有的讲格律,有的讲神韵,有的讲技巧,但在我看来都离不开对“意象”的品味和“意境”的感悟,阅读古诗词莫不由此登堂入室。王国维先生还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  相似文献   

16.
<正>为打造高效课堂教学,我校实施"分组合作自主学习"、"三疑三探"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少教、学生多学。下面我就中学语文阅读类教材教学中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策略谈谈做法。一、对创造性使用教材的认识和体会深挖教材,上出新意。对教材进行比较深入的思考和探究,既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拓展课堂教学广度和深度,取得良好效果。下面我谈谈  相似文献   

17.
"读"和"写"脱节,这是中学写作教学中一个长期难以解决的问题。怎样打通"读"与"写"的藩篱?"入乎其内,出乎其外"读写共进模式,就是一个有益的尝试。它以合适的例文为生发点,从例文的写作思路中找到"结合点",着力解决"写什么"、"怎样写"、"怎样写好"的写作困惑。"入乎其内",要用阅读的"眼高"带动写作时的"手低";"出乎其外",要由易到难,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18.
王颖 《考试周刊》2010,(45):1-1
著名学者王国维曾说:"诗人对于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用这句话来理解高考政治复习也很合适。高考政治复习既要研究基础知识层面的问题,更要钻研技巧层面的问题,但首先要"入乎其内",紧扣书本,夯实基础。仅仅局限于这个层面,虽有"生气",但达不到最佳效果,这就需要"出乎其外",有创新、技巧,紧扣脉搏。只有"入乎其内"后又能"出乎其外",那才可能创造"高致"。如何在高考复习中达到这样的效果呢?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思考的问题,下面我就这一问题谈几点心得。  相似文献   

19.
【设计理念】1.进行去形式化的教材内涵挖掘,坚持依标施教,对待教材"入乎其内,出乎其外"。2.立足于真实的生活化课堂构建,融情感目标于知识、能力目标之中,德育无痕。3.简约为美,注重层次感、立体感和美感,实现教学内容和谐与课堂环节和谐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20.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人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这话虽是针对文艺创作而言,却指出了诗歌鉴赏的不二法门。简单地说,"人乎其内"就是要"钻进去"——借助联想和想象,设身处地的进入诗歌营造的意境当中,以获得真切地感受、体验和领悟。苏联符号学家洛特曼曾经指出:诗的特性就在于它激活了词语的全部潜能,迫使它携带远多于其在日常生活语言中所携带的丰富含义。正因为这样,诗歌强调语言的启发性和暗示性,往往通过隐喻、象征、通感、夸张的手法,追求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使人感到不容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